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有点羡慕大陆的简体字么?比如,书写速度快,他们小学时可以学得更容易一些?

Q6girl


中国大陆在近代之前使用的都是繁体汉字,直到20世纪初期,才有专家提出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的建议。1909年,陆费逵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一文,俗体字即简化字,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使用简化字。

此后,一些著名学者如钱玄同等人先后提出使用简化字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继续推行简化字,从1956年开始,简化字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而台湾和香港在1949年之后仍然在使用繁体字直到现在。

不过,从繁体字的构造来看,一个字的笔画数要比简体字多出许多,真是难为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孩子们了,他们从学习写字时起就非常费劲,而且写字的速度也比写简体字慢得多。另外,香港和台湾地区写信的习惯还保留着上世纪书写的习惯,采用竖排的方式,体现了古典文化的风格。

笔者之前也有缘结识了几个台湾的朋友,他们一方面对大陆地区的简体字感到好奇,一方面也非常想了解大陆简体字的具体情况。据他们说,小时候学习写字的时候确实是比较费劲一点,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但是他们还是觉得如果小时候就可以直接学习简体字的话,学习起来应该会简单一点速度快一点。

笔者认为,繁体字有其独特的价值,繁体字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独特之美,我们在练习书法的时候还是以写繁体字为主,因此传统汉字书法被称为一门艺术。


梦归秦淮


羡慕不羡慕不好说,只记得看过一个街头调查,让台湾人写一句话,结果很多人用了简体字,所以,嘴上是不要的,但身体还是很诚实。

简也好,繁也好,本生就是一体的,大部分简体也不是凭空来的,只是把一些书法字体书写习惯的正规化而已,因为在同时期的台湾也曾有过同样的举措,而且简化的版本几乎类同,只是政治原因,台湾放弃了简化!

至于书写速度就不必讨论了吧!乌龟的梗都烂透了,显而易见的事!

字体结构简单了,学生必然不用花太多心思去记字,识字的量在两岸的同期对比,必然会更多,这样就可以去更多的阅读和理解,文字只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有特殊性,但也脱离不了这个基本属性,文字背后的文化才是根本,文字本身的文化含义,你可以去探究,但不会是主体,只是一部分而已,所以,不要舍本求末。

而且,我相信很多人,学完简体看繁体,应该也不是很难吧!

有人说中国文化因为繁体,所以中国传统在台湾,纯属胡扯。

49年到2000年左右你这样说,可能有些道理,毕竟,当时的大师学者,算是一分为二,各家一半,小小的岛屿上突然来了这么多大师,就好像同样一勺盐,一勺放杯子一勺放江河,你说杯子的盐更多?看看现在台湾政坛、文艺界这些人的言谈,等李敖这一辈人走了,你还敢说中国文化在台湾?

中国文化植根于大陆,不管外面的枝叶如何繁茂,离开了中国人的认同,最终的结果都是消亡,所以,什么是民族文化?没有了认同,你连祖宗都记不得了吧!还要什么文化呢?


最浪漫的事


关于汉字简化,两个极端的都有,谈不上谁羡慕谁。但我想就两个极端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有很大一部分学者和群众,认为汉字简化丢失了文化内涵,是很错误的一件事情。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新中国在简化汉字的时候几乎没有造字。几乎所有的简化字事实上都不能叫简化字,而是异体字!例如“国”和“國”、“龙”和“龍”等等。真正新造的字大概只有不过百。所以说,汉字简化丢失文化内涵一说有失偏颇。

另有一部分人认为汉字简化降低了识字难度,对识字率的提升帮助极大,居功至伟。这种说法同样是片面的。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笔画数和识字率的相关性。“彳亍”二字加起来只有六画,“踟蹰”二字每个都十几画,认识哪一组的人多?所以识字这个事情,在于实际使用。如果我们也和港台一般地使用繁体字,我不相信我们的识字率会降低。

所以,汉字还是汉字,既没必要复遗憾,也没必要歌颂。有兴趣的也可以去学习繁体字。马英九说的挺好“识繁用简”。


止0X


就如同下面有朋友回答,汉字简体和繁体的论争都是老掉牙的梗。其实,我现在挺烦那些动不动就说繁体字有多好,繁体字代表了中国文化什么的言论,更烦那些在微信上使用繁体字的人。其实,这些人挺无聊,无非是想显摆自己能够使用繁体字罢了。

