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的铁炮威力有多大?

调调su


此时的“铁炮”(火绳枪)的口径大概有两种,一种是6匁(15.8毫米),射程大概为一町(120米),另外一种口径达到10匁18.7毫米,有效射程达到200米。战国时代的枪兵(铁炮队),自从织田-德川联军大败武田军的长蓧之战后,逐渐形成了以15至30人为一队的集团射击方式。

当时火绳枪的发射方式非常复杂:装填完子弹后,要先开装有火药的火皿,瞄准后拉起 引铁,,火绳挟就会落到火皿内,火绳就将火药引燃,继而引发枪膛内的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

根据《奥羽永庆军纪》,《久米田军纪》等的记载,铁炮队的战斗方式被称为铁炮迫合,在两军接近之时,会由指挥官铁炮头下令铁炮队向对方进行几轮齐射,然后铁炮队向军阵两侧散开,留出空间给骑马武者与足轻向敌阵进行突击。如果遭遇了敌人的袭击,铁炮足轻会在发射一次之后,将铁炮固定在腰际,然后拔刀砍向来袭的敌军手足部位。

由于火绳枪的装弹,点火复杂,所以在战国时代后期就出现了名为“早合”的装置,据说为名将立花道雪所创。早合是纸,皮革,金属制成,与枪口同样口径的筒状物,如同后期额弹药壳一样。里面装入火药,再塞入弹丸,将一次射击所需的弹丸和火药合成封装,预备射击时可以将装填火药和弹丸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大大缩短了射击间隔时间


晴天有时下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铁炮名字够响亮,其实就是火绳枪。

火绳枪的威力,还不如山东农民打大雁的土铳。

火绳枪的射程大概是200米,这是最大杀伤距离。因为当时的火绳枪没有膛线,弹丸又不能和枪管做到完全匹配,所以可以精确射击的射程大约是50到80米。

超过这个距离,子弹就会乱飞,谈不上精度了。

大家都看过与狼共舞,当时美国的火枪已经远比日本火绳枪先进,却也无法射中远距离高速平行移动的目标。

所谓200米的距离,必须使用枪阵,也就是无数人对着敌人齐射,以数量弥补精度的不足。

火绳枪使用黑火药,威力是有限的。自然,在几十米内,火绳枪可以射穿普通的防箭盔甲,但仍然可以射不穿重甲。

在当年,火绳枪相比弓箭压根没优势。

火绳枪射速很慢,普通枪手2分钟1发就算快的,优秀火枪手不过3分钟2发。

优秀弓箭手,1分钟可以射5支以上的箭,射速相差极大。

同时,弓箭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什么时候都能用。而火绳枪一到下雨就不能用,一到大风也不能用(火药池会被吹散),甚至夜晚也不能用,因为火绳会暴露目标。


在当年,火绳枪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训练。

弓箭需要至少1年以上专注训练,优秀弓箭手需要二三年以上的训练,不能速成。

所以在欧洲、中国,弓箭手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想不到更好的词)。

但火绳枪,连条狗都会用,一个农民训练二到三个月,就能射击。

所以,火绳枪部队很容易编组,而弓箭手部队则很困难。

随着战争的逐步扩大化,火绳枪就成为廉价但性价比高的部队。

不过,因为以上的种种限制,火绳枪多用于防御作战,或者和弓箭手、长矛手协同作战。

单纯的火绳枪部队,是很脆弱的,可以被1个骑兵用长毛捅倒一大片。


萨沙


日本拥有铁炮,最早是缘于中国元朝时的两次跨海东征,也就是日本镰仓时代的文安(1274年)弘安(1281年)之役。

虽然忽必烈未能如愿降伏黄金国,但是这两次入侵却给日本那些躲在小岛成一统的大名们很长了一些见识,领教了蒙古复合弓的高效和元军战法的先进,当然也包括元朝铜火统的威力。

铜火铳适合水战和攻城,是当时相当厉害的火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存有元朝至顺三年(1332年)的铜火铳实物,长0.533米,口径0.105米,重6.94公斤,携带很方便。由铳口、铳膛、药室、尾銎组成,发射铁制或石制弹丸。

