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为什么斗不过曹丕?

野马250010009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似乎是曹植并非曹丕的对手,从个人能力到性格,再到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曹植都不如曹丕。

尤其是双方的团队,曹丕一方更胜一筹,而曹植一方多是“猪队友”,这似乎揭示了曹植斗不过曹丕的原因。但这只是表象,仔细分析的话,在曹操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曹植一方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劣势。

曹植深得曹操的喜爱

曹操封曹植为平原侯,命其“开府”,也就是组建办事机构,承担一定职责,这个用意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早要锻炼曹植。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之前留守邺城的是曹丕,曹操此项安排耐人寻味。

临行前,曹操特意告诫曹植说:“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这番话说得,更加意味深长。

即便在曹操做出继承人的选择后,依然时常想起曹植,并想委以重任,这说明曹操是喜欢曹植的。

曹植团队成员也深得曹操器重

曹丕有“太子四友”,为世人所知。曹植的身边也有“平原侯四友”,分别是杨修、丁仪、丁廙、邯郸淳,他们也得到曹操的重用。

杨修担任过曹操的丞相主簿,相当于丞相府办公室主任,分量与司马懿相当。丁仪担任丞相西曹掾,相当于丞相府人事处处长,这个职务的重要性超过了丞相主簿,不是绝对心腹不可能担任此职。

丁廙担任过黄门侍郎,邯郸淳担任过博士给事中,都是能经常接触到最高层的重要官职,尤其是邯郸淳,曹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

除此之外,支持曹丕的孔桂、杨俊、荀恽等人也都身居要职,都曾得到过曹操的重视,论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以及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曹植一方并不输于曹丕。

曹氏兄弟相斗互有胜负

曹植与曹丕为夺嫡而斗,其中发生了不少故事,现在流传下来的故事里多不利于曹植,显示出曹丕一方的智商高,其实这是片面的。

双方当时斗得不可开交,使尽了各种手段,由于杨修和丁仪的特殊位置,曹植一方并不被动,有利于曹植一方的有些故事没有流传下来,是因为他们最后失败了。

如果当时就斗出了高低,那就不存在曹操在最后一刻仍在为如何选择而为难了,而曹丕直到最后一刻也并没有胜算,当他听到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消息时,甚至激动地抱住身边的一位大臣的头,激动地说:“你知道我有多高兴吗?”

曹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没有之一

说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曹植失败、曹丕胜出,与曹植的能力无关,与曹植身边团队的能力也无关,重要且唯一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本人的决定。

曹操一开始不满意曹丕,或者出于各种考虑不希望曹丕接班,这才有了魏宫夺嫡之争,如果曹操没有这个意思,曹植也不可能有那样的想法,更没有人会团结在曹植周围。

曹操想让兄弟二人斗,就能斗起来,他想让二人斗得更激烈,只用一个暗示就能办到,后来曹操不想让他们斗了,斗争就会立即停下来,一场魏宫夺嫡的大戏,其实就这么简单。


南门太守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话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汉献帝刘协成了傀儡皇帝,曹操位及人臣——加九锡,封魏王,他实际就是皇帝。

Δ曹操

做了魏王之后,曹操就想在曹植和曹丕之间选择谁做世子,也就是相当选择谁做太子一样。为的是曹操百年之后,世子可以承袭曹操的爵位和俸禄,就好比太子可继承皇位一样。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围绕着曹植和曹丕之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曹丕胜出,曹植惜败。

这个结果有点出乎人们的意外,曹植是个大才子,其文采曹丕可望不可及也。从后来曹植争世子失败后一件事可说明这个问题。

曹操死后,曹丕想加害曹植,令其七步成诗,曹植五步就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曹丕很受触动,于是打消了加害他的的念头。

不论从个人才情和名气,曹植都盖过曹丕,然而现实很残酷,很优秀的曹植为何在争"世子"中失败了呢?


