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料之中!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在區塊鏈網絡上流通的!

央行謀劃的“法定數字貨幣”,從去年年初就喊口號要成為“第一個發行數字貨幣的國家隊”,

一年多過去,連個大致框架都還沒弄明白,搞得諸多業內人士心急如焚。

預料之中!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在區塊鏈網絡上流通的!

作為一個機構改革、國企改革、行業改革的觀察者,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主管部門的改革目標一般都是以“穩”字當頭,大部分的行為往往都是為了提升效率,而非對現有格局與秩序進行顛覆。這也是中國支付技術革命是“自下而上”(如微信和支付寶)、而非“自上而下”進行的原因。具體到數字貨幣領域,就是在主管部門的眼裡:“法定數字貨幣”的應該是“數字化的法定貨幣”而不是“法定的數字加密貨幣”

很多朋友估計會非常困惑了——在不少城市,人們的生活已經基本實現了“無現金化”,都是用支付寶和微信這類移動支付工具來付款了,硬塞進來一個數字貨幣幹嘛?多此一舉。尤其是一些媒介對外宣稱“央行數字貨幣將會對支付寶和微信進行替代”之後,人們的困惑和質疑聲音就更大了:競爭搞不過,就用行政手段玩壟斷?畢竟,在很多人眼裡,傳統金融機構做出來的APP是個什麼體驗,誰用誰知道,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那央行的數字貨幣到底是來幹啥的?答案是:

服務銀行,而不是給老百姓用的

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實驗,更像是本世紀初各機關單位“無紙化辦公”運動的翻版——在傳統的貨幣投放過程中,央行投放紙幣給商行,商行再將紙幣投放給用戶,而在法幣“數字化”之後,這個流程則變成了:央行投放token給商行,商行再投放token給用戶的數字化錢包,傳統的雙層投放機制沒有改變,需要調整的只是一些社會上的基礎設施(比如ATM等)以及對用戶支付習慣的教育,考慮到現在的人都是用移動支付軟件進行轉賬,根本不care手機上數字的背後對應的是紙鈔還是token,因此這兩個調整措施很可能到時候也直接免了。

預料之中!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在區塊鏈網絡上流通的!

那麼,問題來了,各國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能夠取代目前市場上的其它的加密貨幣嗎?答案很可能是不會。眾所周知,法定貨幣即便再token化,它也是貨幣,也要遵從各國央行以及國際公約的約束。這就註定了它是不太可能被允許像區塊鏈網絡上的、被認定為商品的加密貨幣一樣,是可以自由流通的。

看到這裡,不少朋友很可能都有點迷糊,既然央行的數字貨幣很可能不會在區塊鏈網絡上流通,那他們天天吭哧吭哧地在那研究啥呢?恩,這中間的彎彎繞,筆者以後有時間跟大家細說,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很多朋友們暢想中數字化CNY、USD和ETH、LTC、BTH等同臺競技的情形,很可能是不會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