我觉得,繁体和简体字使用什么都无所谓,语言和字其实都是约定俗成的事,我们既然选择了简体字,就没有必要老想着回到繁体字时代。当然,如果时光倒退,回到从繁体字到简体字过渡的时代,你问我,是简体字好还是繁体字好,我当然会反对简体字。但是,时光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在争论什么了。君不见,韩国、朝鲜、越南废除汉字之后,人家也挺好不是么。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你以为现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日本使用的繁体字就是以前的古字么?显然不是,繁体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在随着时代不断改变的。

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一个偏胖,绞丝旁,在港台和日本写法就不一样,日本的绞丝底下是一个小,而港台则多是四个点。再说“国家”的国,我们一般人认为应该写成“國”,可是日本汉字里面的“国”就是现在的简体字。

我可以说一下我的一个故事,我曾经去天津蓟县独乐寺旅游。在独乐寺里面,曾经悬挂了一个心经的书法作品,是辽代的汉字,里面的很多字早就已经不认识了。但是,我恰好背过心经,所以当有人在那探讨某个字念什么的时候,我就立即告诉他,赢得了很多人敬佩的目光。其实,那个字我根本不认识。

除了辽代,明末时期,随着商品化和书法的不断兴盛,汉字也曾经有过巨大的变化,那个时候,很多书法家都喜欢出奇,经常使用一些异体字,或者简化字,其目的是别人越不知道越能显得自己厉害。所以,当时很多将近废弃的异体字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面。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简体字,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具体的可以参见白谦慎的著作《傅山的世界》)。

所以从历史上来看,这就跟说汉服一样,你说要恢复,到底是恢复到什么时候,才能代表我们继承了传统呢?难不成要回到上古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么?


兮兮说事儿


我来告诉你台湾人甚至香港人对简体字的看法:他们称简体字为“残体字”,管他们用的繁体字叫“正体字”,字面上就能看出来他们对简体字的态度。

可笑的是,在这个年代,只要有点中国文化的地方都能想自称保留正统中华文化,香港台湾也是如此。由于历史因素,台湾觉得自己继承了中华文化,在文革之后更是如此,可是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大陆,不足一个省面积大的一个小岛凭什么说自己保留继承正统中华文化呢?他们觉得他们保留了旧中国的一些东西就能和日新月异的中国大陆切割开来,自诩中华正统,所以可以看到台湾有很多曾经中国大陆的大学,以中国地名命名的路,一个由从中国大陆偷走的文物建成的台北“故宫”,还有国名党借壳上市名存实亡的“中华民国”。他们会嘲笑一切今天中国大陆跟民国不一样的地方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其中就包括了简体字。


NewView


台湾人不羡慕大陆可以用简体字,相反他们还看不起我们用简体字。但是他们羡慕我们用拼音打字,他们的拼音和我们不一样的。我在台湾旅游时,看到他们手机打字特别繁琐,看界面很像我们的五笔打字,但更加复杂,还要选声调。期间我加了个台湾某大学的研究生微信,他就说很羡慕我们打字很快,他们打字即使再怎么熟练,也会很繁琐。所以通常我打字说了十句话,发现他才能打一句话,已经是他很快的速度了。


永远不会沉陌


姑且言之不是专项事者事

文字所造者,非一般人力;言及文字事,非一般人士。王力、季羡林诸君不在,不可言白菜视之。若为遇题莫解,或为一知半解而言之无妨,余者悄悄然待之师言,肃然无错。中国汉字的起源有“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说法,后来经历甲骨文、殷周文、大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演变。文字的创造者,史书记载是有名有姓的仓颉。其实,宠大的文字群的创造,其形成过程是漫长的,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艰苦探索,一个人的时间和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之所以用仓颉命名,他发挥了主要作用是客观的,但事实或许是像孔子整理编纂《诗经》那样。这样的思路是否正确,还有待通过将后的考古发现和考证论证。