Δ曹丕

曹植之所以没斗过曹丕,是因为曹植集团为首的谋士杨修斗不过以曹丕集团为首的谋士司马懿,换言之,曹植的失败,是司马懿的智慧战胜了杨修。

如果把两个政治阵营的对手两相比较,你会发现曹植比曹丕聪明且文采出众。两个对手的谋士杨修比司马懿更有才情,但政治头脑杨修比不过司马懿。换言之,曹植集团都是些文人骚客,而曹丕集团都是些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不信?春秋君为你讲讲他们之间争斗的故事。

话说曹操长期在立嗣问题上摇摆不定,势必影响到下属。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

拥护曹丕的有桓阶、司马懿、陈群、邢颐、吴质、贾诩等人,这其中以司马懿为首;拥护曹植的有丁廙、丁仪、杨修、孔桂、杨俊等人。这其中以杨修为主谋。(看到了了吧,文人都聚拢到了曹植身边,政治家都聚拢到了曹丕身边)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屁的文章,曹操听了很赞赏的点了点头。

这时曹丕并不言语,站在道旁泪流满面的为父亲送别,这情景似曾相识,对了,就是火车开动那一刻,亲人相送的场景。这情景感动的曹操也直落泪。曹丕这种发自肺腑的浓浓亲情让父子之间拉近了距离。

其实这是司马懿在来之前对曹丕交代的,司马懿觉得曹植肯定要显摆一番,曹丕没有曹植能说会道,于是出了这个计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曹丕打的亲情牌要高于曹植的文采展示。

说实话,与其说是曹植和曹丕在斗,不如说是杨修和司马懿在斗智斗勇。

曹植因为太优秀了,史书说,太祖特别喜欢曹植是因为他像当年的曹操,曹操看到他就想到了自己的过去,二人都是文采出众,同时放浪形骸,尤其是喝了酒后。


Δ曹植

曹植类父,这让他做世子的太平向他倾斜,但杨修此时做了一件蠢事,打破了这种倾斜。这件事是这样的。

曹操为了防止太子结党,对曹植和曹丕监视很严,谋臣一但和二人联系,曹操立马就知道了。这样一来,二人和谋臣都要偷偷摸摸得接触。

有一次,曹丕要和司马懿商量件事,司马懿要进曹丕的府上很不容易,曹操的眼线虎视眈眈的盯着,曹丕又急着要见司马懿,怎么办?

突然司马懿灵机一动,自己藏在往曹丕府上送丝绸的大车里,大车拉着许多竹筐,里面是昂贵的丝绸,司马懿就藏在竹筐内,上面用丝绸掩盖。还别说,第一次顺利通过。

这事不知道为何被杨修知道了,杨修就偷偷告诉了曹操,让曹操明天去抓人。到了第二天,曹操派人去曹丕门口把守,果不其然,有个送丝绸的大车缓缓走来。然而等曹操的卫兵打开竹筐时傻眼了,里面除了丝绸并没有人。曹操士兵扑了个空。

原来曹操要第二天派士兵排查这事,司马懿早就得到了消息,当然消息是在曹操卧底的人告诉司马懿的。司马懿将计就计,仍然安排人像往常一样送丝绸,只是这次司马懿没有人去,只有送到曹丕府上的丝绸。

可想而知,曹操扑了个空,于是对杨修产生了怀疑,曹操心想可能是杨修故意想陷害司马懿呢!慢慢的曹操疏远了曹植和杨修。

曹操立世子的天平向曹丕这边倾斜了,接下来曹植做了件天大的蠢事,让他彻底无缘世子之争,这件事就是“司马门”事件。

这事发生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自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回来知道了这事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对曹植也失去了信任和宠爱。这就是典型的喝酒误事的例子。


Δ杨修

曹植喝酒误事不单单是私闯司马门这一件事,还有一次,曹操想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曹植在出征前喝的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取消了他的带兵资格。曹操对曹植也就彻底死心了,曹植的“诗酒百篇”害了自己。

种种迹象表明,曹植终究斗不过曹丕,就在关键的节骨眼上,曹丕的另一主要谋士贾诩的一番话,敲定了曹丕太子之位的决定。

曹丕最后做太子其中起最重要作用便是曹丕的谋士贾诩的一席话: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引自《三国志》《贾诩传》

以上这段话的大意是,当时曹丕是五官中郎将,而弟弟临淄侯曹植大有称太子之意,于是曹丕就派人请教贾诩妙策,贾诩告诉使者说,只要曹将军做好为子为臣之道就行了,其他不必考虑。

