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約定556
首先,小編在題目上就有漏洞,被譽為,說的這件事多麼榮譽似的!崖山海戰簡直是漢民族政權和漢文化的奇恥大辱。稱崖山之戰後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亡國,這是不確切的!應該是民族大融合前中國歷史上漢族政權的第一次傾覆也是華夏傳統文化的第一次終端。
因為此戰不僅標誌著宋朝的滅亡,也導致傳統的漢民族政權首次完全被北方遊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並且華夏文化在經歷蒙元滅宋後發生嚴重的斷層,古典中華文化遭到了嚴重摧殘。
“崖山之後無中華”根據日本記載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以崖山海戰比喻南宋敗亡,哀嘆山河破碎,神州陸沉。但將崖山之戰敗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亡國是不可取也是不明智的!無論是漢族蒙古族還是滿族都屬於我中華民族。
元朝取代南宋也只是中華歷史朝代的更迭,並不存在滅亡之說。而且元朝皇帝以中國皇帝自居,以本朝為中國。就是南宋,也已視元朝為北朝,承認它為中國的北方部分。到元朝滅南宋,成了傳統的中國範圍裡的唯一政權,無疑屬於中國的延續。就是文天祥、謝枋得等至死忠於宋朝的人,也是將元朝視為當初最終滅了南朝的北朝,而不是否定它的中國地位。根據文天祥的價值觀念,他是宋朝的臣子,並出任過宋朝的丞相,宋朝亡了就應該殉難,至少不能投降元朝當元廷的官。但他承認元朝取代宋朝的事實,包括他的家人、弟弟、妻子在內的其他人可以當元朝的順民,甚至出仕。也就是說,在文天祥心目中,這是一場改朝換代,北朝戰勝南朝,新朝取代前朝,在宋朝的忠臣和遺民的心目中,只會是厓山以後無宋朝,而不是厓山以後中國首次亡國。
最後提一句,不要那內蒙和外蒙說事,蒙古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支,外蒙在元朝清朝時也屬中國,外蒙雖然在蘇聯的攛掇下分裂出去了,但是,當時中國國力微弱,但現在,祖國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準得到提高。內蒙的年經濟總量是外蒙的數十倍!外蒙人民怕也是羨慕嫉妒恨吧!我相信待祖國屹立與世界之巔時!不需武力與要挾,外蒙自己就要請求迴歸了吧!到那時,中國連續不斷的五千年曆史將不再受到任何質疑。
慧讀明史
這是一句徹頭徹尾得謊言。
我們需要明確一點,我們是現代的中國人,而不是歷史上的中國人,歷史上的政權興衰、王朝更迭和我們這些現代的中國人沒有任何關係,更何況歷史上根本沒有一個叫做“中國”的的政權。
再者,如何界定“歷史上的中國”,著名邊疆史學者譚其驤先生在《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曆代疆域》一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即以鴉片戰爭以前的清朝版圖為中國歷史範圍。這也是學術界所公認的。原文如下:
我們是如何處理歷史上的中國這個問題呢?我們是拿清朝完成統一以後,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具體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不管是幾百年也好,幾千年也好,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民族;在這個範圍之內所建立的政權,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政權。簡單的回答就是這樣。超出了這個範圍,那就不是中國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國的政權了。
同時,譚其驤先生還指出——拿"中國"兩個字表示我們國家的主權所達到的範圍,這個觀念是鴉片戰爭之後才形成的。由此我們可以瞭解,以“中國”二字只有在清朝才上升到了和“大清帝國”同等的高度,也就是國號的高度。在歷史上,“中國”一詞僅僅是地名,即中原、國都或者是古典王朝的美稱,用做美稱的時候,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偉大的祖國”是一個含義。