中国汉字自诞生起,经过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发展,依然保持了方框字的特征,至今没有改变。现在的简化字与正体字(繁体)还是有差别的。从书写上的确简便,但从汉字的象形、形声、指事、假借、会意、转注的特征上看,还有必要修复。关于这个问题说两点:一是简体字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确实存在着不好转述的问题,有时如果不借用繁体字,还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而且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如“叶(葉)字,叶韵,读音都不同,等等。二是,有个别字还存在不是简化,而是造字的现象,与汉字特征内涵相去甚远。如“护(護)字,原意为“救视”用“言”,简化了的用“手”,且“户”字相结合,指事不明,等等。
中国汉字是科学,有必要对个别字进行校正,少数字该恢复的恢复,该重新组合的组合,再不可简化了,如果征得港澳台地区同意一起改更好。总之,文字就是记录事用的,少点人为的自己难住自己就好,使得汉字的工具作用发挥的更好。


三上词话作者


台湾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台湾和大陆的小朋友抄写“忧郁的台湾乌龟”100遍,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台湾的小朋友抄了几十遍之后就不耐烦了,而大陆的小朋友每次都能坚持抄完,科学家由此断定,在几十年的简体字熏陶下,大陆小朋友逐渐失去了对独裁的反抗。。。

事实的真相是,大陆小朋友写的是“忧郁的台湾乌龟”,而台湾小朋友写的是“憂鬱的臺灣烏龜”。


用户3214063412


地盘越狭小的地区,人的思想往往越狭隘、越封闭。台湾地区依靠大陆带去的财富和美国的支持,经济的确腾飞过,但思想从未真正开放过。台湾对内地的认知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尽管他们的经济实力早已江河日下,但自身优越感仍然很强,从来不会羡慕大陆,他们至今还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美梦里。他们从来没有客观认识过整个世界,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台湾、美国和日本。这样也好,有朝一日他们过不下去了,抑或被大陆惊醒了,回归也就水到渠成了。

关于汉字的简化,我认为是完全没有错的,台湾人经常拿简体字失去了文化内涵来控诉大陆数典忘祖,但我只反驳他一句,你们台湾自诩传承中华文化经典,那为什么不用甲骨文当通行文字呢?

汉字的发展本身就是简化和与时俱进的过程。从甲骨文到篆书,从隶书到楷书,都在为简化、实用而改变,那么你们为什么不说把甲骨文发展为篆书、把篆书发展为隶书的人也是数典忘祖?文字只要还在,文化传承就永不会消失,文字的演变也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现代人还在使用甲骨文或篆书书写,中国消灭文盲可能要推迟五十年一百年,汉字对世界的影响可能会小得多,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恐怕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和国际接轨了。


壶天宣豫


这是我跟我的台湾朋友经常谈起的话题。

实际上,我认识的台湾朋友很遗憾在大陆我们使用简体字。当然,我的回答不是全面调查的结果,只是我的接触而已。

他们会认为简体字会让人们忘记了汉字的初创含义,会失去了汉字最根本的魅力。

在台北故宫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视频展出,就是关于象形文字演变的,特别有意思,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

他们认为繁体字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汉字的传承演变的结果,而简化会让他们不知所从。

当然,某种程度上,他们也会认为简化字带有强烈的我方特有的意识形态的意义,比如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所以他们不喜欢。

比如,有个朋友常常举例说,爱情的爱,繁体字是愛,她说,简体字的爱都没有心了,怎么去爱呢?

从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繁体字,因为书写起来,在间架结构上更加舒适,字体更加舒展,也更加传神。

另外,我喜欢古代文学作品,喜欢诗词歌赋,喜欢书法国画,所以对应的我会更喜欢看繁体字,个人认为能够充分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全世界大概只有中文是这样的吧,仅文字就可以创造出千差万别的美来。

当然,从小接受简体字教育的我,现在看繁体字书籍困难很大,阅读速度非常慢,经常要查某个字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

也能理解,当时国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简化字和简体字都能最大程度减少文盲,提高劳苦大众的识字率。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价值的改革。

如此已大不同往日,全民文化程度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识字率,我猜,应该接近95%了吧?这个阶段,再用“是不是小学生写字更快”来衡量一种字体是不是更好则完全没有意义了。

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仓廪实之后的再上一个层级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