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10翡翠行家9個點擊↑↑關注“蓮葉翡翠”

(本文內容節選自馬崇仁專著《形象翡翠學》)

翡翠的 “種” 是指翡翠內在結構的質地好壞。而翡翠的質地則是通過翡翠玉肉的細膩度、緻密度、通透度和抗磨硬度來體現的,因此所謂的“種”實際上是指翡翠的細膩度、緻密度、通透度和硬度等質地要素的綜合反映。

也就是說,翡翠越是細膩、緻密、通透、堅硬其“種”就越好;反之“種”就越差。在實踐中通常也將“種”稱之為“種質”或“種分”。

在天然的寶庫中,只有翡翠引入了“種”的概念,其他的寶、玉石一般不存在“種”的問題。

種的含義及其由來

“種”在翡翠中具有深邃的含義。種是翡翠的靈魂,是翡翠的核心價值所在。

沒有“種”的翡翠尤如土石,少有價值。有“種”的翡翠晶瑩剔透,賦有靈性,身價驟增。“種”在翡翠中的重要性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一好俱好”“一醜俱醜”。

在自然界中,“種”反映了物種的生命及生存價值。由於古人認為翡翠應該是有靈魂的、有生命的,於是玉石先輩便將自然界“種”的概念引申到了翡翠身上,就用自然界蘊藏生命的“種”比喻為翡翠的“種”,這就給翡翠賦予了生命和靈魂。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將“種”的概念引入翡翠,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始然。

中國玉文化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玉的人格化,古人將仗義有膽識、有本事的人稱之為“有種”,反之則貶稱為“孬種”、“壞種”。中國人崇尚“君子比德於玉”,將玉人格化、德行化,確信玉德與人品相通。

因此,就將品德高尚、本質好的人稱之為“有種”,而對於質地好的翡翠當然也應當稱之為“有種”。因此,古人用“種”來表述翡翠內在的質地,這與古老的中華玉文化也是一脈相承的。

種的好壞應該以老、嫩來區分

在經營實踐中,“種”的好壞要用“老”與“嫩”來區分,好的“種”稱為“老種”;差的“種”稱為“嫩種”。也就是說, 質地好的翡翠,“種”老;質地差的翡翠,“種”嫩。

決定翡翠種質好壞的四要素

——細膩度、緻密度、通透度、抗磨硬度

翡翠主要由眾多的硬玉礦物結合而成,它是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以不同的形式結合而成的。

作為其中的單個硬玉晶體而言,不管它們生長在哪一塊翡翠上,也無論其大小、形狀如何,它們的礦物學特徵都是一樣的,比如硬度、比重、折光率等物理性質都是相同的,沒什麼兩樣。然而,當大量的硬玉晶體結成集合體之後,其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翡翠的結構是指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的結晶程度、形態、大小以及晶粒之間相互結合的特徵。不同的結構特徵,其翡翠的細膩度、緻密度、通透度及抗磨硬度也就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翡翠種質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因此,翡翠的種質好壞完全取決於翡翠的結構特徵,即取決於翡翠的細膩度、緻密度、通透度及抗磨硬度。

(1)細膩度是影響翡翠種質好壞的因素之一

翡翠的細膩度是指翡翠的組成礦物(硬玉)顆粒的大小、粗細程度,也就是行家所說的翡翠“肉質”的粗細程度。

一般來講,硬玉的顆粒越細小,肉質越細膩,其種越老;硬玉的顆粒越粗大,肉質越粗糙, 其種越嫩。

圖2-1-1-1:顯微鏡(正交偏光)下的冰種翡翠。多次動態重結晶形成的糜稜結構。基質含量很高,玉肉非常細膩。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1 :顯微鏡(正交偏光)下的冰種翡翠。多次動態重結晶形成的糜稜結構。基質含量很高,玉肉

如果硬玉礦物顆粒(或硬玉碎斑)的平均粒徑在一毫米以下,呈微晶或隱晶結構,肉眼難以看清晶體的輪廓,其翡翠的種就會很老,如“冰種”、“玻璃種”即是(圖2-1-1-1)。

如果硬玉礦物的顆粒粗大如豆,呈粗晶結構或斑狀變晶結構,其翡翠的種就比較嫩,通常將這種翡翠稱之為“豆種”(圖2-1-1-2)。豆種在翡翠中比較常見,但凡肉粗者都可以稱為“豆種”,因此,行內常有“十種九豆”之說。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2-1:(正交偏光)豆種翡翠的顯微鏡圖像。未發生糜稜巖化,硬玉顆粒粗,細膩度差,肉質粗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2-2:(正交偏光)豆種翡翠的顯微鏡圖像。未發生糜稜巖化,硬玉顆粒粗,細膩度差,肉質粗

