「今貴州」短短几年時間,六盤水這個村貧困發生率從56%降到0.46%

“清水河”,一個讓人心馳神往的地名。

2015年3月,六盤水市直機關工委選派的第一書記楊宗渝,初到盤州市柏果鎮清水河村報到時,卻著實被它56%的貧困發生率嚇了一跳。

把群眾交辦的事,一件一件落實好

帶著疑問,楊宗渝立刻開展走訪,一個月的時間,把全村4個村民組走了個遍。

楊宗渝發現,村裡產業單一,群眾的收入80%以上都是靠種植玉米、土豆等傳統作物;群眾觀念守舊,不願出門打工,全村318戶926人,只有59個青壯年在周邊打臨工;交通不便,全村硬化路不到8公里,村民買個小鋼磨來磨玉米要靠人挑馬馱才能運到家門口。

癥結找到後,楊宗渝便在院壩會上徵求大家的脫貧意見,卻有村民告訴他:“你是坐慣辦公室的人,給你講了也是白講。”

楊宗渝的心裡五味雜陳,很不是個滋味。於是,他又重頭開始走訪,向老黨員請教、向村裡的致富能手學習、向鎮裡的領導求“良方”。

白天走訪,晚上就看書、看文件,學習精準扶貧政策。慢慢的,大家開始接受了楊宗渝,跟他“拉家常”。

第一次,有村民跟楊宗渝說:“村裡沒有路燈,晚上出行不方便。”於是,他向財政等部門申請了25萬元的經費,幫村裡安裝了95盞路燈。

第二次,村民跟楊宗渝說:“村裡串戶路還有近800米沒有硬化,雨天溼滑,老人孩子行走不方便。”於是,他多方聯繫,協調到大連幫扶資金20萬,與村“兩委”一道組織力量,修通了串戶路。

第三次,村民跟楊宗渝說:“四組的季節性缺水很嚴重。”於是,他及時向鎮裡的分管領導報告,從人居環境改造項目中協調經費安裝了3060米的主管道和1524米的串戶管道。

……

就這樣,楊宗渝把群眾交辦的一件件事辦實了,大家見到他都特別熱情,還開玩笑叫他“咂旱菸、喝包穀酒”,對他的稱呼也從“楊部長”“楊書記”變成了“楊哥”“楊叔”,“兩委”的幹部更是和他擰成了一股繩。

把群眾揪心的事,一樁一樁解決好

駐村3年多的時間裡,楊宗渝總結出了清水河群眾的三大揪心事:教育、醫療和養老。

有一次到村民管小三家走訪,看到夫妻兩人拉長著臉,一番“追問”後才知道,兒子考上了四川大學,兩口子正在為兒子的學費發愁。

楊宗渝連忙打電話詢問單位同事,連夜返回單位幫助申請“金秋助學·圓夢大學”助學金,為管小三的兒子爭取了3000元的助學款。

從此,楊宗渝便成了村裡申請助學金的“專業戶”,先後幫村裡11名考上大學的孩子申請到了4.1萬元的助學金。

同時,他還利用“六一”等節慶日,為村裡的兒童送去了6萬餘元的關愛金、320冊課外書籍。

清水河村到鎮上的衛生院有9公里,驅車約20分鐘,對老年人來說,十分不便。

2017年重陽節,楊宗渝帶著支部班子到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聯繫組建了近20名醫護人員的黨團志願者隊伍,直接到村開展義診,免費向95名老人發放了價值5000多元的常規用藥,還建起了長效的電話詢診機制,有重大疾病或家庭特殊的,醫院免費派車接送,群眾一片叫好。

清水河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95人,茶餘飯後,沒事總會坐著“東家長西家短”。

2016年2月,楊宗渝向市老齡委申請了3萬元,為老人們購買了棋牌等用品,向市文廣局爭取5萬元的農村體育設施,利用村活動室建起了“清水河村老年幸福院”。

從此,村活動室成了老年人的“集中地”,天天都來“串門”,家裡的青壯年也放心出門務工就業,村裡也更加和諧。

把群眾期盼的事,一步一步辦理好

脫貧致富,一直是清水河村民最期盼的事,如何帶領他們脫貧致富是楊宗渝和村“兩委”討論最多的話題。

大家先是把目光聚焦到後山近1000畝的林地上,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跑縣科技局、市科技局申報項目、科技論證。

2015年12月,楊宗渝代表村“兩委”順利通過了林下養雞項目的答辯,爭取到了科技經費10萬元,項目資金有了,他們隨即成立了清水河村專業合作社,鼓勵3名黨員帶頭,發動19戶村民入股,建成了總投資75萬元的林下養雞場,養殖蛋雞7千羽、散養雞2千羽,每戶農戶獲利5000多元。

隨後,楊宗渝帶著村“兩委”緊扣“春季攻勢”“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勢”和今年的“春風行動令”,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動群眾申請“特惠貸”175萬元,統一投入貴州宏財聚農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刺梨種植1051畝,實現了貧困戶產業全覆蓋。

如今,清水河群眾的致富路越變越寬,已有35戶村民通過財政資金量化入股每年分紅2.1萬元;102戶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紅41.6萬元;35戶村民通過特惠貸每年分紅10.5萬元;55名勞動力到月亮田礦、土城礦務工,每人每月平均增收5000餘元。

數據是最有“發言權”的。清水河村的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56%下降到2017年的0.46%,人均純收入增長到11786元,村集體從原來的“空殼村”增加到19.29萬元。

回顧3年多的駐村工作,楊宗渝堅定地說:“給群眾服好務,群眾就會覺得親,做給群眾看,就能帶著群眾幹,發展產業,讓群眾嚐到甜頭,群眾就會有勁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