太祖问贾诩立太子之事,贾诩好久不说话,太祖说,你怎么不说话呢?贾诩说,我正在想袁绍袁本初和刘表刘景升立世子之事呢。

原来这是贾诩的妙答,实际就是提醒曹操不要步袁绍和刘表的后尘,袁绍曾经废除了长子,立了小儿子,结果引起了大乱,最后弄的家族四分五裂。太祖曹操听后大笑,于是世子这事就定下了曹丕。

综上所述,曹植斗不过曹丕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人助,天助、自助奠定了曹丕世子之位。


Δ司马懿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谈谈历史,谢谢点赞和留言评论


秉烛读春秋


曹植曾无限接近太子之位,但最终曹丕得立。曹植为什么会输呢?


《三国志》:“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定为嗣。”这透露出,曹丕是通过个性、举止和交际三方面确立自己优势的。我们不妨沿着这三点加以分析。



曹丕和曹植都以文才闻名,都幼通经史。陈寿认为曹丕“才艺兼该”,和贤君相比,只差一点胸襟和公平。曹植则个性疏放,不慕浮华。初看,曹植更潇洒倜傥,但曹植的个性缺陷也很明显:太过随意。正因为疏放的个性,曹植生活中很任性,拒绝约束,好酒无度。


一国之君若如曹植所为,恐怕丧乱是必然的。故早年的曹植虽爽朗潇洒,但以国君标准看,他存在致命弱点。曹丕稳重的个性是更适合成为太子,并在日后嗣位的。


再看他们早年的作为。曹操都给过二人一定的空间:曹丕早年经常随曹操南征北战,曹丕除精通文艺,也懂兵事。而建安十九年秋,曹操征孙权时,将邺的所有事务全部委托给当时23岁的曹植,并以曹操自己23岁任顿邱令的往事勉励曹植。两人早年政绩无载,但曹操对二人都无指责,说明二人能力应该还不错。



所以,竞争焦点又回到了比谁能更少犯错上。曹丕长随曹操作战,驻守期间与亲戚朋友论武作文,其行为中矩。曹植每逢文会,常有佳篇,很受曹操喜欢。但是,23岁后的曹植连续犯下两桩大案:先是私入驰道,开金马门;然后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为救曹仁,遣曹植领兵,结果曹植醉酒,无法治事。第一件事令曹操大怒,他认为曹植的行为无异于给诸侯做示范,未来将法令不行,于是曹操处死公车令;第二件事让曹操对其彻底失望,被迫临阵换帅。


曹丕于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曹植私入驰道的过错,是迫使曹操下决心立曹丕的重大因素;而建安二十四年醉酒事件则让曹植失去了最后翻盘的机会,曹操对曹植的恶劣形象被完全定格。


再看二人的交际圈。曹丕嗣位后,立即提拔贾诩、华歆和王朗,可见关系之亲。其中,以贾诩最为关键。曹丕曾向贾诩征求自保之计,贾诩还以袁绍、刘表废长立幼事讽曹操。曹丕因为贾诩的建议,学会了节制自我;曹操则直接因为贾诩的意见,而决意遵循立嫡宜长的传统。可以说,曹丕的亲信在他与曹植的斗争中起到了老师、谋士和说客的作用,而且这群人都长期在曹操帐下担任要职。


曹植的朋友以文士为主,丁仪、丁廙、杨修均以文著称。丁仪、丁廙与曹操关系亲密,但真正能进入曹氏高层的只有杨修。他们对曹植的心性几无教导,杨修知道曹植骄纵,但他既不规劝曹植,也不离曹植而走。不难发现,曹丕的团队人员精悍,而曹植的团队更像是一群玩伴。

(《三国演义》剧照)


杨修的能力是可以“总知内外”的,所以曹操死前处死了杨修,这样曹植的亲信中就无人再能但当智囊。杨修死,曹植的劣势也就完全坐实了,根本不可能再和曹丕拉锯。

最后,曹丕比曹植年长,按长幼,曹丕在竞争中也有传统上的优势。


所以综上,曹植疏放的性格和放荡的行为是导致他失败的根本原因,而他玩伴式的团队也让他在于曹丕的竞争中处于被动,更兼曹丕年长,有传统护持。


参考文献

[晋]陈寿.《三国志》


历史研习社


曹植和曹丕世子之位的事情上,曹植为什么会斗不过曹丕呢?

