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屏都是上市、融资的泡沫时,我只想安静地跟你聊聊真金白银

市场上缺钱吗?有人说缺,有人说不缺。

这个要看你处于什么环境,在什么行业里。

每年的资金流向都有它的特色,去年以来,像企业服务、医疗生物、智能硬件、金融、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行业,都热得发紫。

但大多数制造业,其实处于资金饥渴状态。

咱们的泛家居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投资机构并不热衷的领域,赚钱太慢,活太累,经常还会招致消费者的投诉。

而且增长速度不够快,想像空间不够,想做到100亿营收规模,算得上凤毛麟角的顶级选手,也要奋斗好几十年。

比如直到2017年,欧派才靠近100亿,整个行业都欢呼了许久,终于有百亿选手迈上领奖台。

比起互联网金融、快消品这些行业,简直没法相提并论。

后者,几年时间,做得好的,就可能圈到上亿的用户涌进来,或者一两年时间复制上千家门店,估值轻轻松松做到几百亿、上千亿,资方也容易找下家接手。

不过,2015年的时候,搭上互联网的风口,互联网家装倒是炒得火热,融资项目多达68起,获得融资的公司53家,融资金额54.1亿元。算得上这些年来的一个特例。

不过大起之后,随后就是大落,互联网家装活下来的公司并不多,一大拨炮灰悻悻离场,现在也就齐家网、土巴兔、爱空间等十几家主力还在摇旗呐喊。

2016年、2017年间,融资项目与金额都有下滑,偶尔也会冒出两家同行,声称拿到千万级别或者亿级规模的投资。

2017年时有一个统计,家居家装行业,总共有33家企业拿到投资,总的加起来有20多亿。尤其是智能家居板块, 拿到投资的情况增了一些。

很多项目融资金额不大,也就几百万人民币,而且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的情况占比较多,比如:

小葱智能、聚家家、抖抖家居、超级售后、家纺优居、安帮客、克路德机器人等。

涉及领域除了智能家居外,还有家装后市场、共享家具、定制家居、智能门锁、家居电商、家居软件、家居机器人、供应链、家居新零售等。

营收规模能上5000万的,估计也就10家左右,多数在B轮或C轮,比如爱空间的2.16亿,投资方是国美。随后,爱空间入驻了国美的一些门店,实现家电+装修的一站式服务。

互联网家装大多没戏,也就像有住家装还能继续拿钱,B轮由光远资本投的。

值得注意的是造作,这是一个主打“设计师创作家居品牌”定位的公司,跟很多传统品牌形成了明显区隔,踩中了设计师品牌的风口,B轮拿到了今日资本的2000万美元,跟投方里有贝塔斯曼亚洲投资。

造作这个方向是有前景的,目前它的产品颜值是不错,如果价格降下来,销售渠道铺开去,还是有众多买家捧场的。毕竟宜家在中国能做到132个亿,在全球能做到341亿欧元。

刚到2018年,出了一个大手笔,居然之家拿到了130亿的大额资金,被阿里巴巴、泰康集团、云峰基金、加华伟业资本等十几家机构砸进来。

今年3月份的时候,亿欧智库有个统计,到2018年3月底,家居家装行业总融资额高达147亿,11家企业相继宣布融资消息,意味着整个行业又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或多或少,还是有投资进来了,大家就有些不淡定了,开始有点小浮躁。

没拿到钱的觉得,自己苦哈哈的干活,勤勤恳恳十几年,结果还不如一些新兵,几年就拿几千万到手,投资公司捧场,意味着原来的持股团队不再是自担全部风险。

有事儿,跟投资机构一起扛了。

更何况,有了第一拨投资进来,只要业务保持增长,市场能打开新局面,后面的B轮、C轮都有可能跟进,直到一路助跑到上市为止。

于是,泛家居行业里的一些小伙伴们,就想着把模式梳理好,弄一份PPT去找投资,这种情况比往年多了不少。

想必在一线酣战多年的精英们,大多会觉得,论干业务,不比任何人差,别人能把风投引进来,自己也能行。

这时候,我得劝各位一句,别把融资这事儿当成主业,荒废了业务的进展与市场的开发、客户数的增长,那将是致命的。

无论是什么行业,能得到投资机构力挺的,毕竟还是少数。

我们可以考虑的稳妥策略是,应该是请一个这方面比较专业的人,来负责这事儿。或者交给专业公司去办。

如果我们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融资这事儿上,那么,它的风险,不比拿下亿级规模采购大单这样的事儿小。

拿大单,起码还能够多想想办法,做深客户关系,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成功的机率。即使拿不到全部的订单,一番努力之后, 客户方或许会分一块小蛋糕给你,慰劳慰劳。

但融资这事儿就难说了,折腾大半年,跟几十家公司谈,结果连一分钱都看不到的可能性,非常大。

别被网上那种“马云6分钟说服软银孙正义”的传说,给刺激了。

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说的是马云当初拿2000万美元,跟软银集团董事长、知名投资人孙正义,只谈了6分钟,就搞定了。

这事儿先不管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那也是极度小概率。

把事业的希望寄托在超级小概率的成功上,这种赌法还不如到牌桌上搏一把。

在业务上寻求突破,依然是我们最应该抓住的事情。

▼▼▼

往往那些能够顺利融资的公司,有两种主要的可能性:

一个可能性是,公司里有融资高手,创始人或创业团队自带光环的可能性比较大。

比如今年炒得比较热的NOME,据报道透露,今日资本连续投了两次钱。后来网上又有传闻,NOME的投资并不像公开报道的那样顺利,无论如何,这个公司跟资方打交道的能力不弱。

还有像互联网家居电商品牌“我在家”,定位于“家居直购分享平台”,去年声称有融资,今年5月份的时候又说拿到过亿的资金。如果属实,无疑称得上融资能人。

另一个可能性是,业务表现出色,在行业里的地位不错,增长速度惹人爱,加之有一定的想像空间,离上市也不会太遥远了,跟投资公司一接触,有可能拿到投资。

比如以前从雷军那里拿到几千万资金的爱空间,还有成都趣睡科技,两年融资8000万,投资方有昆仑万维、华平投资等。

今年的酷家乐、三维家,都是做家居云设计平台的,前者公告D轮融资1个亿美元,后者公开的是3亿元人民币B轮。

这两家公司,在行业里都有比较高的地位,产品与市场都相对比较成熟的。而且一直有投资机构在背后支持,只要业务能够继续推进,那么它拿钱的难度就不会特别大。

光说泛家居行业里的上市公司,算上新三板的,照明、瓷砖、地板、涂料、装修、家具等等,加起来估计都有几百家了。

只算进上交所、深交所的上市公司,差不多也会接近100家。

前段时间,大材研究曾经推出过一篇总结性文章,大概针对59家上市的家具、建材与装修公司,做了营销与主营业务方面的梳理。这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能到上交所、深交所去发股票,至少挂个创业板或者中小板,都是非常厉害的。家居、建材与装修行业里,目前在沪深上市的公司,大多都有1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根本还是很扎实的。

如果企业本身的基础打得比较扎实,通过上市发行股票的形式,扩大融资渠道,用融来的资金投入研发、上马信息系统、扩大渠道、增强营销力度,或者扩产能,都是好事。

► 而且,在主板上市,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有明显的帮助。

两家规模相当的公司,一家是正儿八经的上市公司,另一家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放到大客户面前,还是站在普通客户的角度,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觉得上市公司更牛一些。

换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上市就为了更多的套现,为了退出,我觉得还是省省吧。

有些公司就是这样干的,上市后,在合适的时间,老板和核心高管很快减持退出,钱确实捞了不少,动辙几个亿的现金到账。

但是,最后经营出问题,业绩哗哗地往下跑,可能落得个千夫所指的下场,想必不是各位老板当初开公司的初心。

钱少赚一点,不留下骂名,不涉嫌违法犯罪,想必更好。

泛家居行业里,以前有些建材、家具与装修公司,喜欢跟风追新三板,花了不少钱,费了不少心,挂牌后,并不能如想像中那样融到需要的资金。

据大材研究不完全统计,泛家居行业,目前挂牌新三板的公司估计不少于200家:

客来福衣柜、美佳新材、太湖股份、吉人高新、奔腾股份、久日化学、菱湖漆、欧克精化、吉华材料、宝特龙、罗曼新材、优波科、星弧涂层、中航新材、好思家、顶固、美之高、扬子地板、悠派智能、川洋家居、金世缘、葫芦堡、中林木业、江伟家居、恒福、和道、吉瑞祥、华名华居、蓝谷智能、星河照明、创一佳照明等。

我们能看到,即使挂牌新三板后,各路豪杰并没有给我们创造多少惊喜,反而有不少公司,挂牌后的盈利却在下滑。

即使是放到全行业里,新三板也并不是太乐观。

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2017年市场统计快报》,截至2017年末,新三板挂牌家数11630家,比2016年末增加1467家,增幅为14.4%。其中,有709家公司终止了挂牌。

2017年,新三板累计完成股票发行2725次,融资金额1336.25亿元,两项数据同比2016年分别下降了7.31%和3.93%。融资次数和融资金额的下降,体现的是投资者对新三板的信心不足,还有就是优质企业的陆续流失。

而且在融资的行业分布上,有三个大的行业,融资金额比较大:

制造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这三大行业里,金融业表现得更为强劲,去年累计融资102.59亿元,平均每次发行就能融到5.7亿。

单从行业来看,家居建材这个制造业,看起来是属于融资金额比较大的三个行业,但分到家居建材这个板块,能融到的钱其实不多了。

再者,看起来新三板开户投资者40.86万户,包括5.12万户机构投资者和35.74万户个人投资者。这个数量不少。

但是,马太效应却非常明显,目前少部分公司瓜分了这40多万投资者。

去年的时候,网上有统计显示,据说有三分之一的新三板公司,长期没有融资或交易,被视为僵尸股。

如果无法以优质僵尸股的身份复活,完成融资,那么,投钱投人搞的挂牌,其意义自然是不大的。

现实情况很残酷!

作为泛家居行业里的公司,如果我们选择新三板,但公司知名度不高,模式传统,缺乏新的热门题材捧场,加之业绩成长不够显眼,挂牌之后,可能难以吸引投资人的力捧,那么,我们期望的融资功能,就可能无法实现。

所以,你手头上掌握的真金白银,比如现金、粉丝等,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哪怕少一点。

大材研究,有用的洞察与见解,建材家居与装修人正在关注!泛家居老板经营决策内参,装修、建材与家居市场、公司、业务经验与产业分析博览,实战精英们的每日读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