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原型是誰,真實事件始末是怎樣,寧浩徐崢太敢拍了

“我不是藥神”上映以來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電影能取得40億票房也好,50億票房也罷,它已經是近年來最成功的作品了。電影的背後故事惹人深思,如果不是甯浩,徐崢這個故事幾乎不為人所知。電影開頭,字幕上表示本電影部分由真實故事改編,這個部分有多少呢?又有多真實呢?

《我不是藥神》原型是誰,真實事件始末是怎樣,甯浩徐崢太敢拍了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在當時能治療,延緩白血病的藥品少的可憐,不得不服用“格列衛”(電影中的格林寧)。即使陸勇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經營紡織企業),兩年後也開始漸漸吃不消了,因為藥品實在是太貴了。

《我不是藥神》原型是誰,真實事件始末是怎樣,甯浩徐崢太敢拍了

“格列衛”在當時候到底有多貴?當時格列衛一盒的售價是23500元,一盒為12克(一個月需要吃一盒),一克的價格高達2000元人民幣,即使放在今天比黃金還要貴6倍!在當時我國一線城市人均的月收入不過1000元左右,而“格列衛”一天就要吃掉800元。所以很多看過電影的朋友表示電影中藥品價格高的有些離譜,但在當時那個年代一點也不離譜,價格就是這麼高,沒有錢就只能等死。

《我不是藥神》原型是誰,真實事件始末是怎樣,甯浩徐崢太敢拍了

2004年,陸勇開始尋求“新藥”,一家印度公司生產的仿製藥進入了陸勇的視野,經過自己的服用,該藥品效果很好,之後陸勇又對仿製藥和“格列寧”進行了檢測對比,兩種藥物的相似度幾乎一樣。價格卻差了6倍,一盒仿製藥僅為4000元。陸勇分享了這款藥,和電影裡一樣也是通過qq群,之後陸勇開始了代購藥品之旅,因為需求量的巨大,藥品再次降價,變為一盒200元左右。

《我不是藥神》原型是誰,真實事件始末是怎樣,甯浩徐崢太敢拍了

從23500元到200元,100多倍的差距背後是什麼?是醫藥公司的暴利,更是無數條鮮活的生命,在那個互聯網極其不發達的年代,無數的白血病患者能聯繫到陸勇的也只是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人是幸運的,因為陸勇讓他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我不是藥神》原型是誰,真實事件始末是怎樣,甯浩徐崢太敢拍了

2013年,陸勇因為非法購買信用卡被捕,之後通過信用卡給印度公司匯款買藥的事也被牽了出來,當時這家公司的藥品因為沒有通過我國進口規定,陸勇的行為構成了違法犯罪。

《我不是藥神》原型是誰,真實事件始末是怎樣,甯浩徐崢太敢拍了

2014年7月,陸勇被提起公訴。從開始代購藥品到被公訴,整整十年,陸勇的努力沒有白費,幾百名陸勇的病友,聯名寫信要求免除他的罪責,代理律師也認為被告人雖有違法行為,但沒有非法獲利,也沒有構成犯罪行為。2015年1月,陸勇的起訴被撤回,無罪釋放,法律的人性化,病友們的努力,讓陸勇免去了牢獄之災。

《我不是藥神》原型是誰,真實事件始末是怎樣,甯浩徐崢太敢拍了

之後陸勇成立了一家白血病公益基金會,專門幫助患者,2018年“我不是藥神”上映,在對陸勇的採訪中他也表示如今找我買藥的人已經很少了。是啊,越少越好,如今白血病藥品已經被列入了“醫保”,患者們終於又多了一條路。

國家在發展,各種體制,制度都在進一步完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陸勇這樣的人來促進,也需要甯浩,徐崢這樣的人將故事寫出來,拍出來。在此,感謝你們,感謝每位心繫人民,國家的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