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熱煩燥,我們如何安渡三伏天

夏日炎熱煩燥,我們如何安渡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一般年份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有20天。則三伏最長有40天。

2018年三伏天從2018年7月17日開始。

2018年三伏天時間:共計40天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為初伏,20天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為初伏,10天

夏日炎熱煩燥,我們如何安渡三伏天

三伏天養生之冬病夏治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期。這一階段人體的肌膚腠理開洩,陽氣浮於體表。

通過穴位刺激,手法推拿,藥物滲透,最容易由皮膚滲入身體深層,通過經絡氣血運轉直達病處,所以夏季治療寒病,久治不愈的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在人們體內陽氣最虛的時候,把艾灸的陽快速補充到人體內的方法。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作用,這時候的補益效果抵平日的三倍都不止哦

夏日炎熱煩燥,我們如何安渡三伏天

三伏天養生之夏練三伏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鍊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道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

心,五行屬火,夏天最盛。在三伏天時人的身體毛孔大開,最易出汗,汗為心之液,可瀉過旺之心火,也可將侵入皮膚的寒邪及時排出,所以發汗是排除體內寒邪的最好方法。 經過適當的運動,使身體的體表的溫度上升,自然發汗,讓人體的末梢的微循環打開,這樣,不但可以幫助清除寒氣與溼氣,亦可通經活絡,疏通血脈,清洗毛孔,有效的排出體內的有毒物質和廢物。在排汗的同時,身體也分泌一種抵抗病毒球蛋白,有利於抵禦外來有害空氣和有毒物體的入侵,也可以有效調節體溫,流汗後,皮膚的平均溫度可降低攝氏4度左右。

三伏天養生之膳食平衡

氣候炎熱,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適當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飲用湯水時要注意少量多次,因為暴飲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還會導致食慾減退。家中常備營養豐富的粥湯和解暑飲料,其中豆湯、豆粥對補充鉀、鎂等礦物質最有幫助。綠茶、花果茶、酸梅湯等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用粥來滋補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醫學界公認,粥能補益陰液,生髮 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並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於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養好脾胃是祛溼的最好方法

夏日炎熱煩燥,我們如何安渡三伏天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1、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開足電扇,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2、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3、不宜佩戴金屬首飾。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  

4、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 

5、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6、不提倡進行劇烈活動,如爬山等室外、白天進行的活動應少,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7、多喝白開水,可以少量多次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8、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溼,無異於火上澆油。 

9、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夏日炎熱煩燥,我們如何安渡三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