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豬講網文:換地圖掉訂閱?是由換地圖的割裂感造成的

宅豬講網文:換地圖掉訂閱?是由換地圖的割裂感造成的

大家好,我是宅豬,我來戰鬥……
錯了,我來說一說換地圖的心得。
很多作者都在情節展開,換地圖的時候,掉訂閱。
宅豬寫的重生西遊,野蠻王座,獨步天下,帝尊,人道至尊,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換小地圖的時候尚不明顯,換大地圖的時候最恐怖,有時候地圖轉換突兀,甚至會掉三分之一的追訂。
這是由換大地圖的割裂感造成。
如果後續情節寫得好,追訂還可以漲回來,但總歸要損失一部分讀者,損失的這些讀者是回不來的。
這次,宅豬就來詳細說一說如何避免這種情況,這裡高手眾多,宅豬獻醜,拋磚引玉,說一說十年寫書的經驗。
傳統換地圖方式都是由小到大,從新手村到小鎮,到小城,到大城,到京城,到國家,然後跑出這個世界,飛昇到其他世界。
這時候就完蛋啦,掉訂閱了。
地圖越來越大,掉的反而越來越多。
跳出地球了,訂閱掉了一大堆。
這樣的小說很多,仙俠,玄幻,都市仙俠文,科幻文,都有這種情況。


因為地圖的割裂,會讓讀者產生是兩個故事的感覺,原來地圖中的人物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塑造的形象沒有了,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相當於在讀一個陌生的故事。
在作者看來沒什麼,但從讀者的角度看,就像是在讀一個不同的故事。
前面的故事中的人很多都不存在了,加入了新人,這種陌生感會嚇退一部分讀者。
割裂感,是造成訂閱便少的原因。
比如說三國演義前面為什麼好看?
水滸傳前面為什麼好看?
三國是因為前面一直寫長江以北,隨著主角劉備的視角一直走小地圖,到了成立蜀國,劉備死在白帝城,這時候換地圖了,變成了蜀國地圖,甚至連主角都換了。
於是羅貫中就掉訂閱了。
水滸傳則是前面一直鋪小地圖,到了好漢聚義梁山,第一個大地圖完成。
然後施耐庵換地圖了,換了方臘地圖,於是施耐庵掉訂閱了。
你在讀這兩本書的書的時候,能夠清晰的感覺到嚴重的割裂感,後面那幾十章的吸引力就沒那麼強了。
除此之外,古典都市小說紅樓夢,也存在著換人的問題,類似於換地圖造成的換人,從開頭到林黛玉焚稿,一直很好,但這之後就完蛋了。

都市小說金瓶梅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西門大官人死之前都很好,死之後割裂感出來了。
玄幻小說西遊記被五指山鎮壓之前,都很爽,鎮壓之後漸漸平庸。
當代修真文的鼻祖,飄邈之旅,也是這種不斷換地圖的寫法,甚至更加劇烈。
在當時因為修真仙俠之類的題材很少,讀者的選擇面少,這種寫法沒什麼,然而現在就不成了。
宅豬在寫牧神記之前的書,一直在思索換地圖的方式,怎麼做才能不產生這麼大的割裂感。
從前,我走的方式是,千絲萬線法。(名字是宅豬起的哈,別見怪)
千絲萬線,顧名思義,就是在兩個大地圖之間不斷穿針引線,牽連上越來越多的線索,把兩個大地圖連接起來。
比如說仙俠小說慣用的飛昇。
從地球飛昇到仙界,這是常見的大地圖轉換,但也是最容易掉訂閱的時候。
這時候,可以先讓地球的一部分主角熟悉的人飛昇過去,飛昇的人與主角之間有著聯繫,借這些人之口向主角介紹仙界的情況。
其實,這麼做是向讀者介紹另一個地圖,減輕讀者的陌生感,而且地球上的人過去,也就與前地圖地球有了聯繫,降低陌生感。

也可以讓仙界的人下來,既能給主角帶來一些磨難,也可以通過他們之口,介紹仙界,讓讀者更熟悉仙界。
牽的線越來越多,然後飛昇仙界水到渠成。
我用這種方法寫過獨步天下,帝尊。
效果嘛,有,不是特別好。
看過這兩本書的讀者都說中期寫得好,後期不行。
割裂感還在,但只是降低了。
另外一種辦法,是我從忘語大大的凡人修仙傳中領悟到的。
凡人修仙傳有著許許多多的地圖和副本,那麼忘語是怎麼來改變因為換地圖帶來的不便呢?
他的方法就是……
不換大地圖。
沒錯,凡人的地圖雖多,但往往都是小地圖,都是在一個大地圖裡面轉,韓老魔就是不飛昇仙界。
等到韓老魔飛昇仙界時,完本了。
下本書就可以開凡人二,新書,新地圖。
完美的解決掉換大地圖帶來的割裂感。
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看到凡人一完本的時候我有些懵逼,然後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牧神記用到的換地圖方式,與上面的兩種都不一樣。

牧神記的換地圖,我稱之為蓮花地圖法(沒錯,又是宅豬命名的),還有千層餅地圖法(還是我)。

宅豬說地圖,章二:蓮花地圖法

牧神記試驗的是另一種寫法,與前面說的兩種方法都有所不同。

目前這種辦法還不成熟,宅豬還在試驗和摸索之中。

這種方法是不換大地圖,或者儘量少換地圖,無論是大地圖還是小地圖。

怎麼解決呢?

