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也要推出SUV?時隔13年,雪佛蘭開拓者捲土重來

回到上世紀70年代的前兩年,美國人對汽車的喜好,仍然是停留在全尺寸和大排量的階段,緊湊級那都不叫車。在1972年,雪佛蘭和五十鈴合作,把後者的Faster換標為雪佛蘭LUV,這也是第一款在美國銷售的緊湊級皮卡,同年福特和馬自達立刻做出回應,推出同級對手Courier。

“大黃蜂”也要推出SUV?時隔13年,雪佛蘭開拓者捲土重來

雪佛蘭LUV(圖一)

但是在車轍君看來,當時的美系品牌並不在意小排量、小尺寸的皮卡,何況日系品牌是為了開拓市場,專門找上自己“貼金”,按照交易地位,肯定是美國人佔據上風。

沒想到一年後,也就是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這絕對是美國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通用只好把緊湊級皮卡提上議程,等到1982年才和雪佛蘭共同研發出S10,同年推出SUV版本—Blazer,好在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屢次收穫各種大獎,也成為當時最暢銷的皮卡之一。

“大黃蜂”也要推出SUV?時隔13年,雪佛蘭開拓者捲土重來

雪佛蘭S10開拓者(圖二)

如果說“Blazer”,可能還有少數人並不知情,說成“開拓者”便有人恍然大悟了,第二代開拓者(也是五十鈴競技者)曾經在2003年進入中國,然而在2005年就停產了,如今伴隨火爆的SUV市場,經過幾個月的猜測和等待,雪佛蘭發佈了全新一代Blazer。

“大黃蜂”也要推出SUV?時隔13年,雪佛蘭開拓者捲土重來

(圖三)

新一代開拓者定位於5座中型SUV,介於探界者和Traverse之間,從硬派越野車變成城市化SUV,外觀卻在雪佛蘭的SUV產品線中自成一派,充滿濃郁的肌肉感,線條、稜角分明,D柱和後窗還用黑色裝飾條連接,整輛車又敦實,同時不失運動感,猶如汽車界的魔鬼肌肉男。

“大黃蜂”也要推出SUV?時隔13年,雪佛蘭開拓者捲土重來

(圖四)

特別是RS版本,前臉的“大嘴”進氣隔柵經過燻黑處理,加上分體式大燈和“眯眯眼”,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既視感,不過正常配色和鍍鉻條的普通版,反倒有點違和。

“大黃蜂”也要推出SUV?時隔13年,雪佛蘭開拓者捲土重來

(圖五)

至於配置方面,新車將帶有無線充電板、6個USB接口、8英寸中控屏、車載Wi-Fi、蘋果CarPlay/安卓Auto手機互聯等等,不僅如此,Blazer還有可前後滑動的後備廂隔斷,有效固定後備箱的物品,不會因為急加速或減速,導致物品隨意滑動。

“大黃蜂”也要推出SUV?時隔13年,雪佛蘭開拓者捲土重來

(圖六)

動力系統,北美地區的Blazer搭載2.5L自吸四缸機,可輸出194馬力和255牛米的峰值扭矩,另外,提供309馬力和365牛米的3.6L自吸V6,匹配9AT變速箱,部分車型帶有適時四驅系統。屆時引進國內,大概率使用探界者的2.0T發動機,擁有260馬力和353牛米,和本田冠道形成正面競爭。

“大黃蜂”也要推出SUV?時隔13年,雪佛蘭開拓者捲土重來

(圖七)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