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不同?

我最开始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说实话,这门学科带给我许多收获,也不像社会所流传的一样就是单纯洗脑的学科,通过这门学科我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也带给了我更多的反思。最近一直在找比较教育的资料,看到了新加坡这个国家的教育,新加坡的教育做的非常出色,我突然又想谈谈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在这个国家,一般叫做公民教育或者道德教育。

新加坡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不同?

新加坡这个国家可以说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政府始终把“反复灌输相同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放在首位,他们高度重视对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加坡地少人多,资源缺乏,人种复杂,宗教信仰多样 ,只有人力资源丰富和地理位置重要这两个优势。新加坡地处欧亚两洲交通要冲.经历过约一百五十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后1965年独立。新加坡政府认为,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都是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首先应该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使人民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公民都能和平共处、团结合作,形成凝聚力。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它的走势与现状,都与独立后面临的问题有关,与治国理论相一致。在这样的前提下,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很强的政治目的性,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国内民族、宗教问题尖锐复杂,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关系新加坡国家政权的稳固与否。其文化上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多元化色彩。如:语言上,仅官方语言就有4种,即马来语、华语、泰迷尔语和英语;再加上马来语、华语中各自的多种方言特色,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语言结构最为复杂,多元化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宗教上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只有280多万人口的岛国,然而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宗教大观园,除了拥有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兴都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各大教派外,还拥有最古老的犹太教、拜火教等。

因为人口70%是华人及其后代,承扬华人文化传统和儒家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建立共同价值观成为新加坡治国治世的灵丹。新加坡是个法制社会,更是个伦理社会。在推广儒家伦理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新加坡在谋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依赖西方科学技术。而伴随着西方科技引入而来的是西方腐化与颓废的价值观和风尚的入侵。犯罪、吸毒、色情、植皮、离婚、堕胎等随之而生,造成了社会道德危机,导致了东方优良传统和价值的失落。针对这种道德危机,李光耀倡导了一场“文化再生”运动。他在1978年国庆献辞中说:“也许我英语比华语好,因为我早年先学会英语;但是即使再过一千个世代,我也不会变成英国人。我心中信守的不是西方的价值体系,而是东方的价值体系。”1982年春节,李光耀号召新加坡人要保持发扬中华民族儒家的传统道德。虽然和中国的儒家文化有密切关系,新加坡和大陆的关系很多时候并不友好,虽然我们在廉洁政治和一些教育学习她,但新加坡这个小国有小国的危机感,也不愿意成为中国的附庸,并且在诸多政治观点上保持异见,实质上同种不同心。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现代化的总任务的,随着国家现代化在不同阶段上的要求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新加坡政府是本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设计者、施工者和推动者。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工作途径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性教育,一般来说这也是各个国家主要的途径。在新加坡进行政治教育或者思想教育,主要有两种行动可以归纳出来:

新加坡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不同?

一是新加坡社会认同工程,主要是“家’’观念的形成、种族和谐政策和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三领域,在种族和谐政策中包含了语言、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混居以及倡导新加坡的特色文化,所以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倡导特色文化,新加坡也是一个倡导特色文化的国家。

在1991年,经反复讨论,新加坡国会批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制订了为各民族不同信仰的民众均能接受的国家意识: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植,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并且很有特色的就是,新加坡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提出“八德”的概念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这些古老的儒家思想现代意义;所谓“忠”就是爱国,忠于国家,就是把国民培养成为具有强烈凝聚力的新一代新加坡人;“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才敬贤;“仁”与“爱”就是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礼”和“义”就是讲究礼貌和礼节,对外国人不要卑躬屈膝,对同胞应一视同仁;“廉”就是为官的德行,是做官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要求新加坡的官员树立为国、为众人服务的思想,要有为国为民牺牲的精神;“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社会进步、富国强民做贡献。新“八德”吸收了儒家的精神,又超越了古代儒家的传统思想,更便于被各族人民所认同。比较起来我们倡导的什么“八荣八耻”反而像是忘掉了自己的文化一般,守着金山而不知,反而追求大而化之的套话。

二是新加坡的文化再生运动,文化再生运动的主旨是反对全盘西化、倡导东方价值观。“只有挖掘自己的历史才能发现新的亚洲”,通过发现和倡导“亚洲价值观”来摆脱殖民统治造成的西方文化的阴影,树立新加坡在文化上的自信。新加坡倡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思想,在上个世纪新加坡进行工业化的同时,在不断加强思想教育,要守住新加坡的“根”———“东方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新加坡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不同?

说实话,研究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教育的文章检索出来不少,大多都有点牵强,为了扯上关系而扯上关系,原因就在于文章为了不重复就只好开辟新的角度,有些角度就很过分了,反正好不好都能借鉴,写出来就行,这也是这门学科的一些缺陷,特别是看“思想政治研究”“思想教育研究”上面的一些文章,作为权威文章但仍然经不住考验,还记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反对党八股”吗?我清晰的记得几条,一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二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借当权者的话来当圣旨);三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记不住了后面还有几点,应该这三点在今天还是具有批判力的。

还是谈到新加坡的政治教育,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在这个多元的国家培养新加坡人,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新加坡实行的政治观念是西方的一套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塑造就不是特别浓厚。反观国内的这个方面,比如加强意识形态、核心价值等等,就比较重视,原因也有外部的环境制约,在比我们发达的和比我们不发达的主要国家,实行的都是另外一套的政治意识形态,当我们接触到其他的世界的时候,就只有一种信息被传播过来,那就是西方的一套理论,当许多国人在我们现行的一套理念下成长,突然接触到另一世界的思想,会不会产生一种思想震惊而导致意识形态的变化呢?这些可能所谓加强意识形态的原因。在宣传的“四个自信”中,很多时候看来,是的确不够自信,如果自信,还担心什么民众被西方的理论、制度、文化毒害吗?所以要加强。新加坡就在于它能够直接借助西方的主流文化和东方的文化来融合,公民教育自然就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美国的特色,美国也是通过公民教育和宗教教育来宣扬他们的政治思想的。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如此,首先不考虑谁优谁劣的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共同体来说,都希望在这个政治共同体之下奉行所期望的一套思想,这套思想和这个政治体制是密切挂钩的,任何国家都会在教育中贯穿主流的价值观念,东西方社会都是如此。在之中的个人,就需要自我判断力了!

[戊戌年 五月初八 夏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