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留下四大名将,他们如果在的话,司马懿是不是绝不敢篡权?

用户63975057316


曹操留下谁都没有用,因为谁都没有司马懿耐活,司马懿能把诸葛亮拖死,能把曹丕,曹睿拖死,拖到后面司马懿还活着,就连最后一个原本一定杀死司马懿的曹睿都没有杀他,后来曹睿的去世也就意味着曹氏家族的基业已经被司马懿收入囊中了。



其实关于司马懿篡位的事情,对司马懿来说也是意外之喜,在曹操,曹丕在位的时候,司马懿几乎不敢有任何的动作,曹操更加不用说了,自己都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才略不比司马懿差,而且曹操早就发现了司马懿的才能,而且最关键的是很了解司马懿的为人,喜欢藏着,尽管有能力,但是就是不展现出来。



其实说实话,后来曹丕可以继位很大的作用就是因为司马懿的帮助,首先,曹丕不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甚至都排不到第二,有小弟曹冲,还有学富五车的曹植。其次司马懿知道,无论是曹植还是其他更加聪明的儿子继位,司马懿都不会有好下场,以曹植的聪慧,根本不需要什么事情都依赖司马懿,但是曹丕不同,一有事情,就是司马懿,司马懿的,只是在司马懿阿谀奉承的时候,曹丕是个聪明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能力。



那么到了后面曹丕的儿子曹睿继位之后,有两个特点继承了曹丕,第一就是命短,第二就是对司马懿的依赖,从来不会靠自己,或者广纳闲士。每次打仗,曹家人都是吃败仗,每每派司马懿过去,就大胜而归,在军中也深得人心。所以不动一兵一卒就有一半的人站在司马懿这边。

后来司马懿虽然没有在朝中当官,但是凭借司马家族的声望和地位,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潜移默化,在朝中几乎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人,安插了很多的亲信,所以只等曹睿一死,江山就是他司马懿的了。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正始九年腊月,大雪已经覆盖了整个洛阳。这里是曹魏帝国引以为豪的繁华皇都,但在这个时节,亦不免给人一派肃杀、萧条的感觉。

某天,位于洛阳的徐家公馆,一位特殊的客人前来拜访。徐公馆的主人、年老的名将徐晃公明在家仆的搀扶下,亲自外出迎接,因为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昔日同僚、当朝太尉张辽文远。

“坐。”徐晃与张辽面对面坐定,接着屏退了左右家仆。这种场面,任谁都会认为,是属于两位老战友之间的私人聚会。

“老人家一到了这个季节,就有点承受不住了。”张辽一边说着,一边顺手拨了拨身前的炭火。这时,徐晃的孙儿徐霸捧着一个托盘入内,盘上放着温好的两爵酒。顿时,厅内酒香四溢。张辽拿起来一爵饮罢,只觉通体温热,寒气一扫而光,忍不住赞道:“好酒!”

徐晃笑道:“你许大年纪却还如此贪杯,不怕折了寿么。”他和张辽是过命的交情,昔日纵横沙场时,互相救过对方的性命。如今,两人都已经是年过八十的老者,但即使是对最敏感的生死问题,都能毫不在乎地拿来开玩笑。

张辽却不接徐晃的话茬,只是拿着酒爵细细端详,低声说:“徐霸这孩子,倒真是细心。只可惜……”这句话有始无终,但徐晃却对张辽的意思心知肚明。

虽然有徐晃的威名庇佑,但徐霸的官运却一塌糊涂。如今,不到30岁的徐霸,已经如同致仕在家一般,只专心服侍祖父,虽然有个孝子的美名,将来也可以承袭阳平侯的爵位,但一个大好青年、将门之后,既不能建功立业,又不能光大门楣,的确令人感到颇为可惜。

“那日我在信中说的事情,考虑的如何了?”张辽突然问道。

“关于这件事,我认为仲达没有必胜的把握。”

“你还在犹豫什么?曹爽只是纨绔子弟,无论怎么看,他都不是仲达的对手。曹爽只是靠着其父子丹的福荫。更何况……”张辽顿了顿,又说:“更何况仲达手里,还有太后这张王牌。”张辽似乎显得情绪很激动,但他说话的声音,却出人意料的低沉。


