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概念怎么来的?你万万想不到!

现在貌似什么茶都有老茶,最早应该是从普洱茶那边开始的,但是普洱茶的老茶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以前的人也会去存老茶吗?那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的确如此,老茶的概念已经从普洱茶蔓延到了所有六大茶类,且不说老白茶,老红茶、老绿茶也开始出现了。人们对老茶的钟爱,由此可见一斑。

“老茶”概念怎么来的?你万万想不到!

普洱老茶

老茶起源于何时?

明代大理白族进士李元阳记叙的感通茶:“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明清时期,感通茶是云南的名茶。

民国六年(1917年)《路南县志》中赞赏宝洪茶:“藏之越久越佳。”感通茶、洪宝茶,都是晒青绿茶。可见历史上关于普洱茶“越陈越香”是有记载的。但这只是关于普洱茶品质的一种表述,并不意味着历史上就有“老茶”的概念。

1973年,普洱熟茶被发明之前,普洱茶也只是滇青类茶叶的统称,散茶叫“滇青”,紧压茶叫“青饼”(或青砖、青沱)。但在这个时期以前,并没有新茶、老茶的分类。

老茶起源于何地?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普洱茶热从香港传到台湾,茶叶由“饮料茶”变成了“文化茶”,“老”就成为文化包装的一种对象。其理论和物质基础就是,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茶再回传到大陆时,老茶就蔚然成风了。所以,

市场上关于老茶的说法,实际起源还是在香港地区

“老茶”概念怎么来的?你万万想不到!

例如,那个时候大部分茶商采用“十年出仓”这样的工艺。市场判定老茶也是以十年为限。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样的说法不科学,因为通过存放转化普洱茶,环境的影响往往大过时间的因素。但是,之前的内地并不消费普洱茶,所以说,老茶十年出仓说是依据香港这样的高温高湿的环境而言的

而这个说法也直接影响了2004年公布的农业部普洱茶标准《普洱茶NY/T779-2004》,这个标准至今也没有被废止,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准确描述普洱茶的一个标准。

“老茶”概念怎么来的?你万万想不到!

在这个标准中,对“熟成”一词的解释为:“熟成是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良好贮藏条件下长期贮存(十年以上)或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经氧化聚合水解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质的加工工序。

所以,大家知道了吧?虽然普洱茶自古就有,但“老茶”的概念可不是从来就有的哦!那今天小编推荐一款福鼎老白茶,各位茶友不妨一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