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住宅空置税

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公布6项房屋政策新措施。其中,特区政府将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征收“额外差饷”。市场人士认为,特区政府此举释放了积极信号,对香港抑制房价有一定作用,但不会导致短期供应大增和楼价明显回调。

据了解,香港近年已落成但仍未售出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数目持续上升,由2013年3月底约4000套增加至2018年3月底约9000套。在目前房屋供应短缺情况下,特区政府需要推出有效措施,促使开发商加快一手私人住宅单位的供应。

特区政府的该项《差饷条例》修订建议,将要求获发占用许可证达12个月或以上的一手私人住宅的业主(主要为开发商)每年向政府申报住宅使用情况。如果这些住宅在12个月内有超过6个月并未作居住或出租用途,便被视为空置住宅,有关业主须缴付“额外差饷”。

彭博亚洲经济学家陈世渊表示,目前香港地产商大概有9000套空置房,占每年新房供应的一半。地产商“捂盘”,不仅推高了房价,也让刚需群体无房可买,是操纵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空置房征税,可以促使开发商释放空置房,增加市场房屋供应,提高房屋利用效率,对缓解香港住房供需矛盾、抑制房价有一定作用。

作为地产业界人士,利嘉阁地产总裁廖伟强认为,有关措施并非针对大型新盘,而是针对一些大单位、特色户或洋房为主的物业。他认为,此举对香港整体市场影响有限,不会导致楼价出现明显回调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