仲达即司马懿。他曾是曹魏权倾一时的辅国重臣。但如今,只能被大将军曹爽压在身下。据说在长时间的压抑后,已经年过七旬的司马懿,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不过,真正了解司马懿状况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旧识,张辽也是其中之一,并且折服于其超人的智谋和精密的计划。

于是,他指示自己的儿子、偏将军张虎接近司马懿。张辽已入暮年,而张虎一直不得曹爽重用。张辽认为,这是张虎出头的唯一机会;或许,也是张氏将门重新崛起的开始。张辽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司马懿的阵营,这些人当中,当然包括自己的好友徐晃。

但是,徐晃却认为,曹爽是先帝托孤的头号重臣,当今圣上曹芳,就一直掌握在曹爽手里。在大义名分上,曹爽无懈可击。

“你还是这么谨慎啊,”张辽笑道,“如果我告诉你,连满宠和张郃也加入了计划当中,你还会觉得曹爽不可战胜吗?”

满宠官居司徒,张郃则是车骑将军。如果这两人一起加入,那么司马懿的胜算无疑将大大增加。徐晃知道,张辽绝对不可能骗自己。

满宠与曹爽不和,徐晃是有所耳闻的。十年前,70岁的满宠因年老调离前线,他的兵权被曹爽青睐的王凌接管。但昔年在军中共事,满宠便与王凌不和;如今曹爽启用王凌接替自己的位置,满宠颇不以为然。他曾试图让自己的长子满伟参与扬州军务,却被曹爽驳回。

“公衡(满伟)并非治军之才,朝廷另有安排。扬州方面,一切交给王凌就好。”据说曹爽曾这样直截了当地拒绝满宠。“就那么想讨好王凌吗?竖子不足与谋!”满宠在心中咒骂曹爽,面上却不动声色。但满宠想到的应对策略,是与曹爽同为托孤重臣的司马懿,并开始有意识向其靠近。

张辽能够加入司马懿的阵营,也是满宠居中牵线。表面上看,三位失去权柄的老人家,只是偶尔聚在一起闲话唠嗑;但就是这三个老朽,却即将做出一件改变帝国命运的大事。


总之,满宠的名字和司马懿联系在一起,并不让徐晃奇怪。但他不解的是,车骑将军张郃,为何也会参与司马懿的计划?

张辽说:“我知道,儁乂曾是仲达的对头,但现在他决定支持仲达。”

徐晃已经辞去一切官职,张辽和满宠只担任着挂名的虚职,只有张郃,是他们这一代人中仍然握有实权的将军。张郃与曹爽的父亲曹真是旧友,曾与司马懿在兵权上明争暗斗。当初曹爽为制衡司马懿,抬出了张郃这员老将军,令其都督雍凉,分走了司马懿的兵权。但是近年来,曹爽却对张郃越来越不满意。

事情还要从四年前说起,曹爽出征汉中,命张郃为先锋。但因为蜀军防御得当,魏军失败而归。曹爽败兴之余,认为张郃已经“老而无用;再加上边境百姓因为抗拒收军粮而引起哗变,这一连串的责任,曹爽都算到了张郃头上。

“若不是张车骑不尽力征剿贼寇,或许现在汉中已是大魏领土了。”“相比之下,还是夏侯玄将军更适合管理西线军事。”曹爽和其亲信控制了舆论。甚至连张郃因为准备充足、在撤兵时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点,都被他们当作是“养寇自重”的把柄。

而另一方面,因为司马懿表面上已经没有威胁,曹爽将年老的张郃一脚踢开,只是时间问题。而张郃也早已经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他和满宠一样,都开始慢慢倾向于司马懿。

“如果没记错,儁乂也八十多岁了吧?他这个年纪的人,真的会为保住虚无缥缈的地位而甘愿与昔日的对手合作?”

