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过美国最高奖“总统奖”,去过清华、哈佛念书,交大学子这样走出“颓废期”!

7月6日上午,从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发出了2018年陕西省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

通知书的主人叫张煜皓,是今年初三毕业的小学霸,家住西安市阎良区。他以优异成绩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西安交大少年班旨在不拘一格选拔智力超常、德智体综合素质优秀的少年,实施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毕业的少年班学生,许多人也都去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留学深造。

拿过美国最高奖“总统奖”,去过清华、哈佛念书,交大学子这样走出“颓废期”!

张煜皓

目前,一大批西安交大少年班毕业生已经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优异成绩,很多人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一系列光鲜亮眼的奖项、荣誉成就见证着他所取得的成绩:

2014年,当选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 Fellow (会士)

2012年,获ASME的Thomas J.R. Hughes 青年学者奖

2012年,特邀出席Frontier of Engineering 年会

2012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Fellowship奖

2012年,获澳大利亚Distinguished Fellowship奖

2011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协会SES青年学者奖章

2011年,获汉阳大学最杰出成就奖

2010年,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的Sia Nemat-Nasser青年学者奖

2010年,获聘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009年,获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9年,获聘韩国教育科学与技术部颁发的世界级大学海外学者讲座教授

2008年,获由美国总统George W. Bush在白宫颁发的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PECASE),由美国科学家基金会NSF提名

200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颁发的事业奖(CAREER)

2006年,获得美国科学家基金会纳米力学夏季学院奖

拿过美国最高奖“总统奖”,去过清华、哈佛念书,交大学子这样走出“颓废期”!

陈曦

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陈曦,他拥有很多“最年轻”“第一”的头衔:纳米流体能源转换力学的首创者,生物形态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国际力学界唯一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华人学者,国际上囊括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工程科学协会所有三项青年力学科学家大奖第一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1994年,陈曦于西安交大少年班毕业,随后进入清华大学、哈佛大学攻读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陈曦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虽然在国外发展一片坦荡,但赤子之心让陈曦时刻心系祖国,关注母校。2010年,在时任航天学院院长王铁军教授的邀请下,陈曦回到母校受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延续起他的交大情缘。

从“不太喜欢”到力学界领军人物

陈曦上小学的时候,北京开始试行跳级制度,理所当然的,当时的“小神童”陈曦成为北京第一批跳级生,并且直接跳到三年级。两年的小学生活后,陈曦被北京八中少儿班试点录取,四年之后参加了西安交大少年班考试并被录取。

13岁的他成为西安交大少年班的一员。年龄小,学习难度大,但陈曦却过得挺轻松。“我没有感觉有什么困难,相反,我很支持这种教育,让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他说。

拿过美国最高奖“总统奖”,去过清华、哈佛念书,交大学子这样走出“颓废期”!

我国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科教领域的先驱——蒋咏秋

少年班上了两年之后,陈曦选择了西安交大很强的专业——工程力学。

然而当时,“力学无用论”的观点正在盛行,年幼的陈曦也陷入了迷茫。这曾经导致他一度成绩平平并且参加各种活动也不积极。“那时候,没有想过自己要怎么做,将来做什么。感觉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回忆当时,陈曦说。低迷时期,陈曦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西安交大力学系创始人蒋咏秋教授。蒋教授是工程力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固体力学家。蒋教授经常与学生座谈,并用自己的故事、人生经历启发同学,希望他们珍惜光阴,把握机会。也正是蒋教授,给陈曦指明了人生之路——继续深造;陈曦受到了启发,他不断调整学习方法,认真学习,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哈佛大学的博士。陈曦在清华大学固体力学系,师从中科院院士黄克智;而美国科学院、工程院、文理学院三院院士J.W.Hutchinson是陈曦在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在三位导师的指引下,陈曦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研究道路。他逐渐构建起了自己的学术方向,研究成果涉足多个新领域。

在能源方面,陈曦着重研发新型的高效能源转换材料,利用造价低廉的纳米多孔材料和功能流体结合,在其巨大的比表面积上利用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实现电能、热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换。他利用简单的物理和力学模型,

解释了被达尔文称为不可能破译的多个生物形态学难题,包括多种动植物体、细胞、组织等的形态。他开发的仿生材料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三维的自组装机械系统,成本低廉且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微制造行业。在分子生物领域,他首创了自上而下的模拟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和力学行为的方法,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拿过美国最高奖“总统奖”,去过清华、哈佛念书,交大学子这样走出“颓废期”!

