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樹是山之衣,畫山水先畫樹。《芥子園畫譜》中說:“畫山水必先畫樹,樹必先幹,幹立加點則成茂林,增枝則為枯樹,下手數筆最難,務審陰陽向背,左右顧盼,當爭當讓,或繁處增繁,或簡而益簡。故古人作畫,千巖萬壑不難一揮而就,獨於看家本樹大費經營。”。在《芥子園畫譜》中,《樹譜》和其它畫譜一樣,作為一個譜系單獨存在,並置諸譜之前,可見,樹在山水畫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國畫課稿之一

畫樹最難,在畫家來說是共識的事。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似乎很難了解其中的含義。我在國畫山水的課程上,常常講到自然界之中,除了人類美,其次就是樹最美。講解樹的畫法講得最細緻,要求學生在課後要多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各樣的樹木,並對樹寫生。這一做法不是沒有道理的。五代的畫家荊浩,為了把樹畫好。深入原始森林,對著他最喜歡的一棵樹寫生,一寫就是幾萬張。這無論是荊浩以前的人,還是他以後的人,都是沒法做到的事,但荊浩做到了。著名畫家李可染,也常常到公園裡對樹寫生。一寫就是大半天。荊浩和李可染的成就,不用說大家都知道。

那麼,樹在一幅山水畫之中,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在此,我從山水畫的構圖、意境、遠近、以及季節題材等方面試作分析。

(一)樹木是國畫山水構圖的必要元素。山水畫,顧名思義,就是畫山和畫水。有山必然有樹,無論大小,多少,樹木作為山的基本元素必然存在著。在面對大自然這一浩瀚無際的景色,畫家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樹木,以樹木作為一個取景的依據點,這樣才能比較容易達到取景構圖的目的,所以,樹木在山水畫中,往往出現在近中景等重要的畫面位置上,樹林樹木畫得好與壞,直接關係到一幅畫作的成與敗。

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國畫課稿之二

(二)樹木在山水畫中,是最有效的遠近、高低、大小的參照物。構成山水畫的元素相當的多樣和複雜。有山水,樹木、屋宇、橋樑、舟船、人物等,這些元素在一幅山水畫作品中,不是單獨的存在,而是互相映襯、互相參照對比的,而樹木,作為大自然之中最常見的事物,畫家也自然的把樹木當作參照,從而確定畫面上的山石、人的物、屋宇的位置和大小。而我們在觀賞一幅山水作品的時候,也不自覺的選取畫面中的樹木為遠近、高低、大小的參照對象。我們看到樹,自然會和畫面中的山作對比,通過有意或無意的對比,我們就能感知畫面事物的遠近、山石的大小、高低等,並在這種感覺中達到欣賞的目的。

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國畫課稿之三

(三)畫樹木是山水畫創造畫面意境最有效的手法。在山水畫中,樹林可以很好的起到景物遮掩的作用,所謂山欲其高,以樹林雲霧掩之。前面的樹林掩住後面的山水,山和水隱現在林木之中,達到顯而不露,虛實相生的效果。“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說的就是這種山水畫意境。

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國畫課稿之四

(四)樹木是山水畫表現地理生態的最有效方式。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理景觀。畫不同的地理景觀最好是用不同的樹木來表現。在一幅山水畫中,我們看到了絲絲楊柳,自然的想起了氣候氳氤的江南水鄉,看到了胡楊林,自然想起了北方大漠的風光,看到黃山松,自然想起了黃山,看到椰林,又會相起海南一帶的熱帶景色。畫家也是通過畫各種不同的植被樹木,達到表現不同地方風景的目的。

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國畫課稿之五

(五)樹木是畫家表現四季不同氣候的最好題材。在眾多樹木中,除了松樹、竹子等常綠植物,其它的樹木都會隨季節變化而不同。國畫山水錶現四季的景色,只要是通過對樹木不同形態的描寫。我們看到垂柳的嫩芽,就能感知畫面的春天氣息,看到樹木的蔥蘢,就知道是夏天的景象,看到紅葉,就有秋天的詩意,看到枯樹,就感受到冬天的寒冷。這是國畫意境魅力的所在。

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國畫課稿之六

總之,一個優秀的畫家,都會在畫樹上花功夫。一幅好的山水畫,上面的樹木都畫得千姿百態,生動傳神。我們觀賞一幅山水作品,也會在畫面上的樹木上細加品味。我們在畫山水畫的過程中,花在畫樹的時間最多,樹畫好了,作品就意味著完成了一半,其它的山石雲霧等都可以一揮而就。

看畫先看樹,樹在山水畫中的作用

國畫課稿之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