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之名,「芳名」功不可沒

名茶看中起源,歷史、文化和樹種都成為名茶溯源之依據。

一些名茶系出“名門”,直接以茶種來源為名,如仙台大白,以良種上饒大而鮮葉製成;再如鳳凰水仙、大紅袍、武夷肉桂、鐵觀音、其名均由茶樹品種名而來。

一些名茶之名源於歷史典故或借喻命名。例如,如文君茶(文君嫩綠),取材於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南京雨花茶,為紀念雨花臺烈士而命名;五蓋山米茶,出自湖南郴州五蓋山,茶身重實,相傳一升重如一升米,故而得名。

名茶之名,“芳名”功不可沒

自古“茶佛一味”、’茶禪一體“。佛教與飲茶關係密切,許多名茶最初都是產自寺院,這在茶中多有反映。例如;徑山茶,史料證實為在徑山結尾庵建寺的法飲禪師創制;又如遠安鹿苑,產於湖北遠安去門山鹿苑寺;老竹大方茶,相傳為明代僧人大方所創;雲和惠明(金獎惠明),產自浙江雲和縣(現為景寧縣委赤木山惠明寺一帶。此外如普陀佛茶和著名的安溪鐵觀音,其茶名都深刻地反映了名茶與佛教的淵源。

名茶之名,“芳名”功不可沒

少量名茶“香”或“味”命名。例如,舒城蘭花,形若蘭花,更富有蘭花香氣;南安石亨綠,實為石亨豆綠的簡稱,以綠豆香聞名於世。名茶多高香,或幽香或濃香,不一而足。吳從先說;“茶有獨蘊之香”。蔡襄有“茶香貴真”之說,孔尚任有“茶香戀盞”之喻。茶“味”類型有八,或濃或淡。能以茶名為含蓄表現滋味的有如蒙頂甘露,恩施玉露。

當然,有些名茶很難直接歸入上述中的某一類,而是綜合了各種特性,如洞庭碧螺春,既冠以有地名(洞庭為山,碧螺為峰),又有成茶的形狀(外形捲旋如螺)和茶湯的顏色(碧綠),尤其是茶名能同時反映採製的時節(早春),實屬奇妙難得。

名茶之名,“芳名”功不可沒

名茶所以能夠博得一定範圍內人們的喜愛,享有不同程度的聲譽,固然有其風格獨特、品質優秀的原因,但創制初期擁有一個形象貼切、名實相符、富有想象力的“芳名”同樣功不可沒。名茶之名的內涵極為豐富,除具有作為茶葉自身的符號、品牌或商標等實用價值外,它們還大多富於詩意,或借物寄性,或合時應景,且琅琅上口,優美動聽,使得茶葉一面世,很快就為公眾所認可,名茶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