“儁乂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即使没有曹爽,自己也在车骑将军的位置上呆不长远。但他的独生子张雄身无寸职。儁乂想的是,在他下台之前,至少为子嗣们谋个好前程;他更清楚,除了仲达,没人能够扳倒曹爽。在这一点上,他与你倒是一样。”张辽说。

“都是为了家啊。”徐晃若有所思的说道,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临走前,张辽又对徐晃说了一句话:“我等武人之后,今后必须依靠仲达。”

徐晃一直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致仕多年,猛然投身事关天下的博弈当中,徐晃没有做好这个准备。相比之下,他反而觉得,老臣结党争权,是国家灭亡之兆;但即便他有这样的想法,却仍然不愿插手任何事情。满宠、张辽和张郃还想去赌一赌家族的前程;但徐晃不想赌。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再等等看吧,即使曹爽手上握有天子,但能不能打倒以仲达为中心的强敌们,是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但时势不会给徐晃太多的思考时间。

翌年正月一日,距离魏明帝驾崩恰好过去了十年。这天是先帝的祭日,曹爽带着自己的兄弟亲信,随同皇上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明帝。而留在洛阳的司马懿、满宠和张辽等人,则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在满宠和张辽的威望之下,司马懿的军队轻而易举接管了京师的禁军,并出兵占领了洛阳的各个城门及进出要道。

一同参与事变的还有领军将军蒋济与司空高柔,司马懿众望所归,就连事先有所心理准备的徐晃都颇感意外。司马懿等人拿到了太后的手谕,逼迫曹爽进城“伏法”。桓范曾劝说曹爽将天子挟持到许昌,号令天下与司马懿针锋相对,但曹爽最终拒绝了这一建议,回到洛阳,他和党羽都成了司马懿的阶下囚。

事实上,即便曹爽当时挟天子至许昌,有多少军队能听从他的号令也是个问题,因为满宠、张辽和张郃,早已为曹爽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包围网。“到底只是个纨绔子弟啊。”徐晃是这么想的。


事变成功,司马懿成了魏国当之无愧的最高权臣。协助他的人都成了帝国的功臣。各有封赏,这是自然而然的。几个月后,司马懿诛灭曹爽一族,魏国改元嘉平。时代已经彻底变成司马懿的时代。

