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知識女性都辭職全職陪孩子,我壓力很大,應該怎麼辦?

九鬥學生心理


您可能會覺得知識女性在家帶孩子有些浪費人才,心有不甘。

我辭職在家之初,周圍的親戚以一種嘲笑的口吻說:“你這個大學白讀了。”言外之意是,瞧你讀了那麼多書,不是還和我們沒文化的一樣在家帶娃。

我告訴她:“我帶娃的方法,和我帶出來娃絕對和你家的不一樣。”

我們有知識,學習能力強,見多識廣,能夠接觸到先進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這樣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我們雖然離開職場,但是在育兒的路上,也能走出一片天,成就自己。

您可能還會覺得一年級孩子那麼小,不用這麼早就拼媽,沒必要。

一年級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需要我們去引領。如果在這個階段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長大後再培養,需要花費成倍的時間和精力。

現在養孩子與以往不同,不是添雙筷子添個碗,吃飽穿暖這麼簡單。不再只是拼成績,而是成績和綜合素質都要拼,尤其是綜合素質。

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背後為孩子付出許多。

曾經看過一個調查,教師(多數是後勤崗位,非一線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比例明顯高於父母是其他工作的孩子。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相對充裕的時間陪伴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的家裡經濟狀況良好,不缺您掙的這些錢,或者您雖然不工作了,但是仍然有自己的經濟來源,同時,家人也支持您這樣做,那麼就可考慮家人的建議,全職帶孩子。

如果不是,就要三思而後行。每個家庭狀況不同,要根據自家情況定,切不可隨著人家走。


萌媽愛學習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和這些高知的辭職的女性也有所接觸和溝通,從他們的焦慮和行動上反饋這樣的幾點信息:

1.很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除了應試之外的部分,包括素質、綜合能力、個性發展都很重視,更多的家庭希望培養出的是全面發展、綜合能力很強的孩子。

2.應試教育雖然大家都有意見,但是在現實面前,大家還是會低下“高貴的頭顱”,畢竟這才是基礎。

3.高知女性更多的參與孩子的成長,在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早期更多的陪伴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真的為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省錢(這是很多媽媽的言論,早期學習習慣養不好、基礎不紮實是一輩子的禍根,到小升初、中考、高考階段再想去補習,那可是真的要大把的銀子才可以),與其這樣,不如在孩子學習的早期更多的投入,夯實基礎,沒壞處。

4.父母的高質量陪伴確實給孩子的是不一樣的世界,親子閱讀、社會實踐、英語學習等都是時間“耗出來”的、熬出來的,沒有大把時間的累積,孩子怎麼可能出成績?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選擇,經濟的壓力、輿論的壓力、自我的壓力,當家庭經濟收入尚可,當男主角的收入能夠支撐家庭的開銷時,當一個母親願意犧牲自己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陪伴孩子的身上時,特別是高知的女性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陪伴過程,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是每個家庭的生態結構不一樣,是否因為身邊很多人都這樣選擇,自己也要從眾,這就要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和家庭結構狀態,當媽媽們開始意識到孩子的教育重要性、陪伴的重要性、高質量的輸入的重要性時,對孩子來說是幸福的。不管工作忙還是不忙,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是重要的!再忙也要擠時間陪孩子!


九鬥學生心理


假如一定要陪讀,那麼一年級絕對是性價比最高的。

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說,"但凡事情的開頭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幼年的教育。人類在幼年時期,人格和個性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響,想塑造成什麼模樣,就可以塑造成什麼模樣。"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一年級。我專職輔導一年級,天天跟小學生打交道,很多學神都是媽媽陪伴出來的,關鍵期就在一年級。


一年級的重要性在於:

學習態度決定期

大部分都是在一年級形成的,認認真真或是吊兒郎當,幾乎直接決定了整個求學階段的學習態度。學習技巧、學習方法還有“開竅”的可能,但學習態度,很難改變——通常來說,只有天災人禍才可能更改。


適應學習關鍵期

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快樂教育到應試教育,從短課堂到長課堂,從自由活動到寫作業……一年級的種種變化,對很多孩子來說很難適應甚至是痛苦的。這個時候非常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引導。

但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忙碌,下班後其實已經沒有多少精力陪伴孩子,會不自覺地使用高壓政策——無形中延長了孩子的適應期。


