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四月中旬,我們籌建了新方略教學實踐群。目前,運營了一個多月,得到了近兩千位老師的關注和參與。在這期間,我們有幸邀請到全國各地有踐行經驗的一線老師們,在群內分享新方略相關使用情況並答疑。每位老師的教學模式不同,卻帶著相同的精神,再忙都要堅持分享和探討,在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大愛與堅持的力量,感謝每一位無私奉獻的老師。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針對很多老師有“學生基礎太差”、“《新方略》內容太多”這樣的問題,5月4日晚,我們特別邀請到了湖北陽新英才高中的明祥獻老師進行分享。

之後小編了解到,明老師的分享對很多老師都非常有啟發。

因為明老師懂得對基礎薄弱的孩子,需要做減法,少就是多,少了掌握起來容易,最後積少成多。事實證明,明老師的做法是對的,學生的成績一直在穩步提升。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明老師是怎麼做減法的。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明老師: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有沒有世外高人的趕腳)

分享人 —— 湖北陽新英才高中 —— 明祥獻老師

以下是明老師的分享實錄: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一、學情介紹

各位老師晚上好,在這裡跟各位老師分享個人使用《新方略》的一些心得。先介紹一下學情。

我這屆學生是高三接手的,一共帶三個班英語。本校學生英語基礎很差,三個班情況也不一樣,拿其中成績最好的班級為例,接手時,班級平均分大概82分,高出年級平均分22分。最近幾次考試,平均分在90分以上,高出年級平均分32-35分。

這是我第三次拋開課本使用《新方略》進行高三複習了。

第一屆(2016屆)是我從高一帶到高三的,學生基礎相對好點。複習時直接按單元進行的,預習單詞,做導學案,然後主書,自己再添加了一些閱讀的練習配合使用,最後高考的成績是令人滿意的,當時兩個班級高一分班時平均分50分,高考一個班97,一個班91,其中一個班級120分以上18人,最高分141。

第二屆(2017屆)的學生基礎很差,當時為了學生能有一些基本的閱讀能力,我把《新方略》的複習分成了兩輪進行,第一輪處理口袋書和導學案,目的是讓學生短時間內儘可能多的讓學生認識考綱詞彙,為閱讀打基礎。第二輪學習新方略主書,加深重點詞彙的理解與運用。第二屆學生雖然最高也考出140,但整體上看來比16屆差。我做了一些反思,第一輪複習中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一是每天背一個單元的詞彙,背了後面的前面的就忘了。二是剛開始以為學生閱讀能力太差,於是拋開了閱讀只背單詞,第二輪才開始重視閱讀。拋開閱讀這條主線,是英語學習的一個大忌。

這屆(2018屆)學生基礎更差,我在開始接班時的第一件事情是補基礎語音和語法知識。沒有基礎的語音語法知識,學生根本不可能學好英語。使用自編的語音語法導學案,用大概一個月的時間補完基礎語言知識,然後開始新方略的學習。

附上語音導學案和語法導學案各一份:

1. 語音導學案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2. 語法導學案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二、兩輪拆分使用《新方略》

第一輪:補完基礎的語音語法知識,就開始使用口袋書和導學案。每天一個單元,要求學生用口袋書預習詞彙,完成導學案練習,每單元詞彙只記本單元的話題詞義。為避免再犯上一屆所犯錯誤,我編制了一個詞彙背誦表。每天背一個單元詞彙為主,同時另外需複習3-4個單元的詞彙,確保每個單元的詞彙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背誦6遍。我利用早晚自習的時間到班級抽查。另外每天完成一個語篇練習,語篇選自新方略主書中對應單元。每個語篇都讓學生關注三個問題:1.文章體裁,2.文章大意,3.作者寫作目的、觀點與態度。早讀時熟讀語篇。

第二輪:詞彙第一輪過完之後開始《新方略》主書的學習。重點詞彙先自己示範講解並告訴學生從哪些維度去講解詞彙。以維克多詞彙學習的6個維度為基礎,稍作修改。包括1.音、形;2.精確的中文釋義;3.英文釋義;4.一詞多義;細分為1)基本義,2)引申義,3)熟詞生義;5、搭配義;6、辨析義。教會學生根據單詞的特點突出其某些維度,以及怎樣從基本義去理解引申義。然後讓學生自己去講解。

