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贪黑抓被执行人 于飞:让人腻歪的执行局长

林甸县法院执行局局长于飞,今年2月份获得“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2017年度全市法院系统中获此殊荣者,仅此一人。

记者找他采访,可他忙“飞”了,约了几次也没约上。

他忙啥呢?起早贪黑抓被执行人啊!抓到被执行人,他就找人家谈心。很多被执行人说,他太“腻歪”人了,受不了,所以就趁早把钱给了。

他到底怎么“腻歪”?记者“曲线救国”,采访到了与他打过交道的被执行人、朋友和同事。

起早贪黑抓被执行人 于飞:让人腻歪的执行局长

于飞(左二)和执行员到被执行人家里执行。

帮被执行人解决五年房租

去年,于飞在执行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时,了解到被执行人孙某的主要财产是一套房屋,且抵押给银行办理了贷款。银行另案起诉其还款并胜诉,但在两年内未申请执行,现已超过申请执行期限。经评估,发现该房产总价格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和本案欠款,法院启动拍卖程序后流拍。

于飞多次组织各方当事人协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申请执行人刘某同意放弃部分债权,接手该套房产,并代为偿还孙某的银行欠款,孙某也同意上述方案。然而,刘某将银行贷款还清后,等待孙某腾出房子时,孙某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和在林甸镇上学的小孩,一家人坚决不同意搬出房子。

刘某认为自己已经做出很大的让步,结果房子还是执行不了,因此对于飞意见很大,甚至质疑于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前期已经做了那么多工作,因为意外情况被否定,于飞感到很委屈,但他仍然先后二十几趟前往孙某家中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充分考虑孙某的实际困难,通过与银行协调,于飞给孙某争取到一笔足够其在县城租房五年的资金。

于飞做的这些份外之事,让孙某深受感动,他最终搬出了房子,配合法院完成执行。

元宵节“攻心”戳中被执行人泪点

在一次冲突中,吴某将郑某打成轻伤,因此入狱并被判令赔偿损失。出狱后,吴某一直逃避执行。

去年元宵节当天,于飞突然接到郑某的电话,称吴某在一户村民家中喝酒。于飞马上赶过去,找到了吴某,要求他履行对郑某的赔偿义务。因为吴某和郑某积怨已深,吴某称该拘留就拘留,他一分钱也不会拿,并坚决阻止其母亲代为赔偿。

得知吴某的父母第二天就要外出打工,于飞让吴某母亲先去筹措赔偿款,然后与吴某聊起了家常。他先说明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再问吴某这些年在外打工的情况。看到吴某的情绪慢慢稳定了,于飞趁热打铁地说:“你母亲明天就要出门了,还没出正月如果你被拘留了,她能放心吗?你怎么就不为母亲想想,这事儿怎么就转不过弯呢?”

几句话戳中了吴某心里柔软的地方,他蹲在地上哭起来。最终,他同意由其母亲先给付部分赔偿款,其余部分签订还款计划。

亲自执行了朋友的汽车

三年前的一天,申请执行人陈某带领于飞手下的执行员一起去被执行人田某家里执行。田某不但拒不履行还款义务,还对执行员说,他们领导于飞是自己的朋友,待会儿他打电话说一声,于飞肯定不会再对自己强制执行了。

那天田某以种种理由拒绝执行,因此执行失败了。回到法院,陈某向于飞抱怨:“田某是朝中有人好作官”,还阴阳怪气地说:“不再相信法院了。”于飞问明情况后,第二天亲自带人到田某家强制执行了他的汽车。

结果,田某跟于飞翻了脸,还到处宣扬:“于飞当了官不认人了。”于飞无力辩解,只能听之任之。这么多年,还有很多人找于飞为被执行人说情,都被于飞挡了回去。经过人们以讹传讹,于飞成了朋友眼中“六亲不认”的人。

从被执行人到最高法都认可这种“腻歪”

近日,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于飞,他对记者说,“六亲不认”的传言,曾令自己很失落,但事实上,他真心实意地为当事人考虑,这让他收获了很多人的信任和尊重。

有一次于飞打车去单位,付车费时司机坚持不要,并且问他:“于飞,你不记得我了?去年你拘留过我。”于飞开玩笑地说:“我拘留过你,更得给你车费了。”司机说:“你拘留我是因为我欠钱不还,我跟法院打这一回交道,还明白不少道理,我不怨你。”

于飞告诉记者,得了“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的荣誉,证明从被执行人到最高人民法院,都认可了自己这种“腻歪”,自己还得继续“腻歪”下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