動力變質作用能使翡翠的細膩度遭受改造,在強大的定向壓力下翡翠發生糜稜巖化,粗顆粒硬玉被壓碎成細糜狀,從而提升了翡翠的細膩度。

糜稜巖化越強,翡翠的細膩度越好,其種質越老;反之,糜稜巖化越弱或無,則翡翠的細膩度差,其種質越嫩。

(2)緻密度是決定翡翠種質好壞的關鍵因素

翡翠的細膩度固然會影響翡翠的種,然而決定翡翠種質好壞的關鍵因素則是緻密度。細膩的翡翠不一定都是種老的,而緻密度高的翡翠一定是種老的。而且緻密度高的翡翠,其通透度也一定好、硬度也一定高。

緻密度是指翡翠的組成礦物(硬玉)顆粒之間相互結合的疏密、鬆緊程度,也就是行家所說的“肉鬆”或“肉緊”。“肉鬆”的翡翠,結構疏鬆,緻密度低,密度(體重)相對較小,因而種嫩。“肉緊”的翡翠,結構緊密,緻密度高,密度相對較大,因而種老。

結構疏鬆的翡翠因硬玉顆粒的間隙較大,光線射入後會發生折射或漫反射而被吸收,於是光線就會變弱,其穿透力就差,因而翡翠的通透度(水頭)也就差,翡翠種質就嫩。

反之,結構緻密的翡翠由於硬玉顆粒的間隙很小,射入的光線就很少發生、或不發生折射或漫反射,於是光線就很少被吸收,其穿透翡翠的能力就強,翡翠的水頭也就好,翡翠種質就老。

由此看出,緻密度是決定翡翠種質好壞的關鍵。

圖2-1-1-3是冰種翡翠的顯微鏡圖像,顯示大的硬玉顆粒在多次動力變質作用下已被壓碎成了細小的“基質”,且相互結合十分緊密,硬玉的間隙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光線射入時,很少被吸收,因而穿透力很強,於是其水頭就好,種也就老,這就是老種翡翠在結構上的特點。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3:6.3倍正交偏光顯微鏡下的老種翡翠。強烈糜稜巖化使大顆粒硬玉被壓碎成細小顆粒,重結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4:種質較嫩的翡翠在⒉5正交偏光顯微鏡下的圖像,硬玉晶體或碎斑發生邊緣粒化重結晶,密實

有的翡翠由於所受動力變質作用不很強烈,糜稜巖化弱,定向壓力雖能使硬玉晶體發生機械雙晶破裂、錯位和彎曲,或出現硬玉邊緣粒化重結晶,但並不足以將硬玉壓碎、壓實。

翡翠得不到充分密實,因而其結構就比較疏鬆,緻密度就差,翡翠的種就嫩(圖2-1-1-4)。

圖2-1-1-5、-6、-7 的顯微鏡圖像,顯示翡翠所受動力變質作用較弱,硬玉未出現糜稜巖化現象,其結構以扭折變形為主。

翡翠雖然未被壓實,晶隙也明顯可見,但因後來有次生柯綠泥石(深灰色)充填於晶隙中,翡翠的緻密度有所提高,其種質也就變得相對好些,但如果充填物的顏色過濃,翡翠也會失去美觀性而影響其價值。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5:(正交偏光)扭折結構,但晶隙中有柯綠泥石充填,起到了密實作用,能使翡翠種質有所提升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6:硬玉的晶隙、裂隙中有深色柯綠泥石充填,對翡翠起到密實作用。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7:硬玉晶隙中有灰色柯綠石充填,能提高翡翠的緻密度。

由此可以看出,翡翠在其生長髮育的各個階段,由於所受不同地質作用的影響,因而造成翡翠結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從而使不同翡翠的緻密度會有明顯差異。因此,不同的翡翠也就有了特徵各異、好壞有別的不同種質。

(3)通透度(即水頭)是衡量翡翠種質好壞的重要依據

翡翠的“通透度”(即透光性)是指光線透過翡翠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水頭”、“水份”。

翡翠的水頭好、壞通常用長與短來表示,如“水頭長”、“水頭短”;“水長”、“水短”;或“長水”、“短水”等等。還有如“水份足”、“水份欠”;“水好”、“水乾”,或“底空”、“底木”等也很常用。

水頭的長短與光線透過翡翠的強弱有關,而透射光的強弱則與翡翠的結構有關。結構疏鬆、肉粗的翡翠由於硬玉礦物的晶隙較大,射入翡翠的光線會發生折射和漫反射而被吸收,光線變弱,其穿透能力也就弱,因而翡翠的水頭就短。