五百步外可以伤敌,五百步内可以有效拒敌,一百步内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因为根本来不及点火。

日本人管元朝铜火铳叫原始火铳,武田家的战争备忘录《甲阳军鉴》里,也记载大永5年(1525年)中国火铳传入武田家。但是因命中率和破坏力不够,未得到大规模仿制。更早应仁之乱时,也把战争中出现的中国火铳称之为火枪、飞炮。当然最好听的称呼,还得数“神机火枪”。

日本天文12年(1543年),种子岛时尧以出嫁女儿给葡萄牙人为条件,向葡萄牙人换来一管当时最先进的火绳枪,交由工匠八板金兵卫于天文14年(1545年)仿制成功。随后,不讲信用的种子岛时尧又将女儿从葡萄牙人那儿骗了回来,人枪两得。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铁炮传来”事件,从此日本进入铁炮时代。传言有一个中国人为了促成此事,也在其中帮了不少忙,那个中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真正的海贼王王直。

日本铁炮的有效射程有200米,精准射程40米,从前膛装填铅弹。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明显高于日本和弓。便携性也强于动不动就比人高的和弓。

日本是个很会山寨的国家,常常仿货能做得比原装还好。明朝万历年间中日壬辰战争(1592-1598年),即日本的文禄庆长之役,当时明军缴获了日本的铁炮分析,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国产的鸟铳最多连发七铳就不敢再发,因为怕枪膛过热炸膛,而日本的铁炮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实际上那时日本的铁炮从质量到装备数量都比明朝鸟铳要强,那时明朝真正厉害的是佛朗机大炮和辽东铁骑,毕竟日本战国还没有真正军事意义上的骑兵。

安土桃山时代,日本铁炮的全国保有量在50万以上,全世界第一,所以到现在为止,还和当年明月一样,认为日本古代战争就是村长和村长打架,其实是很想当然的。真是村长和村长打架,中日壬辰战争大明需要打得那么辛苦吗?

九州因为港口多,与外界交流多,所以是最早使用铁炮的区域,像岛津家、大友家都是这方面的专家。

配合适合的先进铁炮战法,铁炮威力还可以提到有效提升。

比如立花道雪的“早合”,即提前把铅弹和火药分装好,到了战场就能迅速装填射击,可以有效让射速倍增。

织田信长家的“三段击”,可以让铁炮队分队连续射击,武田家可以说就是在长筱之战亡在三段击上。

杂贺孙市的“钓瓶击”,即进行铁炮射击分工,专人专岗,一人专门负责装填火药,一人专门负责装填铅弹,一人专门负责挂火绳,最后一人专门负责瞄准射击。

还有独眼龙政宗天下无双的“骑铁”,将铁炮和骑兵结合使用,远距离先放铁炮,近距离再持冷兵器冲锋,有效提高移动力。大坂之战,伊达政宗出兵1万人,也仅仅只有先锋800骑铁。远远形成不了规模,应该是不如辽东铁骑的三眼神铳战法。


歪先生看电影


根据日本江户时期文之昌玄著作的《铁炮记》记录,铁炮在日本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

铁炮武士擅长近身格斗,拥有较好的防护盔甲

第一个阶段,在铁炮开始传入日本种子岛的时候,纪州小仓庄的领主津田算长闻讯来到了种子岛,从当时种子岛的领主时尧手中得到了葡萄牙人最早卖给时尧的两杆火绳枪之一,津田算长回到根来寺后,配合杂贺众提供的冶炼技术经过一番改良,形成了日本早期的铁炮。此后,再经纪州根、根来众(村)、杂贺众(村)等地方传播开来。

公元1100年,日本僧兵的装备

第二个阶段在1544年,商人橘屋又三郎从种子岛的铁工匠八板清定那里学到了铁炮的制作技术,八板清定在日本历史上称之为“萨摩铁炮之祖”,橘屋回到了堺后将铁炮的制造技术进一步改良,堺在之前就生产由中国元朝传入的旧式火器了,在得到葡萄牙人的铁炮技术后,不久就开始批量生产并出售。在商人的传播下,铁炮逐渐流传到日本各地。



