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上七位不被认可的帝王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多要写进史书,歌功颂德或遗臭万年,是非功过待后人来评说。但也有一些皇帝自出现开始,就不被人认可,有些灭亡了还要被人唾骂!

第一位不被历史承认的皇帝——汉国皇帝侯景。

侯景这一生征战,纵横南北,战尽当时天下名将。他除了和南梁名将陈庆之交锋,一度吃了大亏外,其余东魏、西魏众多名将,和他交手时都不曾讨过什么便宜。东魏的慕容绍宗、南梁的王僧辩,都是因为击败侯景军的著名战役,而在唐朝时双双入选了武庙六十四将之列。

中华历史上七位不被认可的帝王

北魏年间,民族矛盾集中爆发,侯景建功立业,后投靠北魏的死对头东魏,梁武帝太清元年,又率部投靠梁朝,但投降梁朝的第二年,侯景便发动“侯景之乱”此后不久称帝,为国号为“汉”自称南梁汉帝。侯景将此时仍要摆架子的萧衍活活饿死,拥立萧纲为傀儡皇帝,自称“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汉王,相国,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两年后,他干脆杀死梁简文帝萧纲及其子孙二十余人,自立为大汉皇帝,终于赶在老对头高欢、宇文泰之前,过了一回皇帝瘾。

侯景杀尽江南门阀,大量解放奴婢的同时,亦纵兵杀掠,毒虐百姓,单单在建康就屠杀了四万户超过二十万人,竟使江南”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对江南文化和社会生产力的毁坏,实为一场地狱惨景,空前劫难。

中华历史上七位不被认可的帝王

第二位不被承认的皇帝——许国皇帝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公元619年), 隋末叛军首领。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右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杨广为晋王时,宇文述曾参与策划拥立杨广为太子,炀帝即位后为了感谢宇文述的拥戴之功,特将自己的大女儿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述的第三子宇文士及。

让人嘀笑皆非的是,打了败仗的宇文化及在魏县居然称帝,国号“许”年号“天寿”,为稳固其政权,对于所有敢反对他的人全部杀尽,连魏县手无寸铁老百姓都没放过,半年后,引得天怒人怨的宇文化及被窦建德击杀,地点河北河间府。宇文化及称许国皇帝后,宇文承基被封为太子,并领兵攻打魏州,却久攻不下,被守将元宝藏击败。后随同宇文化及一齐被斩首。

中华历史上七位不被认可的帝王

第三位:郑国皇帝王世充。

王世充自小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为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声望更高,并奠定其在河南地区的势力。他曾带军到雁门勤王。

公元617年,被李密战败,入据洛阳。炀帝被杀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中华历史上七位不被认可的帝王

第四位:燕国皇帝安禄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第五位:周国皇帝吴三桂。

中华历史上七位不被认可的帝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至今在网络上,提及吴三桂,众人都恨不得到其坟墓吐几口口水,说他是千古罪人不为过,清军能够入主中原,并统治中原大地数百年,与吴三桂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他的带路,南明不至于灭亡,而清朝也不可能一统中原。

虽然最后吴三桂自立为王,当了皇帝,与清军做对,但为时已晚!

第六位:新朝王莽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中华历史上七位不被认可的帝王

第七位:袁术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 ,但未受人承认。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袁术早年以侠气闻名,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归附,这使袁术产生了某种错觉,以为天下之人都已归心于其一身,只要他登高一呼,人们就会抛弃刘氏来归袁氏,因此错判形势,过早地采取了称帝的措施,导致其原来苦心经营的诸多盟友纷纷离他而去,陷入众叛亲离,最终只能走向失败。这一点表明,袁术确实很像一个胆大妄为、无视社会规则、不按套路出牌的江湖侠客,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明显缺乏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因此他虽然也能喧嚣一时兴起一番功业,但终究无法担负起治理一方、促进国家统一这样的历史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