反之,結構緻密、肉質細膩的翡翠由於硬玉礦物的晶隙很小,射入翡翠的光線就很少發生折射和漫反射,於是光線的穿透力就強,翡翠的水頭也就長。

翡翠顏色的深淺對水頭的長短有一定影響。深色翡翠的水頭比淺色翡翠的水頭短,這是因色深的硬玉礦物能吸收較多的透射光波,因而透過翡翠的光線就弱,水頭也就短。

顏色相似但緻密度、細膩度不同的翡翠,其水頭則不相同。結構疏鬆粗糙的綠色翡翠水頭差,稱為“幹綠”翡翠;而緻密細膩的綠色翡翠水頭好,稱為“水綠”翡翠。

“種”與“水”經常會聯繫於一起,比如用“種、水好”或“種、水差”來評判翡翠的品質。但要注意,兩者雖有關聯,但其概念卻是不同的,不能混為一談,兩者之間不能完全劃等號。

總的來說,種的內涵比較深邃,它涵蓋了包括“水頭”在內的四大要素。而“水頭”只是“種”的一部分,是種的四要素之一。也就是說,水頭只是衡量翡翠種質好壞的重要依據之一,它替代不了“種”。

一般來講,水頭好的翡翠,種老;水頭差的翡翠,種嫩。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例外。有些翡翠的水頭雖然很好,但種卻很嫩,這樣的翡翠通常被稱之為“嫩空”翡翠,以原生礦翡翠居多。

水頭的好壞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因此“種老”的翡翠不一定都是水頭好的;而水頭好的,也不一定都是“老種”翡翠。例如,“墨翠”的種質十分老辣,但水頭卻很短;又如“高色”老種的滿綠翡翠,其“種”雖然很老,但水頭卻很短,通常將它們稱之為“短水高翠”。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7:翡翠的水頭可稱為玻璃水或糯化水,至少有“5分水”的入水深度。

翡翠的許多特徵要素是無法量化的,也無需量化。但水頭卻是唯一例外,可以量化。翡翠水頭的量化可以通過“罩水”來反映。所謂“罩水”是指罩燈的光線射入翡翠的深度(罩燈是觀察翡翠的必用燈具)。

通常也將“罩水”稱為翡翠的入水深度(圖2-1-1-7、-8、-9)。

“罩水”是衡量翡翠水頭“長、短”的標尺。現在一般採用毫米、釐米來表示翡翠的入水深度,如“幾釐水”或“幾分水”。所謂“一釐水”就是指翡翠的入水深度為一毫米;“一分水”是指入水深度為一釐米。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8:用電筒觀察翡翠的入水深度(罩水)

水頭的量化在翡翠的經營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觀察“罩水”的深度,不僅可以直觀的瞭解翡翠水頭的好與差,同時還可以通過“罩水”觀察到不同翡翠在種質方面的細微差別。

在翡翠毛料的交易中,罩燈或手電筒是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圖2-1-1-9:色深部位入水淺,色淺部位入水深。

(4)翡翠的(抗磨)硬度是翡翠種質老、嫩的直觀反映

硬度是翡翠的特徵要素之一,翡翠硬度的高低可直觀反映出翡翠種質的好壞。因此,通過硬度可以對翡翠的種質有一個直觀的瞭解。

硬度是翡翠種質休慼相關,“種老”的翡翠硬度高;“種嫩”的翡翠硬度低。也就是說,翡翠的硬度越高,種質越老;硬度越低,種質越嫩。因此在實踐中可以根據翡翠的軟、硬程度來判別翡翠種質的老、嫩。

不同翡翠的硬度差異,在其切、琢過程中會反映得特別明顯。在切、琢翡翠時,玉雕師對翡翠軟、硬的感覺特別敏感,從手感和聲音上就很容易將翡翠的軟、硬度區別出來。

硬度高的老種翡翠,其抗切磨能力很強,切、琢時,鋼音十足、強勁有力,非常耐磨,進刀很吃力。而硬度低的嫩種翡翠則抗切、磨能力弱,切、琢時,鋼音不足,有明顯的沙沙聲,吃刀快,很不耐磨。

總而言之,翡翠的(抗磨)硬度與翡翠的種質關係密切,兩者成正相關關係。硬度高,種老;硬度低,種嫩。

(未完待續)

(本文節選自“翡翠大王”馬崇仁專著《形象翡翠學》,已獲馬老師授權,獨家刊登。“翡翠大王”70年賭石、看翠的畢生精華匯聚一本,深圳雅昌印刷)。

翡翠“種、質”分不清?你需要掌握這四個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