某日,张辽再次拜会了仿佛一直置身事外的徐晃。此时他的儿子张虎,已经从偏将军升任辅国将军。

“错过了一个好机会啊。”张辽看着徐晃,说道。

徐晃布满皱纹的脸上似乎露出了一丝顽皮的表情,他的孙子徐霸为他斟满了一爵酒。

张辽起身离开,落日余晖下,他的脚下拖着长长的影子。

数月后,徐晃去世,享年83岁。孙徐霸继嗣,为阳平侯。


黑白之城



司马懿,字仲达;河南温县人,名门世家出生。曾任过曹魏政权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从小就以聪明、博学而闻名遐迩。建安13年(公元208年),已经30岁的司马懿被曹操强行聘用为文学掾,他是不情愿地又惧怕,只得去就任。在曹操手下任职,他是格外地小心谨慎並勤勤恳恳。建安20年(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叫司马懿随行。期间,司马懿献计献策,展露出军事天才。虽未被曹操采纳,但他已被曹操另眼相看。因此,以后被曹操屡屡提拔重用。司马懿在三国时期威望极高,他与诸葛亮、厐统、姜维被当时民间合称为“卧龙凤雏幼麒冢虎”。冢虎就是司马懿,意思是潜伏在荒野墓地中的一头猛虎。冢虎是令人闻之生畏的,他足智多谋,隐忍持重,深藏几十年而不露声色。当时孙权对司马懿的评价是:“司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而曹操却对儿子曹丕说:“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乃一言中的,曹操真不愧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英雄识英雄。曹操死后留下四大名将,他们如果在,司马懿绝不敢篡权?可以这样说,如果他们在,司马懿是不敢篡权的。因为这四大名将都握有重兵,能与司马懿抗衡,令他不敢小视。1、曹休,他是曹操的族子;在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就投奔曹操,被曹操称为“千里驹”。曹休很有军事统帅能力。曹操死后,被曹丕升为领军大将军,封东阳亭侯。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共同辅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又进封曹休为长平侯。可惜的是,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曹休率10万大军与吴在石亭之战中全军覆没 。不久,连气带病而亡。2、曹真,他也是曹操的族子;少年丧父,曹操待他如亲子。因其作战功勋卓越,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曹丕病重时,受诏辅政。曹叡即位后,尽心辅佐;曾两次率军击败诸葛亮。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曹真倡议伐蜀,受诏后与司马懿各率大军出发,途中因遇30多日大雨,道路断绝,只得罢兵。回到洛阳后,不久病死。3、张郃,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且战功赫赫;官至车骑将军。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用木马运粮,五出祁山;后因粮草短缺,只得撤退。撤退时,诸葛亮在木门布下伏兵。张郃是司马懿的副将,平日里常与司马懿顶撞;司马懿视他为眼中钉,欲除之而没有碰到机会。这次有了,张郃恐有伏兵,不肯追击,司马懿就强令他追击,追至木门被乱箭射死。张郃死后,司马懿独掌关中军团(魏国最强锐的部队),成为他以后夺权的军事力量和堡垒。4、秦朗,他是曹操的养子;深得曹操的喜爱。但曹丕不喜欢他,故在曹丕执政时不被重用。曹叡即位后,秦朗被任命为骁骑将军。在奉命讨伐鲜卑战役中,大获全胜。因此,享有很高的威望。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叡病重,准备遗诏,意欲秦朗等几位重臣共同辅政;但被刘放、孙资(皇帝的机要秘书)得知,于是私下在曹叡面前加以挑拨离间,並说服曹叡更改诏书,就以曹爽为大将军与太尉司马懿两人辅政。而秦朗等人则被罢免,亦不得进宫。秦朗是含泪而去……。

曹爽是曹真的长子,原本谦虚谨慎,可大权在握后,唯亲是用,专权乱政 ,还侵吞他人财物。曹爽首先排挤打压是司马懿,他向8岁的幼主曹芳进言让司马懿去任大司马,后又改为没有实权的太傳。于是司马懿干脆装病卧床不起,不问朝政。曹爽更加肆无忌惮地一意孤行,擅自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並死伤惨重,民怨载道。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去高平陵扫墓时,起兵政变。以谋反罪名,诛杀曹爽及其党羽並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事件”。至此,魏国的军政大权都落入了司马懿的手中。

总而言之,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篡权,怪就怪在曹氏家族的人命短。曹丕倒像他老子,精明能干。可只在位不到7年,就“走了”;享年40岁。曹叡先期还可,蛮有建树;后期不行,贪图享乐。在位14年,也“走了”;享年36岁。他父子俩都是英年早逝。再后即位的8岁幼主曹芳是曹叡的养子,根本就没有曹氏家族的血统;因为曹叡的亲生儿子都已全部夭折。所以说,司马懿篡权而成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抑或是天意抑或是历史的必然。


麟角1


感谢邀请,我是“宁静影像故事”。爱思考历史,喜欢分享有趣好玩视频,给生活加点新料。

曹操戎马一生,识人无数,知人善用。曹操在世时,能压制住司马懿,临死时还劝诫曹丕:司马懿非人臣,必预汝家事。但曹丕和司马懿的关系很好,而且他认为自己可以压得住司马懿,就没有想要杀掉司马懿。

曹丕在世,还有大将军曹真可以压得住司马懿。司马懿彻底飞龙在天,头上再无悬剑,权利可以左右皇帝,朝堂时,就是曹家可以压制他的人都去世了,没人再能克制他的时候。

如果曹操死后留下的四大名将在,完全可以压制住司马懿,司马懿也就永无出头之日。

曹休,被称为千里驹,被曹操视为亲生子,统领虎豹骑宿卫。曹休很早就跟着曹操打天下了,是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曹休有很强的军事统帅能力,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破吴兰。曹魏建立,曹休负责防卫东吴的战事。可惜,曹休因毒疮迸发而死。

大将军曹真,是真的在压着司马懿。在《虎啸龙吟》里,曹真可是压得司马懿死死的。而且,曹真不是小说里写的那么废物,曹真的军事能力也是厉害的,他击败过诸葛亮的北伐。可是,也是因病去世。