日本战国时期的混战

第三个阶段是国友村的传播。在浅井家领地还是北进江的时候,国友村就是铁炮的主要产地,织田信长军队使用的铁炮大都是在国友村买的。不久羽柴秀吉成为长滨城主,国友村的铁炮产业得到了进一步规模化发展扩散。在长篠合战役中,国友众也参加了织田的铁炮足轻兵团。并一直作为织田家铁炮兵团的骨干,这种地位一直维持到织田信长政权的垮台及丰臣秀吉政权的建立。


公元1592年的日本铁炮武士

当中第一个阶段中记载铁炮传入日本的记录也有点意思,1543年(日本称天文12年)8月25日,一艘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到了种子岛,当时种子岛的领主第十四代当主“种子岛时尧”随即派人将葡萄牙商船引到棗津港口,还跟葡萄牙人买了两支火绳枪。这就是“铁炮传入日本”的来源。当时的种子岛的开采冶铁技术已经非常发达。1544年,葡萄牙商人二次抵达种子岛,时尧命令铁匠八板清定跟葡萄牙人学习铁炮制造和火药炼制,并于1545年仿造出了日本本土制造的首支铁炮。从此铁炮被传播到了日本各地。当中最著名的是纪州、界、国友三个分支。由于日本各地铁炮数量的不断增加,日本迎来了“铁炮战”的时代。

铁炮的击发步骤如下:先将引火药添满铁炮的引药槽,装完之后将火药盖盖上,避免引火药的撒掉。然后装填发射药。打开被称为“早合”的纸制药筒,将里面的火药倒入枪管。再用通条(推弹杆)捣实。以让铅质弹丸产生变形卡紧枪管,以此来提高气密性。之后在夹火条上夹上裁减成一定长度的火绳夹,铁炮手在瞄准目标后扣动铁炮扳机,此时夹火条落在火药池上点燃发火药,铅弹就在火药气体的推动下击发出枪膛。在射击前首先要打开火药盖。日本人将打开火药盖的动作称为“去掉火药盖”,意味着战斗要开始了。很多人认为火绳燃尽后会立刻发射子弹的说法其实是误解。还有人认为是像发射大炮一样用火绳来点燃火药的,这也是误解,这都是受到了中国古代所用的火门铳类武器的影响,所以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这些武器的缺点在于射手无法在发射子弹的同时瞄准,所以逐渐为火绳枪所取代了。为了更好的利用铁炮,减少铁炮射击时间间隔长的弱点,日本人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段构和钓瓶击,以及组击。不过关于这些铁砲战法的说法其实相当的混乱。据说钓瓶击取其川流不息之意,其实于三段并无区别。至于所谓的组击铁炮,其方法是:一个人负责开枪,在他的左、右、后面各配置一个人,一个装子弹,另一个负责装火药,还有一个负责挂火绳,接下来就是开枪了。据说使用这种方法,每四五秒就可以开一枪。不过这样的方法,仔细思索起来却很有问题。毕竟一支铁炮是不能同时完成这些步骤的,当射手拿着铁炮瞄准的时候,其他两手空空的人又能做什么呢?除非这一组人象流水线作业一样工作,但是这就需要有四支铁炮,每人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把铁炮传给下一人才行。而且射速更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因为过高的射速会让这些早期的前膛武器直接炸膛。根据《杂兵物语》的说法,铁炮往往在发射五六发之后就会难以使用了。最早的种子岛铁炮射程只有100米,但经过国有杂贺这些地方的改良,铁炮有效杀伤距离最大可以达到400米,并且在100米左右射穿铁铠。流入日本的葡萄牙火枪的日本仿制型铁炮,长约80公分到180公分,重量1.5千克到5.0千克。铁炮出现后,其杀伤力大于当时的日本弓箭,当时日本质量好的弓箭射程最多不过200米,杀伤距离80米,绝对杀伤距离30米。而种子岛铁炮的射程为100到300米,绝对杀伤距离为50米,所以铁炮一出现就在日本传播了开来。当时日本还有一款大筒,即大口径的前装滑膛式火绳枪。该枪长90公分到140公分,重8千克-12千克,口径在30到40公分以上,杀伤力极大,射程最远可达四五百公尺之远,这应该算是小型火炮了。戚继光曾经这么描述日本火绳枪(铁炮),说它利能穿甲,能命中铜钱眼,也能命中飞鸟,故又名“鸟枪”。这说明日本早期火绳枪的精度和穿透威力。再看看铁炮集中使用的作用。长篠之战中,当时织田信长以不满5千的铁炮足轻击溃了武田胜赖的数万骑兵,可以说日本战国时期的铁炮的威力及作用是不小的。


