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雷军股权设计的方法

小米和雷军股权设计的方法

如需转载,需经授权,须在文章首部醒目位置注明以下信息,否则视为侵权,侵权必究。

作者:赵骏昆,专注公司法股权,智有明股权创始人

出处:智有明股权

创业者来咨询我,询问他们分配的股权比例是否合理。让合伙人合的好、合的久,是每个创始人企业家的心愿。但是,股权比例是否合理,不能简单的用“YES”or“No”回复。股权结构设计,内在表达了合伙人的胸怀、格局和分工,是全体合伙人对股权架构进行的内心深处的对话、思考和理解。

虽然小米的成功不能复制,小米的股权结构设计不能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小米的股权设计背后的思维逻辑。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思维逻辑都是相通的。我们将股权设计总结为4大要点4大细节,分别是“合、分、进、退”四大要点,以及“分股、分权、分工、分利”四个细节。而股权比例是否合理,只是解决了“分股”这一细节问题。

随着小米宣布公开上市,雷军为大家公布了很多初创时的股权设计细节。这些细节,与我们做合伙股权设计的思路相吻合。我们以小米股权设计为例,作小结归纳,以飨读者。

一、合什么

创业初期,创业者唯一的资产就是百分之百的梦想。创业的过程就是拿梦想去跟资金分享、跟优秀的人才分享,跟广阔的市场分享,跟最好的资源分享。创始人创业的过程,就是与他人分享梦想的过程。

2010年4月成立小米时,雷军和他的合伙人的愿景是:做一款让他们自己喜欢、觉得够酷的智能手机。后来,他们明确了小米的定位、公司愿景和公司使命。他们把小米定位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l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把“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确定为他们的愿景;把“将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确定为他们的使命。

愿景可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但是合伙人在一起,一定是分享愿景、分享梦想。分享梦想、认同愿景,统一价值观、统一语言,大家共同遵守一个共同的逻辑,使得小米人日益精进,大获成功。

你在创业时,有对你的合伙人强调自己追逐的愿景和梦想吗?

二、分什么

(1)分股

分股,就是股权比例的分配 。大家知道,小米在创立时实行全员持股。这里,我们探讨7位创始人的股权分配。我们所讲的,是初创期的四十多位员工的股权授予。雷军认为,高科技企业人才最重要,他提出了三种方法:

第一、可以选择和跨国公司一样的报酬;

第二、可以选择2/3报酬,然后拿一部分股票;

第三、可以选择1/3报酬,然后拿更多的股票。

小米发放的所谓2/3报酬,也足以让人过了舒适的生活。想必读者也猜到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有不错的报酬以及适当承担风险。数据显示,有10%的人选择了第一种和第三种工资形式,有80%的人选择了第二种。据说后来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的人事后还反悔,想多持些股票,但被雷军拒绝了。因为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了选择。

雷军选择了人性化做法,让加入的人自己做选择。愿意承受高风险拿低工资,还是愿意承受低风险拿工资,甚至不承受风险拿固定工资。让加入的人从内心出发做选择,事后无悔。从这个细节,雷军可以看出哪些人是真正愿意与创始人一起共担风险的。钱在哪,心在哪。所有享有股权的员工,都需要自掏腰包成为公司的原始股东。据说,事后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的人,有些后悔了,想多买些股票,雷军没有同意,因为已经给过机会了。

(2)、分权

分权,就是谁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在企业中一定要有一个做最终决策的人。一般的有限公司,创始人一般都会要求在有限公司持股51%以上,来完成对公司的股权控制。而小米采取了AB股,即“同股不同权”的设计。

根据小米在港交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小米和京东一样,实行同股不同权,将股票分为A类股和B类股。A类股股票,一票有10个投票权;B类股股票,一票有1个投票权。对于保留事项,按一股一票计算。

雷军和林斌持有A类股。雷军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4%,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除了AB股之外,创始人还可以采用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协议、持股平台等办法掌握控制权,但这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控制权。真正的控制权,应该来自于创始人的人格魅力、对企业的贡献、引领和付出。否则,创始人即使取得法律意义上的控制权,也会因失去人心,合伙人离散,导致控制权的丧失。

(3)、分利

这次小米敲定港股IPO,工号1000以内员工获财务自由。工号前1000位的至少是千万身家,工号前100位的,将跃升为亿万富翁。有权威机构预测,小米的IPO有望成为“本年度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上市”。 据说小米内部已经开始以950亿美元的估值回购员工手中的期权,哪怕手中只有几千期权就已经价值超百万了。“人无股权不富”这句话再次被验证。

(4)、分工

专业人做专业事,一件事只能有一个人负责。

雷军说他在创业时花费了80%的时间来找人,找到7个各挡一面的事业合伙人,加上雷军自己,共8个。这些事业合伙人各管一块,充分授权,各自全权负责自己负责的一块业务或职能,其他人不能干预。

三、进入

在进入环节,我想强调的是,谁可以做合伙人,进入你的股东名册。对雷军而言,他深刻理解投项目关键是投团队。所以花了80%时间找到合伙人。

四、退出

现在很多创始人的股份锁定四年,工作每满1年兑现25%股权。

雷军对合伙人的要求是,合伙人的股份锁定四年,不满四年离开没有股份,视为雇员,雇员就应该给予雇员的报酬。如果干了一年不合适,可以给予一定补偿。但不是谈怎么买回他的股份。

对于创业者,可以设定这种形式的限制性股权,也就是先给予股权,同时设定一定条件和要求。不达到条件和要求,股权将被收回。条件和要求一般会与全职的服务期限挂钩,也可以和业绩挂钩。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股权设计,不是简单的股权比例划分。应该根据“合、分、进、退”四大要点,以及“分股、分权、分工、分利”四个细节,去考虑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