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我》30歲盲女第一次喊「媽媽」感動全場

《等着我》30岁盲女第一次喊“妈妈”感动全场

中國網娛樂6月12日訊 “血濃於水”一直是親情的代言詞,然而親情又是可以超越血緣關係的。上週日央視一套播出的《等著我》中,30歲的陸明來尋找自己的“疑似父母”,在節目中得知那對無微不致關愛她的夫婦確實是和她沒有血緣關係的好心人,解開21年心結的她,對另外兩位陪伴她的阿姨開口喊了聲“媽”。《等著我》歌頌著人與人在社會中的相互扶持和感情中的相互渴望,陸明將這些人看作自己的親人,體現的是大愛的力量。

《等着我》30岁盲女第一次喊“妈妈”感动全场

無緣與父母相見 盲女踏上21年尋親路

自從記事以來,陸明就生活在福利院,從沒想過自己的身世,對“爸爸媽媽”也沒有概念。直到一對好心夫婦來福利院,她才第一次感受到一對一的關注。這對叔叔阿姨給她帶來親手織的毛衣毛褲等衣物外,還帶了貼身衣褲。那位劉阿姨更是整個下午都抱著她,厚實溫暖的懷抱讓陸明至今念念不忘。再加上聽到福利院阿姨關於“這對夫婦可能是明明父母”的猜測,她更加期待“他們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劉阿姨一家人除了經常來看望陸明,還告訴她家裡的電話號碼,而這串簡單的數字也成為她唯一的精神支柱。9歲那年,她迎來人生的第一次開學,劉阿姨不忘囑咐她等放寒假給他們打電話。怎料,好不容易熬到寒假,陸明卻再也沒有打通那個熟悉的電話。對於這種失落與無助,深圳殘聯主席團的主席鄭衛寧深有感觸,“這樣的孩子你只要抱到懷裡,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兩個手緊緊地先把你的衣領抓住,他們真的是渴望擁抱”。因為缺失愛而渴望被愛的陸明,在幾乎找到依靠時再次成了孤身一人,她在心中千萬次叩問:他們究竟是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多年心結解開!愛的世界讓她“看”見人生色彩

如今30歲的陸明,心裡深藏了21年的心結在“希望之門”打開的那一刻得到化解。當年那對夫婦確實只是在火車站撿到她的好心人。雖然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但他們卻一直把陸明當作親生女兒來看待,給予她父母般的關懷。後來他們也是因為搬家,換了電話號碼而斷了聯繫。劉阿姨在幾年前過世,但曾經那個溫暖的懷抱卻深深地烙印在陸明的心底。

《等着我》30岁盲女第一次喊“妈妈”感动全场

除了劉阿姨一家人,一路陪伴陸明的還有兩位好心阿姨。從小看著她長大的福利院張姨,在她成家立業後也不忘千里迢迢趕來照顧她,做飯、洗衣,事無鉅細;2010年認識的沈阿姨,在陸明孩子滿月的時候,給孩子準備了從出生一直穿到一歲的衣物。回憶起這些,眼泛淚花的陸明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這麼多人愛我,我還是很幸運的”。

他們之間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兩位阿姨卻給了陸明更多的溫暖與愛。如果只是生而不養,或是生而不善養,都無法讓親情延續。上一季節目中出現的年過八旬的教授夫婦,雖然生育了孩子,卻因為“打罵式教育”,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和真正的關愛,而換來兒子的一紙絕交。愛和親情都不只是簡單的血緣關係,將孩子養育成人,才是真正的父母。

《等着我》30岁盲女第一次喊“妈妈”感动全场

為孩子築就幸福港灣!30年來終於叫出第一聲“媽媽”

“我在愛的人間長大,長大的還有我的堅強”,正如陸明在節目現場唱起的《愛的人間》,在人間大愛的浸潤下,她雖然雙目失明,卻在節目中多次用到“看”這個字,可見她並不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反而成長為更加積極樂觀、獨立堅強的女子。她自食其力為家人築就幸福港灣,和丈夫一起開按摩店,只為不缺席孩子成長的任何瞬間。同時,她也把愛傳遞給了孩子。兒子4歲時就懂得照顧媽媽,小手牽大手,成為媽媽的“眼睛”。看到媽媽落淚,孩子的一句“媽媽,我愛你”、“媽媽,加油”,無不讓人為之動容。

令陸明驚喜的還有兩位好心阿姨的到來,她們剛喚一聲“明明”,她就立馬認出。30年來從未叫過“媽媽”的陸明,一下子投入到兩位阿姨的懷抱,終於可以盡情地叫一聲“媽媽”,所有人都忍不住熱淚盈眶。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親情也不一定是血緣至親的專有名詞,只要有愛,他們不是親人,卻可以勝似親人!

人間有大愛,心靈才不會黑暗無光,陸明是這樣,生活中的每個人亦是如此。只有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互相取暖,才能構築一個愛的世界,讓愛在溫熱的土壤中不斷萌發成長。溫情真實記錄中國百姓的情感春秋,讓更多人懂得愛、理解愛、表達愛,也是《等著我》一直以來的希冀。

《等着我》30岁盲女第一次喊“妈妈”感动全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