他鼓励学生有颠覆性的想法

作为国际力学界公认的新一代领军科学家,陈曦对力学的运用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看来,力学无处不在,无论是像宇宙那么大,还是像原子或蛋白质那么小,都有力学的影子。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进行研究上的颠覆性创新,“在那些绝大部分人会忽视的或约定俗成的领域,他总能提出颠覆传统的理念。”也许很难有人会将生物形态学与力学联系在一起,陈曦却看到了其中的“微妙”。达尔文曾说:试图去解释植物形态的成因可能会使得智者变疯。陈曦利用简单的物理和力学模型,解释了这个被达尔文称为不可能破译的多个生物形态学难题,阐明了力学在很多动植物形态形成上的关键作用。

陈曦对学生的培养,可以用“不拘一格”四个字来形容。“只有思维转化和突破了,才能真正看清楚力学,所以我从不限制学生的想法。”在课题组,陈曦要求学生每个月提出一个跟自己现有研究毫不相关的概念或者方向,可以天马行空、很“不着调”,但一定要放开思路,勇于尝试。

他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都可以看作新的方向;他鼓励学生挑战权威,从书本上的定论里去发现没有耕作过的新天地;他鼓励团队成员间互相批评,“甭管自己多年轻,首先要自己打破沙锅问倒自己,然后问倒身边的同学、同事,越难堪越好。这不是故意刁难,而是一个学习过程。”

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刻,陈曦对力学学科发展也有着自己的期待:打破学科壁垒,把新兴的力学交叉学科建立起来;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全新的科研思路;大力改革,真正推广Tenure-track制度;面向重大需求“走出去”,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我的梦想,是打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让国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扎根于国际性创新平台上,将先进理念和技术转化为中国智造,创立全新的政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服务于祖国建设。”陈曦坚定地说。

拿过美国最高奖“总统奖”,去过清华、哈佛念书,交大学子这样走出“颓废期”!

作为交大少年班和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之一,陈曦衷心拥护少年班制度。西安交大自1985年开始进行少年班大学招生和培养,不拘一格选拔智力超常少年,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30多年风雨沧桑,西安交大探索出了一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式培养的新模式,一套破格选拔、一考免三考的人才选拔体系,打造了一个品行、知识、能力、身心和科学创新能力并重的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活跃在世界科技教育、社会和经济舞台上。

除了世界知名力学学者、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获得者、哈佛大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陈曦,还有:

斯坦福大学博士、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李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李凯;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杨晋柏;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计算机系教授、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全球35位未满35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郑海涛;

著名导演、编剧、剪辑师肖洋;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IEEE Fellow华刚博士;

纽约大学教授、入选福布斯2017年30岁以下科技领域最有影响力的30位精英榜单的陈溪;

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全球35位未满35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吴翰清等。

拿过美国最高奖“总统奖”,去过清华、哈佛念书,交大学子这样走出“颓废期”!

赵雅婧(右一)

近年毕业的少年班很多选择赴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2012届毕业生马鸿瑶赴哈佛大学计算机系读博;

2015届毕业生霍卫光赴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读博;

2015届毕业生周天赴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深造;

2016届毕业生赵雅婧赴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读博;

2016届毕业生张贺琳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读博;

2016届毕业生方宇娟、荆明轩赴清华大学深造;

2016届毕业生白曜源赴北京大学深造;

2017届毕业生黄喆赴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读博;

2017届毕业生周天武赴清华大深造;

2017届毕业生金子捷、杨泽赴北京大学深造。

拿过美国最高奖“总统奖”,去过清华、哈佛念书,交大学子这样走出“颓废期”!

“拔尖创新人才不是‘拔’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教育的力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创新人才通常不是原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良好教育生态下的主动生长出来的。因此,面对一群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模式不再适用,而少年班就为他们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土壤,从招生到培养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西安交大创办少年班以来,始终以为国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为使命,为智力超常的少年探索出一种适合其成长成才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为国家在高端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特色道路,给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一个更好的因材施教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学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少年班时期是早慧少年走向社会之前的最关键的一个教育阶段,西安交大不仅夯实了他们的科学基础,而且更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综合素质的成长。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