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回应网上质疑:永不从事商业性质房地产开发

2018年6月中旬,署名南京昌健誉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昌健誉嘉”)的一封举报信,将华大基因卷入舆论之中。华大集团方面已发布声明,澄清了相关事实,并已寻求法律途径追究诽谤方的法律责任。7月10日,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讯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对该事件做出正面回应,称华大坚定基因科技这条路,永远不做商业地产。集团不会把商业地产作为可能发展的路径之一。

徐讯表示,华大集团和华大研究院早期以科研、技术背景为主,在早期商业化运作上确实缺乏经验。事件的产生与企业商业管理经验不足有关。早期希望通过一些社会化的服务来为基因库运营经费提供支持,也寻找了一些细胞运营公司进行合作。在对业务合作伙伴选择和管理上不够严谨,导致合作方违约情况未能得到有效的预防。

徐讯回应称,华大研究院作为深圳国家基因库运营方,自2015年12月起至2017年6月止,在探索细胞存储业务及服务的过程中,前后合计与11家第三方合作方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我们已经给11家合作伙伴发了解约函,其中4家已经完成解约过程,另外数家仍在进行洽谈。”徐讯说道,“华大集团在进行内部审视及检讨后,为维护深圳国家基因库和研究院的品牌形象,同时考虑到业务的延续性,单独成立了从事细胞存储业务的服务机构,并著手安排与第三方合作方改签技术服务协议。研究院不再直接从事商业运营。”

针对打着生物科技企业的幌子发展房地产的质疑,徐讯则明确回应:“无论是出于一个正常机构科研和产业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有生存的地方,但是并不能说华大就是要做房地产。华大坚定基因科技这条路,永远不做商业地产。集团不会把商业地产作为可能发展的路径之一。”

对于备受质疑的首席科学家是高中学历,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回应:“华大的科研团队各种学历都有,我们确实有高中毕业生主持千万级项目,也有90多岁,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的老专家仍然坚守在一线。顶级的科研公司不能以学历和资历去定义人才,无法用社会常规评价束缚一个领先的科研企业。”

据华大方面透露,他们并没有首席科学家这个称谓,其科研团队充分支持年轻团队的发展。目前华大共有7000员工,平均年龄30岁,其中2000多名均为科研人员。

“华大的主要研发投入也仍在研发方面,上市公司层面专注下游应用、临床方面研发,集团层面不断加强核心工具研发。”徐讯补充,“华大的创始人和管理层都是技术科研出身,资本市场有误解是正常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行业细节。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是我们不变的初衷。”截至2018年6月,已在知识产权方面申请国内外专利2623件,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3件。

据华大方面透露,就在上月底,于去年10月发布的两款基因测序仪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审查,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华大在上游基因测序仪领域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尤其在临床应用领域,测序重复率不到百分之五,在基因组学科学产业,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自主掌控,不受其他方面控制。中国真正能在热点行业获得优势的正是基因领域。”

【作者】 张光岩 苏梓威

【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