學習習慣最佳培養期

大到課堂效率、作業方法、時間規劃,小至預習複習、坐姿筆順、發音書寫。這些看不見的東西,直接決定了學習成績的高低。

在我們輔導老師眼裡,沒有“三年級掉隊”一說,很多孩子一二年級學習習慣已經跟不上了,只不過是家長未曾發現而已。



並不是一定要辭職才能高質量陪伴,我見過不少工作清閒的媽媽,她們的陪伴質量其實比全職媽媽還要強些,但很多時候,工作和家庭難以兩全,就看自己如何權衡了。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說起全職媽媽,為了孩子放棄工作,從媽媽個人角度來說,我認為是偉大的。一個媽媽放棄了屬於自己的成就感,全身心照顧孩子,這種想法讓我十分敬佩。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贊成這麼做。不少帶娃媽媽都在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做選擇,做全職媽媽可能一心一意養孩子,也算幸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許有一天孩子長大了,你有時間去上班或者做點事的時候,卻發現很難適應社會,那個時候孩子長大了看到的世界也不只是你一個人,還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媽媽有點土;

如果選擇做全職媽媽,那又會發現真沒時間啊,一下班就帶孩子,孩子哭鬧玩耍,然後做做飯,就到深夜了,如果孩子再小點,晚上經常醒來,又搞得自己睡不好覺,真是沒精力啊。

但孩子和事業之間,難道就沒有平衡點嗎?

英國媽媽Helena Morrissey她今年已經51歲,育有9個孩子!並在牛頓投資管理公司擔任總裁,在英國投資管理協會擔任主席,管理著4000億資產!

她也曾面臨職業和家庭之間的艱難抉擇,在生完孩子回到公司等升職時,看老闆把承諾了的機會給別人,聽老闆說“有孩子的女人無法專心工作”;也曾經歷嚴重的性別歧視,要出10倍於男同事的成績,才能坐在相同的位置上……

但她最終卻能扭轉局勢,跳出階級,在外是總裁媽媽,回家是賢妻良母,其中秘訣,就在於她把你我都知道的常識,堅持到了極致!

她永遠只把精力花在她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和家人吃飯。飯桌是一家人最能無話不說的場合,除非有極為重要的事,她幾乎不缺席家裡的晚餐。

工作也是,每天時間管理也是精力管理:每天5點處理郵件,6點半帶孩子去散步,有時候坐出租車上班給辦公室打電話有時候送孩子上學,8點一刻準時到辦公室進行一天的工作。晚上6點半到家和加入一起吃晚飯。

這樣的女強人說她自己不會放大生活的痛苦,只會努力生活。有超強的執行能力,不i會把時間精力浪費在無謂的思考中。

而如果說,Helena是這個11口之家的經濟支柱,那Richard就是精神支柱。每次提起丈夫,Helena總會甜蜜地說到:“他是個佛教徒,他喜歡冥想,這讓他能保持冷靜,所以他一直是我的精神導師。現在,冥想也是我們家庭活動的一部分了。”

夫妻間的尊重之道,沿襲成了整個家庭的和諧、自由和平等的氛圍。

每週六晚上是他們一家的電影之夜,這項家庭傳統雷打不動,堅持了十幾年。

這種投入是值得的。二女兒Flo在接受採訪時就說過:“在每個人都叛逆的青春期時,我反而更喜歡與家人相處,有時會推掉朋友的聚會,用這些時間來照顧弟妹。”

孩子們想做什麼,他們絕對尊重,她最大的兒子Fitz,已經24歲了,剛從牛津大學畢業,投身商業前途無量,她的另一個兒子,想跟爸爸一樣,待在家裡做全職丈夫,夫妻倆聽到後也是哈哈大笑,為無不可。

但尊重的前提是,告訴孩子,他們一定要有足夠的熱情支撐自己的夢想,有足夠的能力獨立成長。

陪伴很重要,但是合理安排時間,做到有質量的陪伴才是關鍵。


知之小妹


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沒必要因為別人怎麼做,就勉強自己也同樣如此吧。

職場媽媽也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上學後,需要陪伴的時間基本都在晚上和週末。上下班時間正常的職場媽媽,完全有能力在下班後陪伴孩子。

高質量的陪伴,不在於陪伴時間的多少,而在於陪伴的質量。有些全職媽媽,把所有的時間和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包辦孩子的一切飲食起居,反而讓孩子們錯過了獨立思考和生活自理的機會。過多的關注,容易讓孩子自我為中心。

反而一些職場媽媽,下班後就跟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有個朋友,雙職工家庭,有時還需要加班加點。但是,女兒的學習從來不需要操心。女兒從小就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從學校作業的完成到課外輔導班的選擇,都有自己的主張,基本不需要家長操心。問起她為什麼要努力學習,她會說:爸爸媽媽都這麼努力地工作,我也不能落後。