有時候一種方式有的時間久了,就換種模式。開始先分到小組,每個小組課前準備,上課時派代表上臺講解詞彙。為防止其餘學生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每個單詞講完之後,我隨機抽學生點評。後面改成學生課上小組討論單詞用法,然後隨機抽取小組講解。再後來為提高效率,我在課上簡單的講解詞彙後,學生小組討論重點詞彙對應的練習,接著在黑板上展示答案,由其餘學生質疑解答。

由於《新方略》主書的語篇在第一輪詞彙複習中已使用,所以這一輪每個單元也都配套使用了相關話題閱讀,每天一篇。選材有的來自高考真題,也有根據同話題從其餘教材(牛津版、外研社版、北師大版)選取文章改編成語法填空或改錯題。這些文章同時作為學生的早讀材料,也用以彌補完全拋開教材的不足。

綜合訓練及目標檢測的練習,基本上是讓學生晚自習完成,之後發答案下去核對,然後學生課上小組討論,之後提出問題,由其餘學生或者我自己解答。

每個星期抽出一個課時時間做一個語法項目的複習。

以16單元為例,本單元重點詞彙較多,所花時間相對較多一些。第一節課前讓學生預習重點詞彙,完成第一部分基礎訓練練習。課上讓學生講解 go through, attempt, advantage三個重點詞,我自己講解三個相對簡單的重點詞:abandon, achieve, inspire。講完之後學生再核對這幾個詞對應練習的答案。課後學生完成綜合訓練練習。課上學生繼續講解aim, guarantee, intend三個重點詞彙。然後把答案發下去讓學生核對基礎訓練剩下部分練習及綜合訓練練習答案。有疑問的做小組討論,然後提出問題並答疑。課後讓學生完成目標檢測練習。翻譯題是第三節課的重點。學生小組討論每個句子需使用的基本結構及詞塊,黑板上展示答案。此練習鞏固學生所學句子基本結構的語法知識。為寫作打下基礎。書面表達的練習作為選做題,供有能力的學生做。另外,每節課最後都留幾分鐘時間處理頭一天做的語篇練習。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三、時間規劃

上面對整個學習時間的安排說明還不夠清楚。

下面我再重新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先說說我們的學制。我們是私立學校,每個月到月底放兩天半的月假,平時不放假。每週8節英語課,課時充足。高三補課大概有一個月時間(7-8月),這個月的時間用來補基礎語音語法知識。9月份開始第一輪詞彙學習。大概要持續到11月底,理論上應該只需兩個月時間,實際上由於考試等因素影響,時間要久一些。

另外,從48單元開始,第一輪和第二輪不再分開。主要原因是構詞法的這些單元,重點詞彙並不多,不適合在二輪進行加深學習。另外剛好作為一二輪詞彙複習的銜接。這些單元的重點詞彙由我做示範講解,讓學生知道從哪些維度去學習詞彙。

11月底開始第二輪詞彙學習,一直要持續到4月底。平均每個單元大概2個課時,視單元重要詞彙量的多少及單元的長短用時1-3個課時。

從9月份開始,每週一個語法項目,語法結束後,改成每週一個專題複習。現在回頭看看,其實發現又犯了一個錯誤,補課期間忘了一個讓 / 逼學生去背初中基礎詞彙。

另外《新方略》開始的時間晚了,導致練習處理有些倉促。詞彙複習拖到4月底結束,學生有些不耐煩了。

以上是個人對使用《新方略》的一些心得體會,有不少借鑑了其他老師的做法,在此表示感謝。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懇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最後附上詞彙背誦安排表,供老師們參考。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以此類推。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以上是明老師在踐行《新方略》的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下面小編小結一下明老師的經典語錄:

1. 對基礎薄弱的孩子,需要做減法,少就是多,少了掌握起來容易,最後積少成多。

2. 拋開閱讀這條主線,是英語學習的一個大忌。

3. 每天背一個單元詞彙為主,同時另外需複習3-4個單元的詞彙,確保每個單元的詞彙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背誦6遍。

4. 教會學生根據單詞的特點突出其某些維度,以及怎樣從基本義去理解引申義。

馬上升高三,學生英語平均成績50分,怎麼辦?

