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冲高回落,尾盘强势拉升,但未能翻红

5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冲高回落,尾盘强势拉升,但未能翻红

截至下午收盘时间,上证综指下跌0.03%,报3081.18点; 深证成指上涨0.18%,报10342.85点; 创业板指一度跌破1800点大关,收盘前跌幅收窄,1800点失而复得,最终收跌0.22%,报1801.57点。

5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冲高回落,尾盘强势拉升,但未能翻红

沪深两市总计成交3851.8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269.96亿元。 其中,沪市成交1682.46亿元,深市成交2169.37亿元。

$东阿阿胶(SZ000423)$ 封住跌停

盘面上,医药板块表现强势。

泰和健康(000790)、新光药业(300519)、西藏药业(600211)、 $广济药业(SZ000952)$ (000952)、中新药业(600329)、海利生物(603718)等个股涨停。 博晖创新(300318)、鲁抗医药(600789)、浙江医药(600216)、智飞生物(300122)等涨幅超过6%。

煤炭、钢铁两大周期板块领跌。

八一钢铁(600581)尾盘封住跌停,平煤股份(601666)逼近跌停,恒源煤电(600971)、兖州煤业(600188)、郑州煤业(600121)等跌幅超过5%。

权重板块如地产、银行,均表现低迷。

计算机板块持续下跌,中国软件(600536)、中孚信息(300659)、春秋电子(603890)、高伟达(300465)、湘邮科技(600476)跌停。

尾盘时,家电、白酒板块强势上拉,成为大盘跌幅收窄的主要动力。

个股方面,伊利股份(600887)继续下跌,收报25.24元,跌幅达3.96%。 至此,该股在日K线上已经出现了两个向下跳空的缺口。

5月2日,又一只消费白马股也加入了暴跌行列。 东阿阿胶(000423)封住跌停板,收盘时报53.02元。

此外,比亚迪(002594)的日K线同样出现向下跳空,该股股价在5月2日重挫7%,收报49.25元。

兴业证券:短期反弹窗口临近

兴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德伦认为,短期反弹窗口临近。

他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整体基调不变,细则略超预期,在过渡期安排上也有宽限,“靴子”以较缓和的方式落地。 MSCI纳入A股正式实施日益临近,半年度指数评审后,2.5%的纳入因子将于6月1日正式生效,近期北上资金也在加速流入。 因此,在连续弱势调整后,短期反弹窗口正在到来。

结构上,王德伦称,持续看好大创新,短期可继续博弈周期股。

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开年以来,经济预期过于悲观导致周期性行业经历大幅调整,随着一季度数据的出台,经济预期有向上修正的空间; 降准向市场投放增量资金,对实体有正面刺激; 当前机构配置比例较低。

创业板一季报盈利增长提速,但机构持谨慎看法

近期,2018年第一季度的上市公司业绩报告纷纷出炉。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在最新报告中称,2018年非金融部门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从去年四季度的12%和20%,反弹至13%和25% ,其中消费、房地产、医药生物和建筑材料板块的贡献较大。 盈利增速反弹主要由毛利率恢复所推动。

不过,对于创业板的基本面预期,瑞银仍持谨慎态度。

高挺称,创业板盈利增速尚未触底。 2017年四季度是创业板有史以来单季盈利增速最差的一个季度,使得其(剔除温氏股份和乐视网)2017年全年的盈利增速从当年前三季度的20%下滑至3.3%。 尽管如此,并没有明确迹象表明今年一季度创业板业绩有明显改善。 虽然创业板一季度盈利增速表面上高达30%以上,但其主要由非经常性损益所贡献。 在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创业板在一季度的盈利增速只有12.8%,在剔除温氏股份和乐视网后也只有17%,仍低于2017年前三季度的22.8%和2016年的27%。 此外,有94家创业板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录得亏损,该水平和2017年一季度相似。

总体来看,盈利增速或将放缓,预计今年全部A股和非金融部门的盈利增速为7%-8%。

$广发证券(SZ000776)$ 同样认为,创业板的一季度业绩增速大幅提高并不值得投资者过度乐观。

理由包括,第一,外延式并购受限后,创业板尚未找到盈利持续增长的“新模式”; 第二,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创业板内生性增速已经超越外延式增速,但创业板的内生性增长很难持续抬升; 第三,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也对创业板的盈利形成最大的“掣肘”。

整体来看,从A股总量增长视角分析,A股一季报收入和盈利增速如期回落,但成本降速高于收入降速,使利润增速维持较高水平。 销售利润率增长抵扣了资产周转率下滑的影响,使ROE高位走平。 该机构此前关于“2018年A股盈利持续性与韧性将超预期”的判断正在得到确认。

从操作策略来看,广发证券认为,对绝对收益投资者,仍需要适度控制仓位; 对于相对收益投资者,“折返跑,再均衡”更清晰,继续建议优先配置调整充分的大周期,如银行、地产、建材、机械等板块,战略配置具备供需共振、产能扩张的大众消费,如医药、航空、旅游、零售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