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乡莲藕“称霸”重庆超市

龙乡莲藕“称霸”重庆超市

1月15日上午,冬日的薄雾笼罩田野,在铜梁区土桥镇新桥村的一块空地上,10多位村民有的把田里刚采下的莲藕运到公路边,有的分级挑选莲藕,有的装箱上车,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这几千斤莲藕全部是销往主城永辉和新世纪重百超市的。我们专业合作社的两万多吨莲藕,80%销往超市,每斤价格比市场上多2至3毛钱。”铜梁荷美莲藕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邦齐说。

龙乡莲藕“称霸”重庆超市

合作社组织采挖莲藕

土桥镇地处近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淮远河环绕六七个村子,水源充足。又因土桥的土质属于沙壤土,生产的莲藕杆粗色白质嫩。

“20世纪90年代未,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兴起,我们就开始种植莲藕。”在分析土桥镇莲藕产业发展时,镇农服中心负责人刘贤良说,最初只有几户人家种植。莲藕当年种植当年采收,到了年底一算账,种藕的效益是种粮的3倍,第二年就扩大了种植规模。

几年时间,就出现了一批莲藕种植专业户,到了2010年左右,全镇莲藕发展到了8000多亩。

龙乡莲藕“称霸”重庆超市

合作社组织装箱运到超市

新桥村农民杨明义是最早种植莲藕的村民之一。他说,早些时种莲藕的人少,每斤莲藕卖三四元钱,而且还十分抢手。后来种的人多了,就开始“打烂仗”了。遇到大丰收的年辰,每斤只卖一元多钱甚至几毛钱。

的确像杨明义说的那样。“在前些年,土桥的莲藕产业走俏市场且效益可观,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但随着面积不断扩大,不少人忽视了市场开拓,造成产品销售不畅,形成了互相杀价的局面,有不少种植户因此放弃了。这状况到后来组建起了专业合作社才告结束。”刘贤良说。

龙乡莲藕“称霸”重庆超市

合作社引进的新品种

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后,土桥莲藕才打赢了翻身仗。2010年,在镇里的指导下,组建的荷美莲藕专业合作社,并把200多户散户聚合在了一起,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了抱团发展的聚合效应,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目标。

而真正吸引社员入股的法宝,则是一项被称为农村新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据了解,这种模式通过合作社与种植户建立起新型合作关系,即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每年租金只首付75%,另25%作为股金入股,入股村民在合作社务工除有工资收入外,合作社产生的利润还可按股分红。

“这样一来,社员与合作社的利益就‘捆绑’在一起了。收益分配优化后,社员的收入增加,亩收入在4000元以上,主人翁意识明显提高,不仅生产积极性高,而且也注重产品品质。”刘贤良说。

龙乡莲藕“称霸”重庆超市

荷花节上游客争相购买莲藕

合作社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农资应用、新品牌打造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在生产上也彻底改变了过去无序状况,由专业合作社统一安排生产、统一施肥、统一购买种苗、统一防虫治病、统一销售。合作社注册了“龙乡莲藕”商标,生产的莲藕品质更有,因而被多家超市看中,成为超市的专供产品。

“建立合作社,还有利于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我们在重庆担保公司的担保下,顺利获得了贷款,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陈邦齐介绍说。

而今,荷美莲藕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莲藕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鲜藕两万多吨,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而销售荷叶茶、莲藕、莲子、莲脯、藕粉等系列产品的收入则达到100多万元。

龙乡莲藕“称霸”重庆超市

万亩莲藕基地一景

土桥莲藕种植成了规模,成为重庆市最大的莲藕种植镇。为了打好土桥莲藕牌,镇里引导业主打造起了500亩面积的爱莲湖和3000平方米的莲荷大观园,建起了观光步道、接待中心、农家乐、停车场、休闲亭和卫生间等配套服务设施。

2011年7月28日,由重庆市农委、市旅游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铜梁区联合举办的2011重庆铜梁乡村旅游季——铜梁首届荷花节开幕式在土桥镇庆林村罗家桥举行。本次节会上,仅农副土特产品和农家乐的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达到30万人次。

从2011年开始,铜梁连续4年举办了荷花节。同时,还通过参加西部农交会,宣传“龙乡莲藕”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土桥莲藕的知名度,助推全镇莲藕产业健康发展。

“连续举办几届荷花节,让土桥莲藕名声大振。”刘贤良说。目前,镇里开始着手申报地理标识,并以万亩莲藕产业为依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庆林村建设成乡村旅游农旅融合的精品景区。

龙乡莲藕“称霸”重庆超市

主办: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

投稿:[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