种子岛铁炮


梁无咎


“铁饱”出膛:海上漂来的利器

每一种武器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铁炮”的传奇尤显特别。

1543年8月25日,一艘葡萄牙商船预定从澳门开往双屿,遭遇台风漂流到了日本九州南侧的种子岛:商船被种子岛上的小浦村的村民发现,村民们惊恐万分,马上报告了当时种子岛的领主、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种子岛时尧”。

种子岛时尧同意船只停在赤尾木港。有一天,时尧发现葡萄牙人拥有一种让人十分害怕的武器,一扣扳机,飞出的子弹可以置人于死地。这个像棍子一样的东西前面有个洞,后面却是封闭的,样子十分奇特。请教了船上的人之后,时尧知道这种武器的名字叫做火绳枪。他也想拥有这种武器,于是出了2000两银子购买了两支火绳枪,并命令号称“种子岛锻冶栋梁”的伙计八板金兵卫仿制,但是,扳机部分却一直不能做成。

无巧不成书,历史有时也是这样,但要看经历历史的人有没有能力发现这种巧合和机缘。八析全乓卫就早一个这样的人。扳机部分制作不成,葡萄牙人就送来了扳机。

1544年,又是由于台风的缘故刮来了另一艘葡萄牙船只,停泊在了中种子町的熊野近海。当八板金兵卫知道船上有铁匠的时候,喜出望外,立刻上船向其请教,并答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葡萄牙人。葡萄牙人教会了他步枪制造术,八板金兵卫终于制成了日本自产的第一支种子岛步枪,也就是所谓“日本国产第一号”的“铁炮”。

其中一支转让给纪州的津田算长(杉坊明算的兄长)。津田回到纪州后,与锻造铁匠芝迁清右卫门一起日夜研究“铁炮”的发射与锻制法,并将制成的“铁炮”配备给纪州根来寺的“行人众”。“根来众铁炮”逐步闻名,津田算长也成为津田流铁炮术的始祖。

1544年,堺町商人橘屋又三郎从八板金兵卫处学得“铁炮”制法后回到堺町,并由此摇身一变成为“铁炮”贸易商,堺町成为“铁炮”与火药供给的中心都市。

1544年2月,岛津义久将“铁炮”经由管领细川晴元献给足利义晴将军,其后晴元命近江坂田郡国友村名铁匠国友善兵卫等四人研究制作。于是,“铁炮”由中心城市向四周普及开来。

铸铁制成:“铁炮”拥有恐怖的杀伤力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有准星、照门,安装于木托之上。所使用的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是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性能参数
口径:8.5~20毫米
枪长:1100毫米~1300毫米
枪重:6~8公斤
射程:200米
有效射程:50米

“铁炮”的最大特点是射距和杀伤力非常强悍。日军的“铁炮”能够贯穿密集的朝鲜军,甚至一枪击伤三四人;在第一次平壤攻防战中,日军铁炮竟能越过城楼最高处射进城内,打中城楼柱子并射入深达数寸。

根据测试,口径10.2毫米、铳身长1100毫米的“铁炮”,在5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装有1.4毫米铁板防护的具足胴。而如果加大口径、装药量和身管长度,在100米距离上也有一定概率命中一个成人大小的标靶和造成一定伤害。“铁炮”的发射速度与欧洲后来更先进的隧发步枪的一般射速相当。

