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誰是二線城市國際影響力第一城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誰是二線城市國際影響力第一城

文丨西部君

這兩天的青島站到了國際舞臺中央。

6月9—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青島召開。此次峰會是上合組織擴員後召開的首次峰會,也是中國第四次承辦。其中,2001年和2005年,舉辦地均在上海,2012年在北京。

此次舉辦地選在青島,一方面是因為青島與“一帶一路”、上合國家關係密切;另一方面跟青島的國際交通樞紐位置、城市魅力息息相關。

承辦大型國際會議、論壇,對城市面貌和接待能力有著不小的考驗,所以一線城市開始適當疏解部分國際會議職能,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二三線城市,開始作為大型峰會的舉辦地。

比如2016年G20峰會在杭州,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在廈門,世界互聯網大會在小城烏鎮……

如果把舉辦大型國際會議視作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指標,那麼這種職能轉移是否意味著,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1.二線城市登上國際舞臺

根據ICCA(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的數據,西部君梳理了2014—2017年間中國內地各城市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誰是二線城市國際影響力第一城

注:空白部分因未上榜數據不詳,不過數量小於5。

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將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數量加起來,來看下在全國的佔比情況: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誰是二線城市國際影響力第一城

2014年深圳的國際會議舉辦次數,介於0—5之間,所以一線城市的全國佔比情況,不低於深圳按0次計的56%。那麼,可以明顯看到,2014年到2017年4年間,中國內地承辦的大型國際會議,一線城市從包攬近6成降到不足一半,二線城市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露臉機會。

當然,二線城市得以亮相國際舞臺,還有一個大前提是,中國這幾年影響力逐漸提升,更有資格和能力去承接大型國際會議和論壇。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誰是二線城市國際影響力第一城

注:數據來源ICCA

中國正式加入WTO的2001年,一共只承辦了81場大型國際會議,而2017年僅北京一座城市就承辦了81場。2001—2016年,中國大型國際會議的承辦數量,以每年17.4%的速度增長,2016年為410次,為歷史最高。

再來觀察北京和上海的情況。北京2017年比2014年少了足足23場,上海少了12場。雖然2017年有十九大排期問題,但在全國承辦場次逐年遞增的前提下,北京和上海兩個大型國際會議的重鎮,4年間的承辦數量不升反降,說明國家在有意調整一線城市的戰略定位。

事實上,這兩座城市恰恰也是功能疏解發力最大的地區。比如北京,打造行政副中心,將部分公務機構和高校向外遷移。

2.年輕的深圳太低調

由上面的圖表可見,在一線城市中,也存在明顯的分化。

北京和上海一檔,近幾年承辦的國際會議場次都在50以上,而且這兩者之間也有微弱的分野,作為首都的北京,大型國際會議舉辦場次幾度破百,毫無疑問是中國最具有外交影響力的城市,沒有之一。

而廣州和深圳,在外交舞臺上的亮相頻率,更像是二線城市。

尤其是深圳,2014年承辦不到5場,甚至低於蘇州,以至於沒能進入ICCA的全球榜單之中。而2014到2017年,每年的承辦場數,都低於一線城市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兄弟城市廣州。

深圳低調的原因在於,作為改革開放的前哨站,在區位優勢和政策傾斜的前提下,經濟體量快速上去了,但整座城市的歷史較短,缺少在國際舞臺上活動的經驗,所以,在西安、杭州、成都、南京乃至武漢等二線城市面前,都沒有外交競爭力和影響力優勢。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誰是二線城市國際影響力第一城

不過,這4年間,二線城市國際會議承辦數量雖然整體呈上漲趨勢,但中途也有下跌,廣州和深圳,成為納入統計的幾大城市中,僅有的年年遞增的兩座城市。這說明,一向缺少存在感的廣州,和對外交流歷史短的深圳,都在迅速成長,越來越吸引國際目光。

3.五大城市爭奪二線“第一城”

一線城市分化的同時,二線城市之間,在爭奪國際影響力上競爭頗為激烈,我們可以看最近幾年的國際會議十強城市的排名。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誰是二線城市國際影響力第一城

製圖:西部君

北上廣深之外,連續4年在大型國際會議承辦場次上入圍前10的城市,分別是西安、杭州、武漢、成都、南京。可見,國際會議的城市分佈集中度很高,二線城市那麼多,盤踞前10的一直是那5個,並不是誰都能在國際舞臺露臉。

這5大城市之間,具體的競爭格局是怎樣的?為了方便對比,西部君將這些城市4年來場次進行加總,得出的排名如下:

杭州74次,西安66次;成都60次;南京56次;武漢48次。廣州只有63次,深圳40次左右。

不過考慮到總數不能反映歷年來的排名變化趨勢,我們將2014—2017年來,5大二線城市的排名名次進行加總,得到的數值越小,說明整體排名越靠前,且越穩定:

西安14;杭州19;成都21;南京23;武漢29。廣州20,深圳大於32。

成都、南京和武漢,順序沒有發生變化;只有杭州和西安調換了位置,這說明杭州的舉辦總場次更多,但是西安在全國的城市競爭中,位置更加穩定。

不過也得看到,雖然有高低之分,但這5座城市之間的差距,並沒有一二線城市那麼大,“第一城”的位置也只是暫時的,變數很多。

4.掉隊的重慶要補課

值得一提的是,5大二線城市中,西部佔據2席,而且排名相對靠前,可見偏居內陸的地緣劣勢並沒有構成太大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說明,在交通尤其是航空體系的搭建,城市面貌和接待能力上,西安和成都具有很大的優勢,這種優勢應該轉化為城市綜合競爭力。

西部城市中的另一主角重慶,相對來說,大型國際會議的承辦次數很低,2017年5場,2015年4場,2014和2016年沒能上榜。

這是因為重慶直轄的歷史並不長,直轄之前,在國際上打交道時更多依靠四川,還得同省會成都競爭;直轄後,缺少外交積累年限。

不過在未來的競爭中,尤其是“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對外交流機遇期,要想在區域合作中扮演關鍵性角色,提升國際影響力,重慶無疑需要補課,去承接更多的大型國際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