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古代五大才女

多人都听说过: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包含了父权制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即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古代诞生了五位中国赫赫有名的女子,她们才华横溢、德才兼备,令多少后人无比向往、敬仰这些红颜,真正应证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1、 卓文君:

汉代才女, 蜀中四大才女之一,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十六岁时嫁人,几年后,丈夫过世,返回娘家住。之后如同现在的爱情剧一般,家中富贵的卓文君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且夫唱妇随,私奔相如,当垆卖酒,最终收获爱情与事业双丰收。钱钟书先生在此意味深长地评注:"目光如炬,侈谈'自由婚姻'者,盖亦知所本。"从前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卓文君有才有德。在晚年,司马相如移情别恋的时候,她不像懦弱女人那样逆来顺受,也没有被伤害丧失理智成泼妇,而是以诗来警戒丈夫,挽回丈夫的爱情。卓文君的经历为后代的知识女性树立了自由恋爱的榜样。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当然了,卓文君的《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古代五大才女

2、班昭:

又名姬,字惠班,家学渊源,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故后世亦称"曹大家"。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班昭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古代五大才女

3、蔡文姬:

字文姬,又字昭姬。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学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初嫁于卫仲道,后值匈奴入侵,蔡琰被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十二年后,曹操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现在能看到的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其中《悲愤诗》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在"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痛苦中终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自朔漠归来后蔡文姬嫁给了董祀。

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古代五大才女

4、 上官婉儿

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自小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

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古代五大才女

5、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后嫁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文词绝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大致是才华最全面的一位,几乎无所不通。宋以后历代均有学者高度评价其绝伦,如宋代王灼说她"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元代杨维祯说她"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明代杨慎说她"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

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古代五大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