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谁是二线城市国际影响力第一城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谁是二线城市国际影响力第一城

文丨西部君

这两天的青岛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

6月9—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此次峰会是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也是中国第四次承办。其中,2001年和2005年,举办地均在上海,2012年在北京。

此次举办地选在青岛,一方面是因为青岛与“一带一路”、上合国家关系密切;另一方面跟青岛的国际交通枢纽位置、城市魅力息息相关。

承办大型国际会议、论坛,对城市面貌和接待能力有着不小的考验,所以一线城市开始适当疏解部分国际会议职能,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开始作为大型峰会的举办地。

比如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小城乌镇……

如果把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视作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那么这种职能转移是否意味着,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1.二线城市登上国际舞台

根据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的数据,西部君梳理了2014—2017年间中国内地各城市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谁是二线城市国际影响力第一城

注:空白部分因未上榜数据不详,不过数量小于5。

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数量加起来,来看下在全国的占比情况: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谁是二线城市国际影响力第一城

2014年深圳的国际会议举办次数,介于0—5之间,所以一线城市的全国占比情况,不低于深圳按0次计的56%。那么,可以明显看到,2014年到2017年4年间,中国内地承办的大型国际会议,一线城市从包揽近6成降到不足一半,二线城市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露脸机会。

当然,二线城市得以亮相国际舞台,还有一个大前提是,中国这几年影响力逐渐提升,更有资格和能力去承接大型国际会议和论坛。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谁是二线城市国际影响力第一城

注:数据来源ICCA

中国正式加入WTO的2001年,一共只承办了81场大型国际会议,而2017年仅北京一座城市就承办了81场。2001—2016年,中国大型国际会议的承办数量,以每年17.4%的速度增长,2016年为410次,为历史最高。

再来观察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北京2017年比2014年少了足足23场,上海少了12场。虽然2017年有十九大排期问题,但在全国承办场次逐年递增的前提下,北京和上海两个大型国际会议的重镇,4年间的承办数量不升反降,说明国家在有意调整一线城市的战略定位。

事实上,这两座城市恰恰也是功能疏解发力最大的地区。比如北京,打造行政副中心,将部分公务机构和高校向外迁移。

2.年轻的深圳太低调

由上面的图表可见,在一线城市中,也存在明显的分化。

北京和上海一档,近几年承办的国际会议场次都在50以上,而且这两者之间也有微弱的分野,作为首都的北京,大型国际会议举办场次几度破百,毫无疑问是中国最具有外交影响力的城市,没有之一。

而广州和深圳,在外交舞台上的亮相频率,更像是二线城市。

尤其是深圳,2014年承办不到5场,甚至低于苏州,以至于没能进入ICCA的全球榜单之中。而2014到2017年,每年的承办场数,都低于一线城市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兄弟城市广州。

深圳低调的原因在于,作为改革开放的前哨站,在区位优势和政策倾斜的前提下,经济体量快速上去了,但整座城市的历史较短,缺少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经验,所以,在西安、杭州、成都、南京乃至武汉等二线城市面前,都没有外交竞争力和影响力优势。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谁是二线城市国际影响力第一城

不过,这4年间,二线城市国际会议承办数量虽然整体呈上涨趋势,但中途也有下跌,广州和深圳,成为纳入统计的几大城市中,仅有的年年递增的两座城市。这说明,一向缺少存在感的广州,和对外交流历史短的深圳,都在迅速成长,越来越吸引国际目光。

3.五大城市争夺二线“第一城”

一线城市分化的同时,二线城市之间,在争夺国际影响力上竞争颇为激烈,我们可以看最近几年的国际会议十强城市的排名。

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谁是二线城市国际影响力第一城

制图:西部君

北上广深之外,连续4年在大型国际会议承办场次上入围前10的城市,分别是西安、杭州、武汉、成都、南京。可见,国际会议的城市分布集中度很高,二线城市那么多,盘踞前10的一直是那5个,并不是谁都能在国际舞台露脸。

这5大城市之间,具体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为了方便对比,西部君将这些城市4年来场次进行加总,得出的排名如下:

杭州74次,西安66次;成都60次;南京56次;武汉48次。广州只有63次,深圳40次左右。

不过考虑到总数不能反映历年来的排名变化趋势,我们将2014—2017年来,5大二线城市的排名名次进行加总,得到的数值越小,说明整体排名越靠前,且越稳定:

西安14;杭州19;成都21;南京23;武汉29。广州20,深圳大于32。

成都、南京和武汉,顺序没有发生变化;只有杭州和西安调换了位置,这说明杭州的举办总场次更多,但是西安在全国的城市竞争中,位置更加稳定。

不过也得看到,虽然有高低之分,但这5座城市之间的差距,并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大,“第一城”的位置也只是暂时的,变数很多。

4.掉队的重庆要补课

值得一提的是,5大二线城市中,西部占据2席,而且排名相对靠前,可见偏居内陆的地缘劣势并没有构成太大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交通尤其是航空体系的搭建,城市面貌和接待能力上,西安和成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应该转化为城市综合竞争力。

西部城市中的另一主角重庆,相对来说,大型国际会议的承办次数很低,2017年5场,2015年4场,2014和2016年没能上榜。

这是因为重庆直辖的历史并不长,直辖之前,在国际上打交道时更多依靠四川,还得同省会成都竞争;直辖后,缺少外交积累年限。

不过在未来的竞争中,尤其是“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对外交流机遇期,要想在区域合作中扮演关键性角色,提升国际影响力,重庆无疑需要补课,去承接更多的大型国际会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