张颌,五子良将之一,军事能力不弱。诸葛亮北伐,能抵御的除了司马懿,也就是张颌了。曹睿本想提拔张颌来压制司马懿,奈何司马懿老奸巨猾,强行命令张颌追击诸葛亮的退兵。张颌追至木门谷,中了诸葛亮埋伏中箭身亡。之后,司马懿就掌握了曹魏关中兵团,这是司马懿夺权的根基。

秦朗多年跟随曹操打天下,也是养子,军事能力也有。因为和曹丕有矛盾,曹丕继位后,秦朗就不再受到重用。秦朗有能力,却没机会去影响司马懿。

曹魏如果四名将能活的久一些,司马懿都不会篡权。

己家看法,欢迎关注“宁静影像故事”,留言讨论。


宁静影像故事


曹操的天下被篡权是必然的,当曹丕当上皇帝那一刻起,被篡位是迟早的事。理由如下:

一、皇权旁落已久,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使人心离散,忠良少见。皇权旁落由来已久,从东汉何太后招何进入宫起,皇权已被外戚掌握,历经董卓,又至曹操,群雄明为匡扶汉室,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心理逻辑一直被孝仿,幼主出现的那一刻,必是托孤老臣心有异志,即使本人不想也会皇袍加身,司马家族以彼之道还彼之身,自然不会觉得不妥,众臣子也对这篡位之事习以为常,谁当也不会匡扶汉室的,所以曹天下也罢,司马天下也罢,为官者为谁也是为官。只有曹家人痛心罢了。

其二,曹丕即位,注定曹氏短命,曹丕因曹冲死因也曾中过蛇毒,加之疑心之病,刘孙惊挠不安,爱近女色,自然是日夜慌慌不可终日,短命是注定的,而且曹丕为防止外戚把持朝政,曹睿年幼时甄妃被杀,曹睿被郭夫人带大,反之为日后政权埋下隐患,曹丕身子骨不行,必然遗传后代,加之曹睿执政时广选天下美女,身体自然是受不了,虽说未成年就造人,日以继夜,死前不得以传位养子曹芳,曹芳不是谪子,而且血缘上远,这与外人继位何异?即使司马懿不篡位,曹爽也会把持朝政。因为在曹爽看来,天下姓曹就行。

所以,曹操天下的致命问题县皇帝短命,隐患是夺来的政权再被夺是上天的安排,也许就是因果报应。所谓司马懿只是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罢了,其实曹爽也是有想法的,只是败于司马之手罢了。曹氏天下除曹家人没人像汉室忠良不惜赴死以明其忠,曹氏集团的疑心病大养不出多少忠良。司马懿是三朝元老,自然深知其中道理,所以,曹氏集团的管理使其集团人才济济,但忠于曹氏之人少之又少。当年典韦今何在?曹仁曹洪哪?其实于禁降蜀就是证明。可见,没有情感管理出来的团队也是根基不稳呀!


北冥有鱼飞九天


其实,司马家之所以能篡权成功,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士族!


士族由先秦时期的士和氏族演化而来,秦统一时行郡县和行法制使得氏族遭受重创。经过汉朝的修养,氏族在汉末重新崛起,并通过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开始转化为新的“士族”,在晋朝时士族达到了顶峰,甚至连皇帝都要看士族的脸色行事。

在汉末三国,想要起事、割据、发展,需要大量钱财,人口,这都离不开世族的支持。纵观三国如曹操,孙策等割据的崛起过程,都充斥着世族的身影。刘备在占据荆州,益州的时候,也积极拉拢当地世族。可以说,得世族者得天下了。

而司马家族,便是拥护曹魏政权的世族中颇具实力的一个。曹爽为什么这么防备司马懿,却又不杀他?除了司马懿的个人能力外,还讲述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生徒朋党,遍布朝野”!古代世族大多有连带关系,一个世族不可怕,一群世族就足以有推翻政权力量了!

