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立长不立贤是为什么呢?其实一句老古话早就给出了答案

立嫡长子是最稳妥的方案。古人云:“国之神器不可以示人”,直白的说就是王(皇)位继承权必须具有不可置疑的正统性,不能交给人议论。因为在古代,皇位的利益和诱惑太大了,为了这么大的利益,愿意铤而走险的人太多了。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一件事:一个人怀里抱着一块金子在市集上走,大家不会去抢;但是一只兔子从城门边跑过,会有上百人一起追。为什么?因为金子的归属很明确,但兔子的归属未定。

古代立长不立贤是为什么呢?其实一句老古话早就给出了答案

所以,防止人觊觎皇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的明确其归属。最好是通过一个极具刚性的且公认的规矩给定下来,这样谁都不会再去起歪心思了。而要明确归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公认的,无可辩驳的标准。而“嫡长子”就是一个非常明确而且客观的标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谁也没办法质疑。例如汉惠帝是刘邦的嫡长子,这事儿尽人皆知,立他当皇帝谁也说不出反对的理由,皇位的传承也因此毫无异议(哪怕刘邦本人更钟情于刘如意)。

古代立长不立贤是为什么呢?其实一句老古话早就给出了答案

而“贤”与“不贤”就是一个很主观,很容易造成分歧的标准。例如,曹植和曹丕谁更贤?大家争到今天都没个结果。关于立嫡长子还是立贤的争论,其实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朝都从未停止过。从总的趋势来看,立嫡长子是最稳健的方式,尤其是皇子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嫡长子一旦坐上皇位,一切都尘埃落定,任何反对者都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国家也因此能够迅速的稳定下来,避免战乱的发生。

古代立长不立贤是为什么呢?其实一句老古话早就给出了答案

而立贤往往是比较冒险的决定,这需要老皇帝有绝对的信心掌握局势,也需要新皇帝能够有充分的准备面对失意者的反扑。康熙末年九龙夺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太子没倒的时候,其他阿哥们最多也只敢暗地里使坏,谁也不敢公开质疑太子继位的合法性;可是一旦太子倒了,所有的牛鬼蛇神都跳到了台面上,甚至在雍正即位以后还有大量的经久不衰的流言,几个皇子也一直耿耿于怀。说到底,如果皇位的归属靠的是“贤”,那么认为自己更“贤”的皇子是绝不会服气的。而这就是国家动乱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