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健康扶貧:「一站辦結」羣衆滿意

宜章運用“大數據”資源,整合人社、衛計、扶貧、民政、財政、保險等部門涉及健康扶貧的數據、政策、資金和經辦資源,率先在全省搭建起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平臺。目前,全省所有貧困縣(市、區)和大部分非貧困縣(市、區)已推行這個平臺——

健康扶貧:“一站辦結”群眾滿意

【百姓點題】

李紅旺:宜章縣笆籬鎮桐木灣村村民

現在到縣人民醫院治病住院,拿身份證登記入院,治好病了要出院,只需到結算窗口刷一下身份證,出來一張單子,總共花了多少錢、享受了哪些扶貧政策、自己要花多少錢、自費與報銷的比例都清清楚楚。看病不用先付錢,報銷了90%以上,還不用跑來跑去,這樣的好事它確實實現了,我很滿意。

【改革攻堅】

2018年6月29日,宜章縣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平臺正式上線9個月。僅今年以來,就已方便13127名農村貧困人口看病就醫。

李紅旺是獲得方便的群眾之一。他滿意的“好事”能辦成,與縣委書記王建球密不可分。

2017年的一天,患闌尾炎的李紅旺迎來了王建球的到訪。“你住院治病能報銷多少?”王建球很關心。

李紅旺說不上來。因為政策太好了,民政、衛計、扶貧、人社等部門都有真金白銀的政策。他搞不清每一項具體政策補了多少、免了多少,賬也就算不準。

不僅群眾難“門清”,連專業人士也“頭大”。王建球到醫保中心請了一位會計幫忙算,算了半個小時。

“專業人士都算了那麼久,貧困群眾就更搞不清了!”王建球心裡堵得慌。當天下午,他就組織開會,下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

落實健康扶貧“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政策,沒有統一的模式。具體怎麼操作,就看各地如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宜章縣看中了“大數據”這個寶貝,準備開發一個軟件,將所有健康扶貧的政策、資金和貧困人口數據整合,再通過內部運算,“秒解”政策不清、賬算不準的難題。

城鄉居民醫保中心具體承擔軟件開發任務。王建球自己掛帥高位推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農村低保戶的數據資料“搬運”進系統。城鄉居保、大病保險、扶貧特惠保、民政醫療救助、民政生活補貼、醫院減免、財政兜底等政策進系統歸到一個“籠子”,全部細化量化為具體參數,並且科學確定了各項制度安排的補償順序。

數據進系統,政策歸到一個籠子,接下來就是整合資金。宜章採取由各部門預撥2至3個月週轉金到專戶的辦法,確保了“結算池”有足夠的資金及時用於貧困群眾治病就醫。

各部門有專項經費,但財政要拿多少錢兜底,縣裡沒有底。宜章縣嚴格執行上級政策,做到應保盡保,貧困群眾“一個都不能少”。王建球說:“系統做出來後,所有補貼和減免金合計1240萬元。”

縣人民醫院設立了專門的結算窗口,患者刷身份證領到結算明白表,看清楚了自己享受了哪些政策扶持,交了自費部分,就可以出院。為方便患者憑身份證即可精準識別、登記入院,縣財政還投入80餘萬元,為所有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配齊了高拍儀,也強化了基金監管,防止虛報冒領。

從確定開發思路,到審定業務需求、走完採購流程、完成系統開發,宜章僅用了短短20天。2017年9月29日,“一站式”結算平臺上線,縣內縣外住院報銷“一站式”結算覆蓋率達到100%,真正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改革心聲】

陳建新:宜章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一站式”結算這個經辦模式上的“小調整”,帶來了大變化,“墊資跑腿”變為“一次辦結”,“數出多門”變為“精準統計”,“人海戰術”變為“精兵簡政”,減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下階段,將運用好健康扶貧信息化成果,聚焦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少生病”的目標,為全縣群眾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