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丨進口企業,中國將擴大日用品、藥品、技術裝備等進口

最新丨进口企业,中国将扩大日用品、药品、技术装备等进口

本文共1750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劃重點

❶ 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由商務部等二十個部門發佈的《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支持擴大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

❷ 《意見》要求,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作為重點開拓的進口來源地,加強戰略對接,適度增加適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的特色優質產品進口,擴大貿易規模。

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由商務部等二十個部門發佈的《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全文)。

《意見》提出,支持擴大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促進建築設計、諮詢服務、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進口,支持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技術、設備及零部件進口,增加農產品、資源性產品進口。

支持養老醫藥進口

最新丨进口企业,中国将扩大日用品、药品、技术装备等进口

《意見》要求,優化進口結構促進生產消費升級。首先,中國將支持關係民生的產品進口。適應消費升級和供給提質需要,支持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意見》將民生類消費品放在首位,說明中國的進口結構正在向更加均衡的全方位進口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進口物資集中於鐵礦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上。“如今中國已經具備了充足的外匯儲備,消費升級大背景下,老百姓更高端的多樣化需求也更加迫切,進口結構的調整是一個必然。”

最新丨进口企业,中国将扩大日用品、药品、技术装备等进口

白明認為,中國的進口結構將呈現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並重的特徵,而在生活資料領域,中國仍有許多短板要補。以《意見》提到的養老健康領域為例,中國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民眾急切需要醫藥康復、養老護理等領域的產品與服務,在這些領域,中國本土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而國外一些國家走在前面,從後者引進這方面的產品與服務是迫在眉睫的民生需要

推動進口與出口平衡發展

《意見》要求,在穩定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進口對提升消費、調整結構、發展經濟、擴大開放的重要作用,推動進口與出口平衡發展。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中國國民經濟正在從外向型經濟轉向以內需為主的經濟模式。“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從2007年的66.2%下降至2017年的33.5%,而2017年世界外貿依存度的平均水平是42%。2007年中國對出口的依存度是37.1%,2017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18.5%。”

他指出,國內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在2017年已經上升至58.8%。中國正從過去的過多依賴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更多地依靠消費拉動和內需支撐,這為進口的增長創造了條件。

《意見》要求,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作為重點開拓的進口來源,加強戰略對接,適度增加適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的特色優質產品進口,擴大貿易規模。同時,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積極推進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自貿區談判,加快建設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降低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

《意見》要求,落實降低部分商品進口稅率措施,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清理不合理加價,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免稅店政策,擴大免稅品進口。

近年來中國多項商品的進口關稅不斷下調。今年7月1日起,中國降低了1449個稅目的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並降低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白明表示,未來中國有望進一步下調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相較於關稅的財政收入作用,未來關稅將在調整產品結構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稅收之外,進口環節的制度性成本較高也是中國擴大進口亟需解決的問題。

《意見》要求,降低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進一步規範進口非關稅措施,健全完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加強進口行政審批取消或下放後的監管體系建設。落實國家對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嚴格執行收費項目公示制度,清理進口環節不合理收費。

在降低流通成本方面,《意見》要求,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海關預裁定製度,開展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國際互認,推動檢測報告和認證證書的國際互認。

同時,中國將加快出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過渡期後監管具體方案,統籌調整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正面清單。加快複製推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熟經驗做法,研究擴大試點範圍。加快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摘編)

投稿/糾錯:[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們:[email protected]

最新丨进口企业,中国将扩大日用品、药品、技术装备等进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