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潭山镇:一位69岁老人的脱贫梦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宜丰县立足实际,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扶贫与扶志并举,以此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在此过程中,有一批贫困户利用帮扶政策,积极学习技术,发展生产,过上了美好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潭山镇潭山村四组村民刘华安的励志脱贫故事吧......

宜丰县潭山镇:一位69岁老人的脱贫梦

宜丰县潭山镇:一位69岁老人的脱贫梦

图为刘华安家墙壁上的励志字画

刘华安69岁,无儿无女,2014年经村委会评议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墙壁上有两幅他在花甲、古稀之年作的字画,字里行间充满了不服老的斗志。

有颗不服输的心

刘华安一直喜欢在地里“钻研”,经常通过《农村百事通》等书籍,摸索种植黑糯米、糯玉米等农产品,探究稻鱼养殖的方法,但苦于技术不到位,收获并不多。但他有颗不服输的心,一有机会就会去尝试。

宜丰县潭山镇:一位69岁老人的脱贫梦

图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在刘华安蔬菜基地里指导

有施援手的好政府

2014年,他了解到反季苦瓜收益可观,于是把家里的两亩地都种上了苦瓜,但是缺乏技术,收益较少。2017年5月,县农业开发办彭俊被派驻潭山村当第一书记,看到这种情况,彭俊立即联系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他做了种植规划--将单季种植苦瓜改成双季种植时令蔬菜,并提供对应的技术指导。在帮扶单位和帮扶人的帮助下,他每天往瓜地跑得更勤了,不久之后,也有了回报,他种的有机苦瓜卖到了不错的好价钱。蔬菜地也由原来的两亩变成了现在的近十亩。彭俊还帮助联系销售渠道,由市场散卖变成了超市直供。如今,地里还种植了南瓜、三叶木通等。望着地里绿油油一片,刘华安充满了干劲,正满怀希望地往脱贫方向前进。

宜丰县潭山镇:一位69岁老人的脱贫梦

图为刘华安生机勃勃的蔬菜园

有回报社会的精神

如今,走进刘华安家,雪白的墙壁、崭新的电线路、整齐摆放的桌凳映入眼帘。刘华安也在想着如何回报社会。当看到同样60多岁的谢杜光夫妇还过着穷困的日子,还要照顾智障的儿子时,刘华安心里很不是滋味,寻思着帮他们点什么,正好蔬菜地缺人手,他就把谢杜光夫妇请到自家蔬菜地帮忙,并按男的工资90元/天,女的80元/天支付给他们。这样,谢杜光夫妇一天也有170元的收入,也能靠勤劳的双手慢慢改善困境。

2018年是刘华安的脱贫年,他说:“今年有信心脱贫,努力经营好蔬菜园,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还要帮助他人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