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會取代我們的生活嗎?這是我聽過最真的回答

活動特邀社會趨勢觀察家,前《新週刊》總主筆閆肖鋒老師與財智會北京會員們分享了左右腦開攻、走出舒適圈等熱門話題。

牛市不是炒一把就走

閆肖鋒老師首先分享了在《個人晉級二十條》課程中,對會員們提出諸多熱門問題的看法。該不該買房?該不該炒股?該不該跳槽?而這類問題往往需要大家通過提升認知來自己總結。比如買房自住的情況,那麼現在是最好的買房時機。但是如果為了投資或者養老就要看未來這個城市是否能夠吸引更多的“有野心”的企業和“有野心”的人口流入。另一方面,在投資股市時候不要動不動聽到“嬰兒底”、“鑽石底”大家就很激動。這些都不是最基本的基本面,基本面的好轉應該是我們的中小散戶對投資股市真正恢復信心了,真正的牛市不是大家“炒”一把就走。

人工智能會取代我們的生活嗎?這是我聽過最真的回答

懂設計+跨領域+講故事

肖鋒老師在接下來的演講中也提到了功夫財經《肖鋒書單》中對《全新思維》的解讀,隨著2017年人工智能元年的到來,出納員、模特、會計、廚師等現在大家經常接觸到的職業,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也將意味著,人群將被重新劃分,人和人將迎來新的競爭。

人工智能會取代我們的生活嗎?這是我聽過最真的回答

避免淪為98%的無用人口

人工智能會取代我們的生活嗎?這是我聽過最真的回答

很多職業都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肖鋒老師針對這個問題舉了一個非常實際的例子:在我國東莞和佛山正在施行“機器換人”計劃,連富士康都計劃做“無人工廠”。一位當地的工廠老闆介紹說,一個月薪5000元的工人還需要3000元的五險一金,兩個工人每年需要十幾萬的成本,而最好的單臂機器人在佛山只要17萬,見微知著相信“機器換人”的進程將會是我們意想不到的迅速。

在肖鋒老師精彩的演講之後,結合本場“個人晉級”的主題,財智會現場進入了氣氛熱烈的討論互動,肖鋒老師現場解答學員們關於區塊鏈、個人晉級和人工智能等問題。

人工智能會取代我們的生活嗎?這是我聽過最真的回答

區塊鏈能否取代貨幣?

Q 財智會員:

現在比較火的區塊鏈技術,各國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的看法都不一,想請肖鋒老師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A肖鋒:區塊鏈的問題相信關注功夫財經公眾號的朋友,可能都看到了最近的一場隔空爭論,就是王福重和郎鹹平完全相反的兩個觀點,我覺得雙方的觀點都有道理。

我個人認為它可能會取代黃金,因為黃金本身不易於交易,作為一種稀缺的金屬,不能炒作但可以用來保值。區塊鏈技術出來了,比特幣只是其中的一種,我相信還會有新的虛擬幣出來,這種分步式的計算,產生的集群信用,可能會取代黃金,來制衡各個國家發行的貨幣。

但不會取代貨幣,因為交易起來非常複雜,非常耗電,如果今年大家都去挖比特幣的話,耗費的電力是一個意大利整個國家一年耗費的電力,成本非常高。

人工智能會取代我們的生活嗎?這是我聽過最真的回答

傳播人是複合型的人才

Q 財智會員:我目前從事互聯網廣告行業,想請教肖鋒老師,應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

A肖鋒: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非常輕易的製作簡單的互聯網廣告,以後可能連設計師都不需要了,設計師只負責美感,負責設置一個格式,輸入進去就可以了,這個只需要幾個王牌設計師就夠了,這樣大量的重複設計的工種就可以被清理乾淨了。

然而這類廣告效果並不受到用戶的喜愛,大家都很討厭看這種看書的廣告。我們現在看到比較受歡迎的廣告形式是什麼呢?比如講一個故事,蹭一個熱點,像杜蕾斯那種方式。這樣的方式可能會變成以後我們的主流方式,知道客戶的痛點,然後向扎針一樣的扎他的痛點,給他一個解決方案,而不是強推,這就是我們以後的傳播方式。要知道客戶的心理,甚至要參與一部分客戶的工作才能夠把這個做的更好,而且未來很多的傳播都是理念,硬推的方式在面臨90和00後這種挑剔的眼光,他們已經不care了。所以我覺得不光是這個行業面臨這種危機,而是整個傳播界,包括一些品牌商們,也應該有這種危機感。

人工智能會取代我們的生活嗎?這是我聽過最真的回答

人工智能會取代你嗎?

