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

四十年改革开放,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振奋人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伟大的跨越。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四十年来,甘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甘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始终如一地将改革进行到底!

从今天起,甘洛广播电视台掌上甘洛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之深度报道《四十年:逐梦小康战贫困》,带您重温甘洛改革开放的往事,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足音,敬请关注。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 逐梦小康路正宽

【记者:施建华图/文】甘洛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县境内全为山地,岭高谷深,河谷地带间有台地斜坝与河边小坝,西部有较大的高山间狭长斜坝。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四川省45个、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曾经因为自然条件严酷、各类灾害频发,这里部分地区被认定不适宜人类居住。也因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这里的人们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甘洛人民群众也积极向贫困发起挑战,四十年奋力拼搏,四十载苦干实干,终于,彝乡甘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一角。

今年63岁的甘洛县阿嘎乡格古村村民苟尔沙布惹去年年底“进城”了,这一次不是转一转就返回山上,而是彻底定居下来。

“三室一厅的新房住着,家具、生活用品样样齐备,看病就医不仅方便还可以报销,三个孙女的上学问题也解决了……”对于“进城”后的生活,苟尔沙布惹觉得非常满足。

苟尔沙布惹说,在山上干了大半辈子,也还是穷,没想到老了,却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记者了解到,苟尔沙布惹所在的格古村地处高寒山区,是甘洛县阿嘎乡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阿嘎乡紧抓脱贫攻坚机遇,通过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来实现“挪穷窝、拔穷根”,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目前,包括苟尔沙布惹在内51户226人已全部搬进了移民新村,住进了宽敞漂亮的楼房里。

“这都得感谢党,感谢脱贫攻坚的好政策。” 苟尔沙布惹对记者说。

【一】

人们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当山不葱茏,赤地千里,这便成了一句空谈。

甘洛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是1956年建县的一个山区传统农业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

因其自然条件严酷,各类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县域经济实力薄弱,一直以来,各项经济指标都排在全省、全州后位,是全省、全州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县之一。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甘洛县石海乡古文村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一角。

“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吃不饱,穿不暖,运输靠人背畜驮,喝水要到距村几公里的地方去背,看不到半点发展的希望……”有上了年龄的老人回忆起过去,不禁唏嘘。

甘洛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谭柏说,根据甘洛县扶贫志记载,那时的贫困源自多个方面:自然条件严酷,灾害频繁,常有旱雹洪霜冻虫为害。尤以雹灾为甚,灾及全县。教育落后,人才缺乏。交通不便,晴通雨阻。地方病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有贫困的一面,甘洛县也有着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传统的核桃、中药材种植,优越的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丰富的地下地上和旅游资源,还有产量大、品种多的农副产品等,只是那时还没有迎来发展的机遇。”谭柏说道。

2002年,甘洛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列贫困县。从此,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洛人民踏上了艰苦奋斗的扶贫开发历程。

【二】

据介绍,甘洛县扶贫工作大致经历了 “四个一”扶贫开发阶段、整村整乡扶贫阶段、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阶段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阶段。

甘洛县坚持“内抓扶贫开发、外抓劳务移民”的工作方针,以贫困村为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坚持“帮扶到村、工作到户、项目覆盖、整村推进”方针,集中全县人力、物力、财力,进村入户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正在建设之中的甘洛县吉米镇阿沙莫村扶贫移民安置点。

经过近20多年不懈的艰苦奋斗,甘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经济收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然而,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2013年识别并报国家和省州审定,全县贫困村20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433人。经过多轮精准识别动态调整,2014年底,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390人,脱贫任务仍旧很艰巨。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正在建设中的甘洛县吉米镇阿沙莫村易地扶贫移民集中安置小区一角

2014年,新的国家、省州扶贫开发政策出台,甘洛县积极响应,通过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聚焦发力、瞄准特困片区形成合力、提升产业水平提高造血能力,吹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号角。

谭柏说,为了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甘洛县委、政府把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用好“绣花针”,下足“绣花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给力”扶贫工作。

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富民产业培育,从整村推进项目到易地扶贫搬迁,再到如今的县乡村三级干部走村入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和“大走访、回头看、大整改”活动……促使脱贫攻坚取得新的巨大成效。

数据显示,2014年甘洛县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85户70390人,至2017年底,全县已累计脱贫9810户45385人,贫困发生率从31.88%下降到11.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713.57元。

【三】

一排排漂亮的砖瓦房整齐排列,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连通村村社社。每个村里,幼儿园、卫生所(室)、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场所一应俱全;街道上,摩托车、农用车来回穿梭……

坪坝乡----这个昔日的穷山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这里的变化仅仅是甘洛县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坚持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大力发展水电、种养殖和劳务等主导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谭柏说道。

走进甘洛县黑马乡潘泽洛村,田地里农民正忙着给中药材、马铃薯锄草,村庄里前来帮扶的各级干部抓产业、搞培训、解难题……

“以前种玉米,最多解决温饱,现在种中药材,每亩地收入达3000多元,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去年柴胡卖了后,好多人家都买了小轿车和摩托车。”甘洛县黑马乡潘泽洛村木乃克都说。

近年来,甘洛县按照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思路,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中药材产量与质量稳步提升。与此同时,甘洛县积极探索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旅游富民示范村2个,农家客栈21个,农家乐86家,带动贫困户就业1700多人。

劳务用工也搭上中药材产业和旅游的“顺风车”驶上快车道。2014年以来,累计培训劳动力7852人次,累计转移就业人数达到5.6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2.755亿元。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在大力提升旅游、中药材和劳务三大主导产业质量效益的同时,甘洛县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难度大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了贫困户稳定增收‘十条路’拓展行动,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按期实现稳定脱贫。”谭柏介绍道。

同时,甘洛县以解决吃水、用电、行路、住房等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切实加强农电线路改造,贫困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积极争取并实施建制村通畅项目,通畅率达到100%;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模式,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县完成4580户贫困户住房新建改造工程及90个项目村基础设施建设;28个乡镇通乡公路实现全部通畅,227个建制村通畅216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1个、家庭农场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8个,建成达标村集体经济182个。

如今的彝乡甘洛大地,扶贫的浪潮在这里翻涌,脱贫的春风吹遍每一处角落。扶贫产业遍地开花、易地搬迁如火如荼、危房改造随处可见,各级党委、政府、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正奔忙于脱贫的第一线,扶贫绘就的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甘洛四十年:凝心聚力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

注:

①:主编:施建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