在高平陵兵变前,司马懿在朝中的权力早已被架空,虽然说是奉郭太后诏讨伐,但毕竟只是个名义而已,司马懿又哪来的实力兵变呢?世族起了重要作用。

熟悉晋朝的朋友会知道,晋朝是一个世族堆起来的朝代,世族占有大量土地人口,而朝廷无法干涉。

联系前后,不难发现,高平陵兵变其实是以司马家族为首的世族大家,联手推翻曹魏政权,建立一个属于世族统治的新政权的事件。


网络水军大都督


曹操留下了哪些四大名将呢?

曹操死后,夏侯惇紧跟着就去世了。此前,夏侯渊阵亡。曹洪在曹操死后被曹丕下狱。于禁被俘释放后,被曹丕羞辱而死。乐进张辽等都凋落。此时唯有曹仁镇守淮南,后改为曹休。可曹仁曹休也都不是长命之人。曹仁病死军中,曹休因愧疚导致背疮复发而死。

这个问题是一道假设的题目。

不过很多三国粉丝都喜欢这样的假设。


司马懿是幸运的,曹操留下的人才,在司马懿显露才华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主干人马了,只剩下蒋济、高柔等二流的且影响力不足的人了。桓范虽智,怎奈年老体衰,照顾不了太多,加之脾气大还不注意方法,以至于智慧不被采纳。曹真虽然可以震慑司马,怎奈命短。曹休更是气性大死的早,加之曹休这个人情绪性太强,缺乏将帅胸怀,死要面子,因此即使他不死,但就其政治智慧而言,恐怕也不见得能发现司马懿的政治韬略。因为死要面子的人本身就软肋太多。情绪性多的统帅更是容易被人忽悠或者操控。


张郃即使不战死,但是其威望也只限于军中,且限于西北方向。张郃属于典型的军事人物,政治影响力较小。因为张郃没有大的家族做支撑,其军事成就也是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存并分,属于遇弱则强,遇强则弱的将领。曹爽就是个二货,夏侯霸,夏侯玄等都是样子货,尤其夏侯玄,徒有声望,空谈误国。泰山压顶还听命自然。夏侯尚虽然权重一时,怎奈儿女情长,看到小妾被曹丕弄死,他自己不知道是惊吓还是为情所困,不久也去了。曹仁虽牛,病逝过早,儿子曹泰也没啥大作为,几乎没有更多影响力,曹仁一脉沉沦。曹洪不受曹丕待见,其后人也没看到有能量的人。

曹叡虽然智商可以但也是短命。到了司马懿六十来岁后就没人影响力超过他了。司马懿篡权那也是跟着曹操学的。一步一步分着走,曹操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不过是比曹操稍微狠毒彻底一些。司马懿为儿孙登记铺垫。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不易见的是,司马懿做足了表面文章,不但搞定了身在中央的高柔等文人,还骗过了智商不低的蒋济,虽然蒋济与他政见不同。甚至武官阵营,司马也是做足了功夫,比如猛将孙礼就将司马看作是忠臣和力挽乾坤的不二人选。其实,司马懿的表演艺术倒很像学习了曹操,更学习了王莽。

曹操集团,一代骨干凋落后,第二代成长很慢,其中涌现出来的大才更是很少,大家族中只有陈群一支的陈泰很有能力,怎奈也因不满司马氏而气死。郭淮,郝昭等人都是军事人物,政治影响力太有限了。

有人认为,秦朗也算名将,这一点,我想还是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再说吧。

秦朗首先,曹丕就看不上此人。战绩战力乃至智力也没看到突出表现


文艺骨干


四大名将就暂且认为是五子良将除了于禁的四位吧。估计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

张辽死于曹丕称帝的第三年,乐进死于曹丕登基前两年,张郃死于曹叡登基第五年,徐晃死于曹叡登基第二年,死的最晚的就是张郃,231年死的。高平陵政变发生在249年,四子在的情况只存在于游戏中。

他们对曹操是极其忠诚的,魏国的江山与他们有非常大的关系,要是外人篡权,他们肯定不答应,就好比你是一家公司的元老股东,突然空降一个人要整改内部还想当董事长,你乐意不?尤其是对于年老的武将而言,维护旧秩序更是他们习惯的事情。

