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编者按:历史如滚滚江水,浩浩荡荡,奔涌向前,所到之处激起千层浪,大浪过后,又会恢复平静。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上一期,我们头条号:历史观景台给大家介绍了著名的古徐国,许多历史爱好者纷纷评论留言,发表自己的独到观点,笔者认为这很好,历史就是一个需要大家去探讨的学问,所谓以史为鉴,这个“鉴”,就要常常拿出来照照,不能让它放在那里落满灰尘。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今天我们头条号:历史观景台将继续我们的古国探秘,这次我们要说的这个古国,它,不是在江淮一带,而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东北地区好像开发得较迟,当年北大荒的影像似乎还历历在目,所以导致许多人误认为东北没有什么历史?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事实上,有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虽然东北地区相较于中原一带,出现文明的曙光,相对较迟,但是并不代表东北地区在古代就没有王朝。

大约在公元698年—公元926年之间,在今天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东北部一带,出现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创立的,其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东北的部分地区、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小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东北地区游牧民族之间的争斗和厮杀。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到了公元713年前后,当时的唐朝君主唐玄宗为了安抚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到762年前后,唐朝再次诏令,将渤海郡升格为国,

自此,有了渤海国这个称谓。

因为地处东北的缘故,这里少数民族众多,所以渤海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丽人等民族构成。臣服于大唐王朝的渤海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唐朝的先进文化,改变了之前以游牧为主的生活习惯,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城市,比如历史上称为中京的显德府(今吉林和龙),历史上称为上京的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称为东京的龙原府(今吉林珲春),都是当时东北地区较大的城邑。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但是,好景不长,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笔者在开头的“编者按”上说的那样:历史如滚滚江水,浩浩荡荡,奔涌向前,所到之处激起千层浪,大浪过后,又会恢复平静。

公元916年,中国北方另一个少数民族契丹族的领导者——耶律阿保机建立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封建王朝,那就是辽朝。辽朝在中国北方的兴起,无形中,也给渤海国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果不其然,这个以狼为图腾的契丹族最终还是靠武力消灭了渤海国,在渤海国的原址上建立了自己的附属国——东丹国。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自此,历时229年的渤海国,终究还是灭亡了。但是,因为渤海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留下的史料较少,所以,关于渤海国的历史地位和归属问题,就成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史学界之间一个争议的焦点话题。

中国历史学者认为:“渤海国”名来自于唐朝所赐的“渤海郡王”封号,唐朝以其东濒大海而命名为“渤海”,所以命名渤海国,从深意上可以看出,此地早已被唐朝纳入自己的版图范围。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韩国历史学者认为:“渤海”一名不是源于唐朝封号,而是朝鲜民族的祖先——渤海人自己所定,唐朝册封只是承认既成事实而已。并且指出“渤”是古朝鲜语中的“光明”、“光亮”之意,而“海”则在朝鲜语中则是“太阳”的意思,因此借用汉字标记为“渤海”,意为“阳光鲜明的地方”。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而日本历史学者认为:

当时的日本在与渤海国交往过程中,并不是称之为:渤海国,而是称之为“高丽国”,他们主张渤海国为高句丽继承国者。对于这个说法,笔者认为日本学者过于牵强附会,所谓“高丽国”只是日本学者单方面强加的称呼,不足为据。(凌志强/文史研究员)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亲爱的读者朋友

你怎么看待古渤海国的归属问题?

古国探秘:东北历史上这个古国,其归属成了中日韩间一个争议焦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