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方面,重庆要下一盘大棋

在这个方面,重庆要下一盘大棋

重庆

文|西部君

中国的产业经济整体上已处于换挡升级的阶段。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将会越发突出。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者,自然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最近,重庆打造科学城的消息备受关注。两江财经查询到,与重庆科学城传言相关的部门和区县,最近纷纷通过回复市民关切的方式发声,综合起来的大致意思是:重庆科学城,真的可以有。目前正在做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待审定后将统一组织向社会公开发布。

这算是重庆官方首次正面回应将打造科学城一事。在成都科学城已经进入招商引资阶段,西安也早提出要打造“西部最大科学城”的背景下,重庆的科学城建设也是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1.重庆研发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际上,通常用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像全球研发强度比较靠前的经济体,以色列为4.4%、芬兰为3.9%、韩国为3.7%。

一般认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研发强度至少要在2%以上。2016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1%,这说明在整体上,中国已经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不过,对于城市的要求,肯定要高于这一标准。

在这个方面,重庆要下一盘大棋

以上统计数据中有几个颇值得一提的亮点。全国研发经费总量超过千亿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这和GDP总量的排名吻合。只不过,在研发经费上,北京和上海换了个位,北京的研发经费总投入和研发强度,均超过上海。

杭州的研发总投入,虽然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苏州、武汉,仅位居第八位,但其研发强度却排名第四,仅次于北、深、上三大一线城市。从这个细节中,可以一窥杭州在新一线城市中的地位。

当然,这里有些特殊原因。像深圳研发投入在强度和总量上能够排名二、三位,与华为分不开。华为的研发投入到底有多强?它在全国的企业科研投入中位居第一,在全球也能够拿到第六名。其研发总量能够占到整个深圳的半壁江山。同样,杭州因为有阿里巴巴,也帮助它的研发投入表现,在全国上了几个档次。

西部地区中,研发投入强度排名唯一能够进入全国前十的,只有成都,并且其总投入还未能挤进前十。重庆虽然在研发投入总量上进入前十,但研发强度却只位居12位,也是前12名城市中,唯一一个研发投入强度未达到2%的城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它全国第六(2016年)的GDP总量,呈现出明显反差。

就此一现实而言,重庆建设科学城,集中拉升研发投入,确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2. 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评价一个城市的科研实力,研发经费的投入总量和强度,只是一个最浅显和最基本的指标,科研的最终转化率和成果,比如专利数量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方面,重庆要下一盘大棋

专利授权量前三名,依然是北上深,与研发强度对应,只是深圳与上海换了位次。苏州从研发强度的第九名,跃升至专利授权的第四名,说明科研的转化率较高。

除了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在专利授权的前三十名中,还有像东莞、佛山、镇江、常州、温州等一般地级市。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本都处于上三角、珠三角的民营经济发达之地。这一点再次印证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对于一个城市科研实力的担当作用。

就地区看,江苏可谓独领风骚,共有6个城市上榜,浙江与广东分别有4家。原因大体同上。

中西部地区中,只有成都、西安、武汉、重庆、合肥、长沙、郑州,七个城市入围前三十强。这些城市毫无例外都是省会城市、直辖市,并没有出现一般的地级市,可见科研成果产出在这些地区同样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缺乏“副中心”支撑,没有出现像长三角、珠三角那般多面开花的局面。

具体看西部三雄。成都的专利授权数量位列第八位,这与它的GDP总量排名一致,略高于它的研发投入和强度排名,算是守住了本分。

西安在研发投入和强度都未进入前12名的情况下,专利授权数量能够排名第九,比较意外。这里两点原因可以解释,一是,西安的GDP总量在2016年,只有6000多亿,在全国排名20位以后,这决定了其研发投入受经济总量的限制比较明显;二是,科研院校和机构较多,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支撑。

重庆的专利授权数量排名十五位,低于它的科研投入和研发强度。这两组数据共同证明,科研对于重庆而言,确实仍是薄弱环节。不说与一线城市和直辖市对标,在研发投入总量高于成都、西安的前提下,科研成果转化却低于两者,只能说挖潜的空间很大。

3.研发水平受制于哪些因素

重庆在科研上的短板,其实早就引发关注。此前有媒体报道,H市长离任后,重庆的五大待解问题中,“科研投入偏低”,排名第一位。

短板确实需要解决,但这里面也不乏有客观原因。比如,有媒体梳理过,重庆的高校数量并不算低,甚至高于成都、西安,在新一线城市中,仅低于武汉,但重点大学,如211、985高校数量,却并不占优。这一点在重点实验室数量的分布上,表现得更明显,截至2016年底,重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为5个,而西安交大、四川大学就分别有5个、4个。

在这个方面,重庆要下一盘大棋

另外,虽然重庆的汽车、手机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信息产业也成为支柱产业,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显得不足。

2017年,重庆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50.5%,这一比重,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同处西部的四川、贵州也有差距。国家知识产权局就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中,重庆市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显现。这一产业结构现状,已然限制了重庆的科研活力。

不过,对此问题,重庆方面已经开始重视,并采取实际行动。

今年以来,重庆高层多次释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号,要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强调“民营经济是天生的市场经济、天然的老百姓经济,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另外,今年5月,《重庆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实施细则》发布,对研发投入大、科技创新干得好的科研机构在通过评审评价之后,引导专项将采取一次拨付后补助资金的方式,对科研机构进行绩效激励。

其中,研发投入激励资金的资助额度是根据年度R&D经费统计认定结果进行分类测算、叠加计算,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市场服务激励资金的额度依据年度创新绩效评价结果计算,实行择优资助,原则上不低于30万元,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小结:

研发强度与创新力度,在今天已愈来愈决定一个城市的发展上限,也将成为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

从出台新的科研绩效引导办法,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再到科学城概念的提出,重庆的科研短板,有望加速弥补。当然,科学城若真能够建成,其影响将不限于科研,对于带动重庆的产业升级,打造升级版的“开发区”,都可谓是有力助攻,重庆完全可以借此下一盘大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