首先,曹植在长幼的的顺序上,曹植就输了起步。



虽然曹植文采很好,曹操也很喜欢曹植,但是曹植毕竟不是嫡长子,曹丕是嫡长子。在古代对于世子太子的立选,多数是立嫡立长。

曹操一生经历许多因为立世子不当,而遭到惨败的结局。比如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宠爱次子,自己死后,家业就很快衰败。

袁绍和刘表的事刚过去不久,曹操好不容易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不想因为世子不当,而面临灭亡。


所以曹操最终立了曹丕为世子。

其次,曹植虽然文采很好。但是这些只是虚的,相对于治理朝政方面毕竟不如曹丕。

同时曹植文采好,所以他结交的都是一些文人狂士,曹操也不喜欢。而曹丕则恰恰相反?

最后,每当曹操出征的时候,曹植都是说出一些赞美的词语。但是曹丕每当曹操出征,却表现的很痛苦的样子,担心曹操的身体。


曹操听了心里肯定是感动了,相对于曹植的虽然文章好,但毕竟不如以父子之情感动曹操的曹丕!

所以,曹植败给了曹丕!


中孚鉴


在立王世子的事情上,曹操举棋不定。当时曹操有四个儿子,长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和四子曹熊。


其中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身体不行,最后还自缢身死。在曹操眼里,勇而无谋是不可能进入世子的选项的。

最后就剩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了。曹丕的天然优势在于他是长子,曹植的优势在于他的才华横溢,深为父亲所喜爱。欲立曹植为世子,但是群臣荐阻,自古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所以曹操才犹豫未决。


曹丕,字子桓,8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擅长骑射,好击剑。曹操破冀州时跟随父亲在军中。曹植,字子建,极聪明,举笔成章,落笔成文,才华横溢。

曹植自恃有才,又深得父亲之心,所以整天酗酒如命,狂放不已。而曹丕因曹植才高,害怕自己不能被立,开始拉拢人心搞公关之事。他不但让司马懿等帮助自己,还向贾诩虚心求教。并设法买通曹操的近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功德。在这方面,曹丕在走上坡路,而曹植却停滞不前或者已经在走下坡了。



每逢曹操出征,诸子都来送行。曹植来了以后都是发言称颂曹操的功德。而曹丕涕流满面,跪拜于地。曹操遂觉得曹植为人虚华少诚实。最后曹操问贾诩,贾诩说想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曹操大笑,因此立曹丕为世子。


闪电天下


历史上很多皇族兄弟争夺王位自相残杀。

曹植跟曹丕都是曹操最宠的儿子。如果其中一人感觉自己的宝座和权力受到威胁会予以反击。每个子嗣身边都围绕着一些权臣或亲戚为其出谋划策。

曹操在世的时候,曹丕不敢诛杀手足。等曹操去世了,曹丕再也按捺不住,必须打压曹植。但是曹丕没有杀死曹植,只是将其逐出核心团体,派兵看守软禁曹植。

从此,曹植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他从一个过着悠闲生活的贵族公子,变成个人自由受限制,被人打击嘲讽的对象。

等到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后。曹睿对曹植仍严加防范和限制个人自由,曹植的处境没有好转。

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政治才能,却没有遗传到曹操基因中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曹植热爱诗歌,一生最大造诣在文学,他书生气重,不适合在政治场合摸爬滚打。另,继承制度规定:“立嗣以嫡不以长,无嫡以长不以贤。”


莫小邪


曹植是理想化人物,曹丕是务实化人物,曹植文彩超人,曹丕狡诈过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曹植要真上台,也只能像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一样,没什么做为。曹丕倒是集阴险冷酷有手段于一身,能成为像后来宋太宗赵光义一样的人物,能有所成就,曹植像一只华丽的黄鹂,曹丕像一只凶猛的秃鹰。谁能斗过谁就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