这几个人的军事能力都非常强,应该是强于司马懿,假如把曹爽换做他们四个人中的任意一个,都不会放下枪杆子束手就擒,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

从地方起兵效果也肯定比文钦等人强。

至于曹氏的夏侯兄弟,曹家兄弟更是没的说了。


大眼大世界


看了一下很多的评论,真的是热火朝天,那么小编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先说说司马懿篡权这件事,你说他是篡权吧,但他又是不得已而为之,你说他是没篡权吧,这话说出去我也不信,毕竟他从曹家将天下抢走了,但纵观历史,每个皇帝都说基业千万代永存,但最多才不过百年而已,所以这种地位更替,是必然又是历史的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曹操留下的四大名将还活着,那么司马懿还能夺取曹家天下吗?

下面我们谈谈这个四大名将:曹休,曹真、张郃和秦朗。



1.曹休字文烈,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他是曹家人,被人称为“千里驹”。曹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在汉中一战,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有很强大的军事统领能力。



2.曹真字子丹,是养子,同样他也是曹魏第二代领军人物,一代名将,说起来他的辉煌历史,他曾大败诸葛亮两次后流弊吧。



3.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曾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不说,连诸葛亮都对他很是忌惮。



4.秦朗字元明,同样是养子,但他好歹不歹被曹丕记恨上了,他是在第三代领军人物中具有一定军事能力的武将,不过后来被罢免了。

看到这里恐怕大家有一点眉目,这四人全是武将,在军中很有威严,这一点在他们活着的时候,都在军事上对司马懿起到了制衡作用。

但虽然军事上对司马懿制衡,内政上却影响力不足,司马懿不同,狼顾之相,无论军事还是内政都玩的很溜,先不说他们都比司马懿死的早,如果他们活着,司马懿还真的不敢有大作为。但虽然没有大作为但依然会夺取曹氏天下。

很奇怪对吧。这是为什么呢?

听我细细道来:你看这四人中有三人是曹氏宗族,而曹操死后就放下话:对于司马懿和司马家族啊,你们呢,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

司马懿哪敢太岁头上动土,他要动,肯定也会晚几年,最起码也要等到曹操的影响力不那么强的时候。

而且这四人在军事上都对司马懿起到制衡作用,他想篡位也没实力。



不过这个曹丕是个人才啊。

你看曹氏宗族和外部大将,有能力的和有实力的几乎都让曹丕杀了个遍,曹操生性多疑,曹丕也有这特点,他首先肯定要打压跟着曹操生前的一部分将领。

为啥,因为他们跟着曹操习惯了,他们只认曹操不认曹丕啊,但曹丕现在是皇帝,你们不给他面子他还能让你们悠哉?

所以什么架空权利是肯定的,还有曹丕喜欢瞎猜,你兵权大了,他担心,然后就要杀你,然后一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结束。

所以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也肯定会看到这一点。

周幽王为啥被灭国?例子在这里嘛。

所以这个皇位更替是要更替的,你们谁在都没用,除非曹操还活着,他心狠手辣,司马懿不敢太招摇。

再说司马懿的确活的时间长,就算耗也能把高层力量给耗个干干净净。


深度文字剖析


如果四大名将活的过司马懿的话 事实上 曹丕上位否定了其父亲曹操的法家寒族路线 曹丕知道若继续父亲的政治路线是不会得到世家大族认可的 太重武功才有了曹家内部的权力分争 同时曹丕也要考虑这些父亲留下的文成武将如何为其所用 政治上的博弈是以武力为支撑的 而曹彰和曹植带给曹丕太深刻的想法所以他平衡了皇族 士族 寒族 几方面的影响 而选择士族为基础则是必然的 继而推行九品中正制 正式推倒了大汉换成了曹魏 因为这一制度直接让士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 而追随曹操的武将大多是寒族同时在新政策的影响下走向边缘化 在这个过程中曹丕也打击了曹氏宗亲 如曹洪 曹植 曹彰等 而改用自己的班底 (陈群颖川士族 司马懿颖川士族) 既然如此那么四大名将的影响是无法阻止历史路线进程的 取代曹魏不是司马氏也会是其他世家大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