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孩子獨立探索世界的能力,這種探索能力來自於對未知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很多是從家長身上發現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縮影,孩子的學習習慣及生活態度都來自於家庭成員的影響。

一個有自己的事業追求的職場媽媽,會帶給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孩子們會知道努力學習就能有機會去看外面的世界;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家長,就能培養出興趣廣泛的孩子,這樣孩子自身就能從學習中發現樂趣。

所以,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否選擇全職可以根據媽媽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每個媽媽的追求也不一樣,大可不必被別人影響。


知己知彼KnowCareer


能體會題主既想高質量陪伴孩子,又捨不得離開職場的糾結,尤其是關係到孩子的學習,可能考慮到各個方面,所以壓力很大。但是我覺得是否要做全職媽媽要考慮清楚兩點:

1.孩子是否真的必須要你全職陪伴

並不是說只有全職媽媽陪伴的孩子學習就一定優秀,也不能說職場媽媽給不了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凡事各有利弊。如果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強,對父母的依賴性不是特別高,家裡有老人能照顧到孩子的衣食起居和上下學的接送,你沒有必要看到別人辭職帶孩子你也辭職帶孩子。

關鍵是看孩子的需求,是不是必須要你陪著寫作業陪著上輔導班陪著上下學。

2.你是否真的可以捨棄自己的事業

做全職媽媽是一份沒法用金錢衡量沒法轉化為金錢又遙遙無期的職業,你的價值很難直觀的體現。孩子帶孩子了是理所當然,帶不好就全是你的責任。帶孩子的同時,看到別人尤其是前同事工作或事業做的風生水起,而你卻身陷雞毛蒜皮的小事中,你的心態能保證不失橫嗎?你願意為了孩子徹底放棄你自己的追求嗎?

孩子的學業關鍵在於他自己的學習能力,家長不能全權代理和包辦。不管是不是全職媽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都非常重要。


芃媽百草園


很多的職場女性辭職去陪孩子,這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來說確實是有好處的。畢竟在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1-6的時候,如果家裡人教的好,孩子以後的發展就會好很多。比如家長可以有針對性的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

所以一些職場上的知識女性辭職在家帶孩子,這確實是明智的選擇。但是雖然全職在家帶孩子好,但是這也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這樣做的。畢竟對一個家庭來說,總要生活,總要有經濟來源才能保證全職女性的生活開支。

在糾結要不要選擇全職在家帶孩子時,一定是要想清楚以下的幾個問題:

一、全職帶孩子後自己的收入來源在哪?

當你選擇全職帶孩子的時候,如果你的家人能夠給你生活上的補貼和經濟方面的補助,那你完全可以嘗試著全職在家帶孩子。但是如果你的家庭條件暫時不允許你這樣做,那你還是先不要貿然行動了,畢竟先要維持生存,才能考慮其他的事情。

二、自己的能力能否教育好孩子?

要帶好孩子,特別是要教育好孩子,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好孩子對你的要求還是很高的,比如你的普通話要好、你英語發音標準、你懂得引導孩子和發掘孩子的天賦等。

教育孩子,並不是簡單的讓孩子吃飽穿暖,你需要懂得因材施教。

三、全職帶孩子是一件辛苦活,自己能否適應?

從職場切換到全職在家帶孩子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畢竟全職在家帶孩子的確是一件辛苦活,你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後才能切換過去。畢竟哄小孩是一件需要耐心的活,同時哄小孩也是一件費心的活。你不光要保證小孩能夠在自己的教導下茁壯成長,更要時刻監護到小孩子不要摔了,不要碰了。

四、全職帶孩子時,自己的關係網和事業線該如何繼續?

選擇全職帶小孩,你就要考慮自己的事業和之前的關係該如何繼續發展的問題。你可以選擇重新開闢一番事業,然後一邊帶小孩,一邊做自己的事情,當然這也不影響你在週末時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聚聚。


更多精彩,請關注【職場之邏輯】


職場邏輯1


這個問題我最有資格回答,做為一個二胎媽媽,並且是獨自帶大倆寶的媽媽,我必須全職,也只能全職。


當年我生下老大,老公讓把孩子送回老家我堅決不同意,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婆婆是老公的後媽(親媽已去世),而我從小長在離異家庭(我倆可以說很悲催了),這種情況我怎麼可能會把孩子送回去呢?後來孩子大點送幼兒園了也試過讓婆婆過來幫忙接送,可婆婆,唉,做為後媽你懂的,只撐了了一個月就讓她回去了。就這樣我只能咬牙繼續做個全職媽媽,一做就到現在近十年了。


