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树是山之衣,画山水先画树。《芥子园画谱》中说:“画山水必先画树,树必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下手数笔最难,务审阴阳向背,左右顾盼,当争当让,或繁处增繁,或简而益简。故古人作画,千岩万壑不难一挥而就,独于看家本树大费经营。”。在《芥子园画谱》中,《树谱》和其它画谱一样,作为一个谱系单独存在,并置诸谱之前,可见,树在山水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国画课稿之一

画树最难,在画家来说是共识的事。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似乎很难了解其中的含义。我在国画山水的课程上,常常讲到自然界之中,除了人类美,其次就是树最美。讲解树的画法讲得最细致,要求学生在课后要多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树木,并对树写生。这一做法不是没有道理的。五代的画家荆浩,为了把树画好。深入原始森林,对着他最喜欢的一棵树写生,一写就是几万张。这无论是荆浩以前的人,还是他以后的人,都是没法做到的事,但荆浩做到了。著名画家李可染,也常常到公园里对树写生。一写就是大半天。荆浩和李可染的成就,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那么,树在一幅山水画之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在此,我从山水画的构图、意境、远近、以及季节题材等方面试作分析。

(一)树木是国画山水构图的必要元素。山水画,顾名思义,就是画山和画水。有山必然有树,无论大小,多少,树木作为山的基本元素必然存在着。在面对大自然这一浩瀚无际的景色,画家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树木,以树木作为一个取景的依据点,这样才能比较容易达到取景构图的目的,所以,树木在山水画中,往往出现在近中景等重要的画面位置上,树林树木画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幅画作的成与败。

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国画课稿之二

(二)树木在山水画中,是最有效的远近、高低、大小的参照物。构成山水画的元素相当的多样和复杂。有山水,树木、屋宇、桥梁、舟船、人物等,这些元素在一幅山水画作品中,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互相映衬、互相参照对比的,而树木,作为大自然之中最常见的事物,画家也自然的把树木当作参照,从而确定画面上的山石、人的物、屋宇的位置和大小。而我们在观赏一幅山水作品的时候,也不自觉的选取画面中的树木为远近、高低、大小的参照对象。我们看到树,自然会和画面中的山作对比,通过有意或无意的对比,我们就能感知画面事物的远近、山石的大小、高低等,并在这种感觉中达到欣赏的目的。

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国画课稿之三

(三)画树木是山水画创造画面意境最有效的手法。在山水画中,树林可以很好的起到景物遮掩的作用,所谓山欲其高,以树林云雾掩之。前面的树林掩住后面的山水,山和水隐现在林木之中,达到显而不露,虚实相生的效果。“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说的就是这种山水画意境。

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国画课稿之四

(四)树木是山水画表现地理生态的最有效方式。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理景观。画不同的地理景观最好是用不同的树木来表现。在一幅山水画中,我们看到了丝丝杨柳,自然的想起了气候氲氤的江南水乡,看到了胡杨林,自然想起了北方大漠的风光,看到黄山松,自然想起了黄山,看到椰林,又会相起海南一带的热带景色。画家也是通过画各种不同的植被树木,达到表现不同地方风景的目的。

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国画课稿之五

(五)树木是画家表现四季不同气候的最好题材。在众多树木中,除了松树、竹子等常绿植物,其它的树木都会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国画山水表现四季的景色,只要是通过对树木不同形态的描写。我们看到垂柳的嫩芽,就能感知画面的春天气息,看到树木的葱茏,就知道是夏天的景象,看到红叶,就有秋天的诗意,看到枯树,就感受到冬天的寒冷。这是国画意境魅力的所在。

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国画课稿之六

总之,一个优秀的画家,都会在画树上花功夫。一幅好的山水画,上面的树木都画得千姿百态,生动传神。我们观赏一幅山水作品,也会在画面上的树木上细加品味。我们在画山水画的过程中,花在画树的时间最多,树画好了,作品就意味着完成了一半,其它的山石云雾等都可以一挥而就。

看画先看树,树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国画课稿之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