Q 財智會員:我認為將來一切事情都會被人工智能搞定,不管是左腦還是右腦,即便是右腦傾向於設計,美感的也是神經元,只要是神經元就能被人工智能搞定。像剛才說的小冰,不僅可以寫詩歌,還可以作畫,現在是油畫,將來也可能是國畫這種寫意的。無論詩歌,美術,音樂,總的來說都是神經元,計算機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時候就提給人類一個很尖銳的問題,當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用機器人來做,我們人類該怎麼辦,我們人類活著做什麼?

A肖鋒:這個問題帶有宗教性,人活著有什麼意義。有一個科幻片,倆個小機器人戀愛,有一個場景,當回到地球,落地的時候,人類坐在一個大的蒲團上,滑下來,說這就是我們以後人類的形狀,因為不用勞動了,就變成球球了,這就是我們的未來,我覺得這樣的設想太可怕了。

人最大的孤獨就是沒有意義,人活著就是活一個有意義,是被需求的,未來如果你在一個社區裡,沒有人需要你,你的工作不受關注,活二十歲就會想自殺。

所以我覺得我們人類的集群智慧一定不會讓我們人類走向一個無意義的生活方式,即便是人工智能再怎麼取代,我相信很多工種,比如月嫂、保姆、快遞小哥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現在仍然需要人做,按照樂觀一點的設想的話,舊的工種被取代了一定會催生一種新的工種,比如說宋丹丹的小品《陪聊》,我覺得就會是一個工種,所以去鍛鍊你講故事的能力吧。

Q 財智會員:我是做技術開發的,剛才您講到人工智能的案例,我認為人類在人工智能上一層。包括剛才舉的收費站的例子,我覺得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給客戶或者給司機更便捷的服務。

收費是非常重複的一個工作,人工智能雖然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我覺得這是兩個賽道,是沒法比的,我覺得人類還是具有很多思考、判斷、分析,各種各樣的能力,機器只是重複人類賦予它的一些算法,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A肖鋒:我覺得你提的問題是所有的現在叫樂觀派的,說機器人是來幫我們的,不是來取代我們的。大家可能留意到了去年,有個機器人叫索菲亞,索菲亞的觀點就是我是來幫你們的不是來取代你們的,但是這個公司同時還發明瞭另外一個叫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回答的特別好,說機器人會不會取代你們,不取決於我們和你們的關係,而取決於你們自己的關係。意思就是說,你們的一部分人要拋開你們的另一部分人。

人工智能是人類淘汰另外一部分人類的利器,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整個地球人的集體智慧,這個時候就需要政治家,就是有前瞻意識的政治家,他出來來平衡這種利益關係。如果要是我們所謂的上中下中的下人們,他不願意去做保姆,不願意去做送快遞這些事情,但是流水線上的工作又確確實實的被人工智能取代了。或者是以後有了自動駕駛,整個司機行業,貨運司機行業都被取代了。那我去做什麼呢?這個時候政治家就要出來了。

我們知道現在有一個詞叫“通用生存費用”,就是各個國家都很認可的一種工資待遇,維持你最低生活水平的的福利。西方國家已經開始有這種先例了,即便你不幹活,也餓不死,你可以天天去打遊戲。那麼中國會不會有?我相信中國會有的,但是中國的變量的確要比西方複雜得多。因為我們有那麼多的農民,所以我覺得以後我們可能需要十個騰訊遊戲公司來滿足我們,然後我十個政治家來幫我們設置社會的規距。

實際上人類是懶惰的,就像我剛才說的人工智能就像一根鞭子,很多人即便是思維方式比機器人要高,但是機器人做了,再讓他們去做機器人做過的事情,比如說保姆,他們不願意去,怎麼辦?所以這是一個倫理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是一個公平問題,已經不是一個技術問題了。很多人有這個能力,但不願意去做,他寧願天天去玩遊戲,寧願去偷懶,那這個就沒有辦法了。

人工智能會取代我們的生活嗎?這是我聽過最真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