最後放上我們從群裡收集到的問答精選。(Q 代表question, M代表明老師)

Q1:有具體每單元課時安排的建議嗎?謝謝。

M:上面有提到,每個單元1-3個課時,第一節課一般處理重點詞彙及練習。第二節課處理綜合訓練和目標檢測的練習。如果基礎訓練習不多,基礎訓練和綜合訓練一個課時,目標檢測和下個單元基礎訓練一個課時。如果某段時間想加強翻譯訓練,目標檢測就可單獨上一課時。

Q2:每個單元1--3課時對我們這種層次的學生來說很難完成。差不多一個星期。

M:如果學生基礎很差,建議刪掉一些內容,比如翻譯可以少做幾道題。實際上我把學生分層了,ABCDE五等,練習要求不一樣,詞彙背誦要求也不一樣。

Q2:到時候也只有大膽刪除一些內容了。

M:是啊,很多內容,怕課時不夠。重點詞彙專練部分稍偏點的練習也可刪掉。所以高二就開始是明智的選擇。

Q2:高二什麼時候開始?但是高二還在上選修課程呀。

M:學生基礎差,個人覺得選修7和選修8完全可以不學。老師應該有感覺,選修7和8完全上不動,尤其是閱讀。高二下學期開始,時間應該比較充裕。

Q3:課本不做任何處理?高一高二以課本為主,高三完全拋開,是否有點絕對?有沒有兩者結合用的?新方略與課本。

沈老師:不管是課文裡還是課外的文本,都只是語言表達和詞彙的載體。沒有哪些是不可代替的吧。拋開也沒什麼呀。各地教材還不盡相同呢。用不完,只能有所取捨。何況教材的文章有些也不怎麼樣。不看也罷。我自己有把北師大版的教材1~8模塊的課文全部改編成語法填空或改錯。

古老師:我們也是完全拋開課本,用新方略(新方略其實是一套資料,裡面有《拓展閱讀》,拓展閱讀裡有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維克多的精華。)。放心用新方略,用了就會摸索出自己的一套使用方法來。2017年高考,我們學校比同層次的兄弟學校的英語高考成績,大約高出10分。我教的其中一個班體育班,基礎很弱(高二升高三的期末成績是65分),高三拋開教材,使用新方略,高考成績是86分。整整提升了21分。

Q4: 拋開課本的話,感覺心裡不太踏實!新方略是否真的考綱詞彙都複習到了呢?我們用的北師大版的教材好像就沒有覆蓋考綱所有的詞彙。

編輯 : 收詞的話是這樣的,一些特別簡單的初中詞彙是沒有收在詞表的,比如apple, tree,等,還有一些偏詞高考從未涉及到的詞也沒有收,比如abortion。如果老師對詞彙還不放心,我們可以提供一份未收詞彙的列表,讓您心中有數。確實如沈老師所說,教材並不能完全覆蓋課標詞彙,不止北師大教材,是各大版本教材都做不到詞彙全覆蓋。

Q5:我們現在是試運行階段,從unit 48開始的,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我們大概一個unit三個課時就夠了!

M:從構詞法開始也是很好的選擇,個人覺得始終抓住詞彙和閱讀兩條主線,讓學生詞彙不離手,多用零散時間記憶單詞,每天堅持閱讀,肯定可以見到效果。構詞法單元的可以上快一些。我當時想鞏固學生的句子結構知識,重點處理了翻譯練習。所以每個單元的目標檢測都上了一節課。學生小組討論答案,然後展示答案。

Q5:您製作的單詞考查的excel表真的超讚,是不是就是類似於那種艾賓洛斯遺忘曲線的設置吧?

M:是的,根據一個單詞記七遍的原則。第一天背誦,然後第2、4、7、14、30天分別重複。共六次。第七次放在二輪詞彙複習進行重複。

Q5:我覺得對單詞背誦的要求是不是可以這樣子,認識的去記憶陌生意思,不認識的記住本意先。

M:

這種方法很好。我那樣要求是由於同一話題的意思更容易記些。高三開始就這樣記,對很多基礎很差的還是有些遲了,如果從高一開始就開始這樣去記單詞,我相信這些差生平均分過百也不難。

結語:感謝明老師的精彩分享!希望有更多的老師加入踐行《新方略》備考的行列,並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讓我們一起為中國娃學習英語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