而崖山之戰大元取勝,其意義不過是消滅了一小撮南宋殘餘勢力,說難聽點就是政府出兵剿滅妄圖螳臂當車的叛亂分子(畢竟南宋早就亡了)。而且元朝統一中原,其意義是結束天下割據的狀態,也應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規律。而且,元朝滅亡南宋,所到之處幾乎是傳檄而定,南宋詩人汪元量還寫詩稱讚負責滅宋的丞相伯顏——伯顏丞相呂將軍,收了江南不殺人。昨日太皇請茶飯,滿朝朱紫盡降臣——由此可見南宋幾乎是主動投降,怪不得日本人會寫歌謠嘲笑南宋主動投降是“嚇破趙家老寡婦”。
至於說什麼崖山之戰是中國亡國的,不好意思,南宋代表不了中國,而且南宋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更不是現代意義的中國,南宋和元朝一樣都是征服王朝而已。征服王朝,其本身就是奉行叢林法則,即弱者活該被強者征服。而對老百姓來說,統治者變了不過是換個繳稅的對象而已,誰會在意誰滅亡誰。
說到最後,凡是認為南宋滅亡就是所謂“中國亡國”的,基本上就是妄圖分裂今天這個多民族國家而已。
北洋海軍陸戰隊
首先,“被譽為”這三個字我有些不同意,難道亡國還是好事情了?其次,說是中國歷史是第一次亡國有些不太確切,應該說是漢人第一次徹底失去政權。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到崖山之戰以前,漢人一直沒有喪失全部領土和主權,儘管有兩次“衣冠南渡”,但是南方的政權始終被認為是正統。第一次是五胡亂華後,司馬鄴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第二次正是靖康之恥以後,趙構在臨安重建的南宋政權。
在這段長達一千四百年的時間裡,中國的正統皇權一直都攥在漢人的手裡面。每一代的皇權更迭,都只是漢人自己的爭鬥,和外人沒有關係。甚至就連最混亂的魏晉南北朝,北周牛到了那個程度,也是被漢人楊堅摘了桃子。至於隋滅陳之戰,那更是隻能看作漢人的內戰而已了。
但是崖山之戰就不一樣了,它意味著漢人徹底喪失了對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土地的控制權,從燕雲十六州到天涯海角,全部成了蒙古人說了算的地盤。儘管不久以後,“胡無百年國運”的讖語再次應驗,但是屬於漢人的那種士大夫精神已經徹底消失。待到滿清入關,煤山遺恨,漢人的氣節和不屈,就此消亡殆盡。
“陸秀夫走衛王舟,王舟大,且諸舟環結,度不得出走,乃負昺投海中,後宮及諸臣多從死者,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這是元朝史官對崖山之戰的記錄,漢人的寧死不屈,為宋的滅亡奏響了一曲悲壯的鎮魂曲。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青言論史
呵呵。
主要是十萬士子集體沉沒,讀書人是文化的載體,好像載體沒了,國就亡了,其實扯。
崖山之後,是中國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開始。十萬士子是局部讀書人,中國的文化不會因為一個群體的損失而滅亡。所以,是漢文化的一次重創,而不是中國文化的滅亡,至於亡國,那是宋沒有了,不是中國。
神迪的俊傑
因為中華文化名頭太響,各路宵小都想續為正宗,於是編造出“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謊言,於是日本(韓國)成了中華文化的嫡傳之地,於是就有了這種說法。清朝末期,革命黨人以日本為根據地進行驅除韃虜鬥爭,接受了這種說法並傳至大陸,謬種誤傳一直到今天。其實,不管是外族入侵還是朝廷更換,中國人口的主體一直是漢族人,中華文化一直是佔絕對統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周邊地域不過是這種文化的輻射之地而已!
氣吞萬里如猴
首先我要吐槽一下這個問題,什麼叫“被譽為”,能用這個詞問出這個問題的人,腦子一定被門擠過,瓦塌掉了吧。好了,迴歸正題。這裡所謂的“亡國”,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中華民族的主體並沒有亡,中華的文化也一直沒有斷,而是一直地傳承了下去,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純屬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