別人上來新手村,我上來就是bOOS村,村裡面住著九個大BOOS。

我塑造了九個殘疾人,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和背景故事,主角一點點的挖掘出來這些人的背後故事。

然而BOOS村也總有寫完的時候。

那麼一開始的地圖是什麼地圖呢?

我的選擇是終極地圖,大墟。

一開始就寫終極地圖是怎麼寫的呢?

終極地圖寫完了還能寫什麼?

我的解決辦法是,不寫完。

我在終極地圖裡埋了很多秘密,先發掘出一部分秘密,引出更多的秘密。

但是謎題沒有完全揭開,留下伏筆。

主角秦牧從終極地圖大墟里走出來,去了第一個地方,附屬地圖,延康國。

延康國寫完了,寫什麼?

回終極地圖大墟,揭開一些秘密,再出去,去附屬地圖西土。

西土寫完了,再回來,揭開一部分秘密,再出去,寫太皇天。太皇天寫完了,再回來,繼續發掘秘密。

你們發現了嗎?

這是什麼寫法?

我稱它為,蓮花地圖法。

我們先來畫一朵蓮花,先畫蓮花的花芯,然後畫花瓣,每一個花瓣就是一個附屬地圖,花瓣有很多,足夠你寫出很長的情節。

而花芯裡的蓮子,就是你要揭開的秘密。

這種方法可以用在很多類型的書,牧神記的是玄幻,但也可以用在仙俠中,嫁接到仙俠是最容易的。

然而,這樣寫有一個困難之處,就是懸念的設計,伏筆的設計。

一個終極地圖中需要埋藏著許許多多線索,發掘這些懸念,埋下一個又一個伏筆,需要對你的小說大致情節有著一個比較大的整體把控能力。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我在獨步天下和帝尊以及人道至尊時,已經開始嘗試埋伏筆,設懸念,佈局,我用了一千萬字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直到牧神記,我才覺得自己可以試著把握一個整體架構。

大家也可以嘗試一下這種寫法,說不定就掌握了。

蓮花地圖法是牧神記用到的地圖寫法的一部分。

還有第二重寫法。

第二重寫法,是千層餅的寫法。我們下一章來著重說一說千層餅寫法帶來的厚重感。

宅豬說地圖,章三:千層餅地圖法。

什麼是千層餅?

一層餅疊著一層餅。很酥,很好吃

不過用在小說裡,就不是疊餅子了,也不是疊地圖。

疊什麼?

你們猜,疊歷史。

牧神記中,怎麼疊歷史?

把歷史分為幾個時代,牧神記中,我疊了四個歷史時代,龍漢,赤明,上皇,開皇。

秦牧是主角,秦牧所出的時代是延康時代,上面四個時代就是歷史中的千層餅。

把一層層的歷史分好,寫延康的同時,主角一點一點的挖掘上面四個時代的歷史。

挖掘的時候,書的深度和廣度也就出來,有了厚重感。

而且,原本顯得有些單薄的地圖,也就變得更有場面感。

這個世界就有了過去,有了現在,隨著主角的成長,也就有了未來。

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角色,也就有了過去,人物形象容易立體起來。

你覺得這個地圖已經寫完了,然而歷史挖出來,還可以繼續寫。

這就相當於,在蓮花地圖下,再鋪一層蓮花。

然後還可以再向下鋪,再鋪,總有東西可以寫,總是圍繞這一個主地圖來寫。

我在獨步天下中,只疊了兩層,初步嘗試這種地圖寫法。

到了帝尊中的仙界篇,我貪心,疊了幾十層,疊的心力憔悴。

人道至尊這本書中,我也疊了幾層歷史。

牧神記疊四層歷史,但是在深挖上,要比帝尊做的更好。

我的這兩種地圖法不適合所有人,但是應該適合一部分熱愛寫小說鑽研如何寫小說的人。

這兩種地圖寫法,可以鍛鍊宏觀架控能力,寫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

可以多試試,多寫寫,我覺得還是可以掌握的。

最愛學習的其實是新入行的作者,只是經驗少,容易走彎路,我自己就走過,而且走了十年時間。

但願有人能因為我這篇帖子少走一些彎路,如果能有一點啟發,宅豬幸甚。

作者越多,說明這個行業越有希望,大家的收入才越高。

祝願網文這個行業,越來越好,越來越火,祝大家日入過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