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热烦燥,我们如何安渡三伏天

夏日炎热烦燥,我们如何安渡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一般年份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有20天。则三伏最长有40天。

2018年三伏天从2018年7月17日开始。

2018年三伏天时间:共计40天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初伏,20天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初伏,10天

夏日炎热烦燥,我们如何安渡三伏天

三伏天养生之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期。这一阶段人体的肌肤腠理开泄,阳气浮于体表。

通过穴位刺激,手法推拿,药物渗透,最容易由皮肤渗入身体深层,通过经络气血运转直达病处,所以夏季治疗寒病,久治不愈的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在人们体内阳气最虚的时候,把艾灸的阳快速补充到人体内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作用,这时候的补益效果抵平日的三倍都不止哦

夏日炎热烦燥,我们如何安渡三伏天

三伏天养生之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道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

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在三伏天时人的身体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经过适当的运动,使身体的体表的温度上升,自然发汗,让人体的末梢的微循环打开,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清除寒气与湿气,亦可通经活络,疏通血脉,清洗毛孔,有效的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和废物。在排汗的同时,身体也分泌一种抵抗病毒球蛋白,有利于抵御外来有害空气和有毒物体的入侵,也可以有效调节体温,流汗后,皮肤的平均温度可降低摄氏4度左右。

三伏天养生之膳食平衡

气候炎热,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适当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饮用汤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因为暴饮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还会导致食欲减退。家中常备营养丰富的粥汤和解暑饮料,其中豆汤、豆粥对补充钾、镁等矿物质最有帮助。绿茶、花果茶、酸梅汤等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 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养好脾胃是祛湿的最好方法

夏日炎热烦燥,我们如何安渡三伏天

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1、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开足电扇,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3、不宜佩戴金属首饰。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  

4、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5、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6、不提倡进行剧烈活动,如爬山等室外、白天进行的活动应少,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7、多喝白开水,可以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8、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9、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夏日炎热烦燥,我们如何安渡三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