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世间本无善,恶又从何起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凡心两扇门,善恶一念间;红尘皆如梦,几人能看穿。这世间本就无善恶之分,只因人们有了分别之心,也就有了善恶之分,就如美丑、长短、高下、前后一般,无丑何来美、无长何来短、无高何来下、无前何来后,又如阴同阳,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离了谁,另一个都难以独存。

品味《道德经》——世间本无善,恶又从何起

善之为善,斯不善也。世人都喜欢善良的事物,而都不喜欢恶的事物,但又殊不知,善非善,恶非恶,只因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善恶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战国名将白起,为了秦统六国而杀敌百万,对于秦国民众而言,白起当为英雄,而对于被灭的六国民众而言呢,白起又如杀神一般,将之视为恶魔,我们又能说白起为善还是为恶呢?善恶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有时你认为是一件善事,却殊不知对于有些人来说却为大恶。

品味《道德经》——世间本无善,恶又从何起

明代著名的心学创始人王明阳先生在《传习录》中曾有说过“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我们人类本身而言,并无善恶的区分,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一般,我们又怎能区别婴儿是善的还是恶的呢?而所谓的善恶只是在婴儿成长之后,拥有了自己判断的意识,有了分别心之后才有了善恶的区分,而又因为不同的婴儿成长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此每一个人对善恶的区分也就不尽相同。就比如非洲原始部落的食人族,在我们看来以人为食物,烹而食之,实为大恶,而对于他们来说呢,这也不过是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又岂会是恶呢。

品味《道德经》——世间本无善,恶又从何起

善恶的存在,本就没有对错之分,而有分别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本心,因心有所分别,所以也就有了善恶的区分。而对于善和恶,我们更要以平常心而对待,就如同圣人处无为之事一般,行不言之教。对待他人的善与恶,更加不要存有分别之心,大善之人也必有从恶之行,大恶之人更也有为善一面,因此要皆以平常心而待之,君非鱼又岂知鱼之心,吾非鱼又怎知鱼之情。

人活于世,做好我们自己,守住我们的本心即可,不存分别心,不带着有色的眼睛去看待他人他事,但行己道,莫论他人,善恶是非自有公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