“铁炮”的一大弱点就是它的发射速度,鉴于其发射原理和构造使然,“铁炮”的发射步骤极为复杂烦琐:先从巢口装人火药,装填弹丸,用枪通条推弹丸到位,夯实;再在底火盘放人点火药点火,夹起火绳瞄准目标;最后打开盘盖扣扳机,火绳引燃点火药,发射。操作中,不能盯着手来补充火药,视线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敌人。而且在实战中,火种不能熄灭。

完美配合:“铁炮”在战场上所向玻靡

在日本战国早期,由于当时“铁炮”价格极高,无法大量配备于军中,一般只起威吓作用。“铁炮”首次被用于实战是在1549年(天文十八年)萨摩的岛津对肝付、蒲生、涉谷联军的战斗中。但是由于投人数量较少,所以没有取得什么决定性的效果。

最先将“铁炮”用于军事用途的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尾张地区的大名——日本著名军事家织田信长。据(信长公记》(半传记式的回忆录,由织田信长旧将太田牛一所著)中对“铁炮”的记录:“卫队七八百人,皆恺甲武装,分为三队,其中朱枪计五百本,弓与铁炮五百挺。”织田信长组建成正式的“铁炮”队,这时距种子岛铁炮传来已有六年了。由于各地“铁炮”数量不断增加,日本迎来了“铁炮”战的时代。

织田信长十分擅长使用“铁炮”,甚至还改装出后膛填装的“铁炮”(后膛填装装置又名为“早合”),用这种“铁炮”在长筱之战中大破武田胜赖的骑兵。

除了织田信长外,还有一些将领也很快地接受并掌握了“铁炮”的技术,并把它用于了军事作战。

武将铃木重秀便是其中之一。铃木重秀创造了“铁炮狙击法”——每一支“铁炮”由四人使用。在射击手左、右、后各设一人。每击一发后,左边的人填人子弹,右边的人填入火药,后面的负责点火。每一击之间只要四五秒,实在是最快的“铁炮”术了。

1570年9月12日,以大将铃木重秀率领的杂贺、根来、汤川众两万人,对位于天满森的织田信长军发动了攻击。在这一战里,铃木重秀集结了3000支以上的“铁炮”,对信长军施行密集的射击,战斗持续到14日,信长方的野田、福屿的呰被攻破,信长手下将领佐佐成政受伤,野村越中战死沙场。这一仗是织田信长自桶狭间合战以来第一次遭受如此惨败。虽然织田军也有很大比重的“铁炮”部队,但是在精于“铁炮”部队,但是在精于“铁炮”战术的纪州军面前,却完全被压倒了,这一战对信长来说,的确是值得反思的。

但是信长就是信长,很快他也掌握了“铁炮”战的诀窍——射击速度,并采用了自创的“三段击”(“三段式射击法”——前排射击后退到第三排装药,第二排上前射击,第三排前进到第二排装弹丸,如此循环往复,使得火力始终能够持续的“铁炮”战术),于是就有了长篠合战的胜利。

在1575年的长篠合战中,织田联军以绝对优势在长筱击败了赫赫有名的武田信玄军。

1575年的这一仗,使得精锐的武田骑兵几乎全军覆没,二十四将也不剩几人了。骑兵的辉煌已经成为了历史,“铁炮”作为战场主力的时代正式到来了。至于信长所创的“三段击”,才是埋葬了骑兵伟业的关键所在。这一战,通常被认为是火绳枪部队对骑兵的胜利,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有相当的意义。

日本战国时代“铁炮”的最大规模使用是在关原合战中,作战双方共投人了总兵力的十分之一,约20000支“铁炮”。当时日本甚至自称是“世界上拥有‘铁炮’最多的国家”。

凭借“铁炮”在历次战役中的不错表现,越来越多的大名豪族开始接受并重视它的存在,“铁炮”正在逐渐取代历来作为主力远程兵器的弓箭的作用,成为部队编组中更重要的一部分。“铁炮”的产量也在不断高速增长,1592年的文禄一庆长之战,1600年的关原合战,1614年的大坂之战中,都有数万支“铁炮”投人作战。