可以說選擇辭職,是形勢逼人,年輕時也曾幻想過我在職場叱吒風雲的英姿,後來也曾抱怨過,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這種痛並快樂的二次方生活,那些不甘早就化為烏有。每天接送孩子,輔導作業,準備營養餐,假期帶孩子出去走走,看兩個孩子笑啊鬧啊,被他們感動的過,也經常被他們氣得火冒三丈,還有老公,一個平平凡凡的男人,總是支持我的決定,我們過的就是最平凡而真實的生活。


我理解題主左右為難的糾結,選擇辭職,大概一方面是經濟原因吧(說錯了勿怪);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捨不得放下自己的事業;若不辭職,又覺得太虧欠孩子,可能家人也希望題主能多陪伴孩子,再加上週圍環境,壓力就這樣產生了。我說的可對?不過我覺得題主能左右為難,那說明目前在帶孩子的問題上還有的選,不像我,當初是沒的選,這讓我好生羨慕。


題主最後無論怎麼選,遵從自己內心就好。因為對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比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卻只抱著手機要強強強太多了,下班後,休假時這些時間都可以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呀;對於自己的事業,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只要不放下學習,在家也能有所作為。我在孩子小時,就已經考了兒童早教方面的兩個證書,一方面為自己孩子,一方面也為以後作準備。


放下糾結,一個充滿陽光內心強大的媽媽才是孩子最最需要的!


菁華428


我也是大學畢業,工作了十多年,生下小寶後,由於沒有老人幫忙帶小寶,於是,考慮再三還是辭職回家帶孩子了。

從小寶11個月開始,就是自己一個人全程帶,每天買菜、做飯,遛娃,陪孩子玩,每天的時間基本上都排得滿滿的,雖然每天都感覺很累,但是也很有成就感。特別是對我來說,由於大寶一直是爺爺奶奶幫忙照顧,我時常會拿大寶和小寶比較:小寶的很多習慣都要比大寶好很多。比如:小寶從1歲開始,基本上就是自己吃飯,雖然會弄得到處都是,但是鍛鍊了小寶獨立能力;小寶玩玩具,搭積木等,我不會過多的干涉孩子,讓小寶自己去創造自己的玩法。而反觀大寶,需要人餵飯,需要大人的指點才能玩玩具,等等。

於是今年,小寶也該到上幼兒園的年紀了,我也把大寶從爺爺奶奶家接回來自己帶。一方面是為了改掉大寶有些不好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寶快上小學一年級了,學習方面老年人沒法再輔導了,而

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習慣好了,以後的學習就會輕鬆很多。

所以,我也暫時沒有考慮過出去工作,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以後找工作好像也不是很樂觀了。現在大寶和小寶白天都去了幼兒園,我就在家看書、碼字,向寫作大咖學習,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將知識變現。

當然,如果媽媽們選擇全職,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決定,不管是心理準備,還是物質條件。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首先聲明我自己不是全職媽媽。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身邊有一些案例讓我深有感觸。我很幸運在美國一所高校工作,工作時間非常靈活,除了上課時間我都可以在家陪著孩子,我的收入又足以讓我可以請個阿姨照顧我們的起居,讓我不浪費時間在生活瑣事和家務事上,這是我可以堅定不移地選擇繼續工作的最大原因。當然很多很多的媽媽沒有這種時間靈活的工作,所以我很理解她們的掙扎和無奈。但我想說的是,孩子不光需要生活上的照顧,也需要精神上的榜樣和偶像。我有一個男同事,也是中國人。他太太國內研究生學歷,在跟他出國前在南方報業集團工作。這在學新聞出身的人裡是相當不錯的。我同事幾年前選擇出國讀博士 他太太就辭職了陪他到美國,很快他們就生了大女兒,他太太也從此不再學習工作。現在他們大女兒三歲多,都是媽媽在帶,但是她明顯更尊重爸爸,覺得爸爸掙錢所以更有價值。時不時就會說一些很傷人的話,比如我以後要好好上學,像爸爸一樣當教授掙錢。不能像媽媽,媽媽沒有上學所以沒有錢。其實我在生孩子之前老公也徵求過我的意見問我想不想全職,我想正是這個小女孩對待自己媽媽的態度才堅定了我一定要有事業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