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旅遊公司 推進整村脫貧

記鶴山區姬家山鄉張家溝村第一書記楊海順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陳海寅 文/圖】從淇濱區到鶴山區姬家山鄉張家溝村,驅車需要1個多小時,其中有不少山路,有的地方一邊是山崖,一邊是深溝。這樣的路,中石化鶴壁石油分公司派駐張家溝村第一書記楊海順每週要走好幾趟。自2015年9月到張家溝村駐村起,楊海順一心撲在了村子的建設和發展上,儼然成了這個村的一員。

引进旅游公司 推进整村脱贫

楊海順(右二)點對點幫村民在網上銷售農副產品。圖為楊海順向村民郭買生(左一)瞭解近期的蜂蜜銷售情況。

依託附近景點,發展鄉村旅遊

說起張家溝村有多少貧苦戶、殘疾人、留守老人等,楊海順準確地說出了一串數字。駐村近3年,他對這個小山村有著深厚的感情。

楊海順深知,張家溝村要想整村脫貧得有產業支撐。他和村兩委”為村裡引進了一家旅遊公司,決定發展鄉村旅遊。

“這裡遠離都市的喧囂,附近又有靜居寺、雲頭山等景點,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條件。”楊海順說,如今旅遊公司項目規劃正在有序推進,伴山靜居休閒中心有望今年“十一”接待遊客。

走上張家溝村一處山坡,記者看到對面山坡上有幾棟別墅主體基本完工。據瞭解,在工地上忙碌的工人,不少是本村村民。旅遊公司的進駐,使一些村民在家門口解決了就業難題。

下山時,楊海順指著路邊坡地上一片充滿生機的綠苗說,那是他們前段時間種下的丹參。

“因為灌溉不便,村裡撂荒的土地較多。丹參耐旱,我們就租用村民撂荒的坡地,自籌資金試種了10畝。如果效益好,我們將在村裡大面積推廣。”楊海順說,他希望在駐村的這幾年裡,讓張家溝村甩掉“窮帽子”,紮下“富根子”。

修葺村中老井,解決吃水難題

張家溝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5名村民中,135人是貧困人口。位置偏遠、土地貧瘠、水源缺乏等是致貧原因。

村裡缺水,很多土地撂荒,村民吃水靠鄉里的水車送水。鶴山區文教體局是張家溝村的幫扶單位,楊海順駐村後多次和鶴山區文教體局有關人員商議如何解決村民的吃水問題。

“村裡僅有一口老井,年久失修,處於荒廢狀態。”楊海順說,鶴山區文教體局和中石化鶴壁石油分公司共同籌資6萬元修葺老井,解決了村民的吃水問題。

記者來到村民石改珍家,見她正在洗衣服。擰開家裡水窖上的水龍頭,清水就“嘩嘩”地流了出來。

“原來吃水太難了,現在水窖裡蓄滿了水,做飯、洗衣都比以前方便多了。”石改珍說。

完善基礎設施,改變村容村貌

張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康天平說,自楊海順和幫扶單位工作組到村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變化,目前貧困戶還有1戶2人。

“他們協調電力部門對村裡的農網進行改造,新增了兩臺變壓器;爭取了70萬元的整村推進項目資金,整修村道,修建化糞池。”康天平說,原來村委會的辦公設施較差,楊海順又申請資金為村委會購置了空調、電腦、辦公桌椅等,並對村衛生所、文化活動中心進行改造升級。

村裡缺少文娛活動,楊海順就邀請劇團到村裡唱戲;村裡缺少書籍,楊海順就協調有關部門將書籍送到村裡;村裡誰家的山小米、粉條不好銷售,楊海順就幫忙在網上推銷……

在村民郭買生家,他正和一名買主談出售蜂蜜的事。他和妻子養蜂多年,因為地處深山,即便蜂蜜純正,此前也很難賣出去,一家人生活貧困。

“楊書記到俺村後一直幫俺推銷蜂蜜。一斤蜂蜜能賣20元,去年俺家就脫了貧。”郭買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