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中電能替代這一仗怎麼打?

所謂電能替代,就是通過“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提升電力在能源終端的消費比例。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各相關單位要持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冬季汙染治理,統籌兼顧、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按照該通知要求和相關規定,電網企業將在“有效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等方面,即推廣電能替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據瞭解,電網企業的電能替代工作在此通知之前就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預測未來三年,電網企業將在既有成績上統籌推進、攻堅克難,全力推廣電能替代工作。

來看看在這場藍天保衛戰中,電網企業的目標和抓手都有哪些吧。

藍天保衛戰中電能替代這一仗怎麼打?

科普|可推廣電能替代的領域

1 居民採暖領域

分散電採暖:主要應用在難以獲得城市集中供暖的城鎮、農村冬季採暖區,分佈在北京、黑龍江、山東等省份。

電(蓄)熱鍋爐:主要應用於負荷集中度中等及以下的建築密集小區的集中採暖,分佈在福建、北京、河北等省份。

熱泵:主要應用於建築物集中供暖或城市(郊區)未實現集中供暖的居民小區建築採暖,分佈在北京、河南、山東等省份。

2 工(農)業生產製造領域

工業電鍋爐:主要應用在工業產品加工工藝過程中需要熱水(蒸汽)的各類行業,分佈在山東、福建、河南等省份。

建材電窯爐:主要應用在陶瓷、岩棉、微晶玻璃等行業,分佈在河北、山東、浙江等省份。

冶金電爐:主要應用在冶金生產過程中的金屬加工、鑄造等行業,分佈在江蘇、河北、山東等省份。

輔助電動力:主要應用在採礦、石油、燃氣、冶金等企業輔助生產加工環節,分佈在江蘇、河北、浙江等省份。

礦山採選:主要應用於企業物料生產過程中的運輸環節,包括採礦電鏟和礦山採選皮帶廊等技術,分佈在河北、山東、安徽等省份。

農業電排灌:主要應用在農田排灌、噴灌、園林噴澆灌、水塔送水、養殖業給排水、抗洪排澇等領域,分佈在河北、山東、新疆等省份。

農業輔助生產:主要應用在糧食、飼料、烤煙、茶葉等領域,分佈在黑龍江、山東、河北等省份。

農產品加工:主要應用在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菸草加工等行業,分佈在黑龍江、湖北、浙江等省份。

3 交通運輸領域

電動車:主要應用在公交車、出租車、物流環節等專用車及公務與私人乘車等領域,分佈在廣東、山西、山東等省。

軌道交通:主要應用在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分佈在河南、廣東、廣西等省份。

港口岸電:主要應用在港口、內河、湖泊等船舶停靠等區域,包括船舶停靠岸電、電動集裝箱起重機、港口碼頭電動皮帶廊裝卸和岸電入海等技術,分佈在冀北、山東、上海等省份和地區。

機場橋載APU:主要應用於各省市已有機場地區,以機場橋APU技術為主,分佈在河南、上海、山東等省份。

4 電力供應與消費領域

燃煤自備電廠清潔替代:主要是利用水電、風電、光伏以及高效火電機組在發電資源豐富時期的富裕電量,替代企業燃煤自備電廠發電,分佈在河南、四川、廣西等省份。

油田鑽機油改電:主要應用在油田鑽井領域,主要技術是電鑽機技術,分佈在黑龍江、遼寧、山東等省份。

油氣管線電力加壓:主要應用在油氣海上運輸或陸路運輸管線領域,以電力加壓機技術為主,分佈在甘肅、遼寧、新疆等省份。

電(蓄)冷空調:主要應用在商業寫字樓、商場和城市綜合體等夏季冷負荷場合,以及工業園區食品加工、啤酒工業、奶製品工業等用冷量大的製造業,分佈在廣東、陝西、山東等省份。

大型公共建築熱泵:主要應用在商業寫字樓,商場和城市綜合體等冬季熱負荷場合,包括汙水源熱泵、水源熱泵、土壤源熱泵、低品位餘熱源熱泵等,分佈在上海、山東、湖北等省份。

5 家庭電氣化及其他領域

家庭電氣化及其他領域電能替代是指在家居生活中全面推廣電廚炊(電飯煲、電高壓鍋、微波爐、電磁爐、電熱飲水機、電熱水壺)、電洗浴(即熱式電洗浴熱水器、蓄熱式電洗浴熱水器)等技術。

在商業樓宇推廣商用全電廚房等技術,在工業製造推廣輔助生產製造機器人等技術,以及未包含在上述領域分類中的替代技術。

藍天保衛戰中電能替代這一仗怎麼打?

案例|電能替代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某供電公司調度大樓電能替代供暖項目

項目分類:相變蓄熱電鍋爐+能源託管模式

項目位置:山東省青州市

供能信息:供暖面積為21503平米;供暖時間:11月16日—3月15日(120天),白天供暖10小時(8:00-18:00),夜間低溫防凍14小時(18:00-8:00)。

技術方案:項目採用相變蓄熱電鍋爐技術。選用2臺電鍋爐和34臺相變蓄熱裝置,利用谷段電價,在夜間儲存大樓白天供暖所需的熱量。

藍天保衛戰中電能替代這一仗怎麼打?

商務模式:項目採用能源託管模式。項目由節能公司投資建設,業主按照當地非居民供暖和用能價格,按年支付節能公司節能服務費。合同期滿後,項目資產無償移交給業主。經濟性分析:項目投資為280.26萬元;投運後,系統年運行費用27萬元,單位面積運行費用18元/平米,與當地集中供暖相比(30.48元/平米),每年可節省費用38.5萬元。若按照谷電0.3元/kWh計算,採暖季總費用約23萬元,運行費用為15元/㎡。

案例二:某居民小區電能替代項目

項目分類:空氣源熱泵+集中供暖模式

項目位置:山東省煙臺龍口市

供能信息:供暖面積為9.66萬平米

技術方案:項目採用空氣源熱泵供暖技術。選用46颱風冷渦旋式熱泵機組為小區居民供暖。

藍天保衛戰中電能替代這一仗怎麼打?

商務模式:項目採用集中供暖模式。節能公司負責熱源站、供暖管網建設及供暖項目的運行維護,業主負責供暖站的土建工程。業主按照市政供暖配套費標準支付節能公司建設費用,節能公司按照當地市政供暖收費標準收取供暖費用。

經濟性分析:項目投資為607.56萬元;運行後,系統年運行費用169.1萬元,單位面積運行費用17.5元/平米,與當地集中供暖相比(23元/平米),每年可節省費用53.13萬元。

成效|電能替代工作成效顯著

電網企業的電能替代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不斷拓展替代範圍,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經濟轉型升級,催生電能替代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有效緩解了棄風、棄光,促進清潔能源消納。

截至2017年底,全國累計實施電能替代項目101807個,累計完成替代電量1286億千瓦時,相當於在能源消費終端環節減少散燒煤519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953萬噸,碳粉塵3533萬噸、二氧化硫390萬噸、氮氧化物182萬噸。

其中國家電網公司完成電能替代項目96225個,完成替代電量1150億千瓦時;南方電網公司完成電能替代項目5582個,完成替代電量136億千萬時。兩網完成的電能替代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0%。

小結

知道了可推廣電能替代的領域,學習了電能替代的典型案例,瞭解了電能替代工作的階段性成效,一定會更加激發電網企業打贏這場攻堅戰的信心!讓我們共同努力,守衛藍天!(來源:電聯新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