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用“好的喜劇都有一個悲劇的內核”這句話來形容《我不是藥神》十分恰當。徐崢、印度神油、一群上海小市儈等喜劇元素與白血病、死亡、刑罰等悲劇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電影從喜劇到悲劇的轉變正是徐崢飾演的程勇從一個無利不起早的小市儈到一個甘願放棄財富,賠本也要冒險走私救命藥的“藥神”的轉變。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觀眾可以在影院被感動得淚流不止,但絕對無法對那種絕望和無助感同身受。慢性病就是一個無底洞,它摧毀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健康和生命,而是一個家庭的命運。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正如影片中呂受益一家,原本可以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為呂受益的白血病蒙上了一層陰影。程勇的廉價走私藥給過他美好的希望,他看著出生不久的兒子甚至想活到當爺爺。但當廉價藥消失後,他的生命脆弱的宛如夏日裡的薄冰。當程勇在醫院裡對呂受益的哀嚎不忍聽下去時,呂受益的妻子在旁邊麻木呆滯的表情實在太戳淚點。眼睜睜看著最愛的人每天飽受痛苦竟然最後也可以習慣到置若罔聞,這是醫院中多少病人家屬的真實情況,只有經歷過這些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絕望。雖然片中沒有交代呂受益是病死還是自盡,但我相信他是為了減輕家人的壓力而選擇自盡。當初是妻兒給了他活下去的希望,現在也是妻兒給了他自盡的勇氣。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正如片中張長林那句很反社會的大實話,“我賣了幾十年的假藥,發現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根本沒得治,也治不過來。”越窮越病,越病越窮似乎是一個死循環,一旦踏入其中必然牽扯著家人耗盡財力人力直到燈枯油盡。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優秀的電影必然少不了優秀的表演,徐崢、週一圍、楊新鳴、譚卓等人的表演都很出色,將感情融入到角色中,沒有一個尬演的,但其中最出彩的必然是王傳君。當然,他的演技得以發揮也得益於他角色的豐滿。他飾演的呂受益是全片的戲眼,他的出現讓程勇從賣印度神油走上了走私藥物的道路;他帶程勇見家人讓程勇有了散夥的想法;最後他的死亡讓程勇捨棄財富,重新為患者運輸救命藥。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從一開始是那個局裡局氣畏畏縮縮的小上海市民形象,到一見面就請別人吃橘子,與程勇一起賣藥,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夥伴朋友,再到病入膏肓失去希望的病人,王傳君將這些心理變化演繹得淋漓盡致,被粉絲們讚譽為“劇拋臉”一點都不過分。印象最深的是散貨那場戲,王傳君最後那句“都喝多了吧?”,那種對程勇的討好,對希望的最後一絲幻想,對未來的恐懼全都融進這句臺詞中。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能拍出這樣一部真實、深刻的電影實在難能可貴。它既有喜劇色彩,也真實地反映了一個時代,帶給人們感動和深思。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電影還未上映就已經給出了9.0的高分,上次你見到9分以上的國產電影是什麼時候?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是用心在做這部電影,所以他們收穫了極高的口碑,但他們更應該收穫的是高票房,讓大家都知道這種好電影在中國是絕對有市場的,這才是對電影人最好的鼓勵。

《我不是藥神》:可能是最傷感深刻的喜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