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原文标题:《“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皇位的继承一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操作起来却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传给老大就行!这老大指的就是嫡长子。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皇位传递过程中,嫡长子继承制一直都是不变的原则。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一定要传给嫡长子呢?而不是在几个儿子之中选择品德最高,能力最强的贤子呢?仅仅用一个长子的地位就来继承皇位,成为国家的一国之主,会不会有点简单粗暴呢?

“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其实在封建帝王的历史也有不“立长”的情况。比如说在周王朝时期,周幽王就废长立幼,但是结果呢?申皇后对周幽王怀恨在心,于是其长子一怒之下和娘家的犬戎勾结造反,将周幽王杀死!在隋朝时期,隋文帝也废长立幼,当时他觉得杨广比杨勇更有才干,于是就废掉杨勇的太子之位,让杨广继承了皇位,但是实际上杨广也并没有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反而成了个残暴荒淫的隋炀帝!还有唐朝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哥哥,让自己当上了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一时糊涂,废长立幼,导致自己的九个儿子自相残杀。

“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这些不“立长”的情况在历史还有很多,大多带来的都是一场悲剧。所以坊间常言,若是皇帝不“立长”,必然会带来社会的动荡!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因果关系呢?因为你要知道嫡长子的母亲是皇后,能成为皇后的女人那就说明她的家族背景不简单,不是皇宫贵族,也是名门望族,有权有势!

“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所以这娘家的家族势力会力挺“立长”的原则,一方面古代女人讲究“母凭子贵”,所以皇后能不能继续手握后宫大权,享受荣华富贵,关键就看自己的儿子能不能继承皇位;另一方面嫡长子的身后有这么大的一个亲友团,若不“立长”,他们必将谋反,因为这里面的权利关系显而易见。

“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判断一个皇子的能力问题成本太高,往往也都无法正确的作出判断,因为人大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断问题,这样就导致了结果的千差万别。“无能”的人都是相似的,但是“有能”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同。

“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就好比说一个擅武,会骑马射箭;一个懂文,能赋诗做赋,你能说哪个更有才能,哪个更贤德吗?这很难判断,所以就干脆以年龄长幼来作为唯一的条件,继承皇位,维持皇族秩序,也让天下之人可以接受,这也符合“先来后到”的原则。就像是我们现在高考一样,用分数作为考评的标准,至于“能力”这种抽象的东西是很难做到统一而公正的评价。

“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最后就是朝廷文官势力的支持。这群饱读诗书的文官大臣,他们会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量,选择一个合适的皇帝,那么嫡长子就是他们不二的选择。一方面这是历史的规律和皇族的秩序,是万万不可违背的原则;另一方面“立长”也是整个社会百姓所能接受到一种原则。所以这些文官势力集团就会誓死捍卫“立长不立贤”的原则,来维持皇族秩序,安稳社会民心。

“立长”还是“立贤”?皇位继承看似简单,其中道理很深刻

若是嫡长子成功继位,那么这些大臣就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还能得到新皇帝的重用和赏识。若是他们支持“立贤”,那么一旦“立贤”失败,结果就是轻则人头落地,重则祸害全家!即便是“立贤”成功之后,也不会捞到什么好处,毕竟已经违背了伦常,为天下人所不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