伊达政宗是日本战国时期三个掌握骑马铁炮技术的将领中的一个(还有铃木重秀、片仓景冈)。他利用奥州是著名的马产地的优势,让骑兵再装配“铁炮”,在片仓景冈的帮助下,组成了强有力的骑马“铁炮”队,并在战国末年的大坂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坂战役中,伊达政宗所带领的10000人遭遇大坂方后藤又兵卫基次、薄田隼人正兼相带领的军队。大坂军在伊达政宗的无敌骑马“铁炮”队面前很快被击溃(后藤又兵卫基次、薄田隼人正兼相战死)。迟到的大坂援军,在伊达政宗军经过时从侧面杀出,经过一场激战后伊达政宗率军撤退。很快大坂战役结束。

在17世纪的朝鲜战争中,人侵朝鲜的日本军队曾大规模使用“铁炮”。虽然中国明朝军队火炮技术和装备水平占压倒性优势,火绳枪在技术上优于日本、理论上也采取了轮替射击术,但由于兵制和军事思想的落后,实际运用水平并不如日军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明军在火器运用上以火炮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日军的火绳枪优势,这也是朝鲜战争中日军竭力避免和明军在平原进行野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陈春林,王洪启.《枪械 经典名枪的战事传奇》. 哈尔滨出版社,2011

浪里尔


日本铁炮的威力在近距离非常大,但是一旦距离变远,精度不说,威力也大打折扣。

铁炮对当时日本具足的威力

《骏府记》中记载,庆长十九年(1614年)十二月,奈良甲胄师岩井与左卫门向大御所德川家康献上一副制作精良的具足。德川家康在这之后,命令铁炮术名人稻富宫内以3.5匁口径(12-13mm左右)的铁炮进行试射,结果没有射穿铠甲。


伊达家的《忠山公治家记附录》中也曾提到,明历二年(1656年),江户幕府御铁炮方井上贞高的家中,众人也曾测试威力。大槻十郎大夫以4匁(13.5mm左右)铁炮二发、6匁(15.5mm左右)铁炮二发,对甲胄师雪下伊助锻造的前胴(具足的正面部分)进行射击实验,同样没有击穿这件具足。


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日本,铁质具足对铁炮还是有一定的防御力的。《小早川家文书》中文禄二年(1593年)小早川隆景写给丰臣秀吉的书信中提到,小早川防守的城池加德城与端城中,共有铁炮200丁,其中大筒1丁、十三目4丁、五十目10丁、六目10丁、三十目10丁、二半目155丁、二十目10丁。

日本的历史学者、热兵器专家宇田川武久提出,在日本战国时代,各地大规模采用的铁炮都为4~6匁口径,但是在半岛的日军却大多装备2.5匁(9mm左右)口径的铁炮。当时铁炮的弹丸与火药对日本军队来说非常难得,据此推测,这是因为日本战国时代日军的士卒大多数是穿有铁制的具足的原因(国内日军穿竹甲的说法不知道从何而来),而明军、半岛军士卒的铠甲防御薄弱,因此为了节省弹药以及火药才改用2.5匁的铁炮。

对2.5匁铁炮的精度试射

在现代的日本,也有对2.5匁口径的铁炮进行过威力测试。

2.5匁口径的装药量3克,在三十米的距离外,铁炮高手朝靶子人像胸口射击的五发铁炮全中:

在五十米的距离时,就只剩一发在胸口,二发在肩膀,一发在脖子,一发打空:


也就是说,三十米的距离,2.5匁铁炮可以精确打击,五十米的距离,则算是有效打击,一百米便是佛系打击,也就是随缘,打中谁算谁倒霉。

对2.5匁铁炮的威力试射

同样以2.5匁的铁炮试射,在30米的距离射击24毫米厚度的桧木胶合板时,是可以完全射穿的:


不过,当距离拉开至50米时,同样也可以轻松射穿厚度为1毫米的铁板:

50米的距离时,将两层1毫米的铁板重叠在一起,铁炮就无法射穿了:


而在50米的距离射击48毫米厚度的桧木胶合板时,也仅可以射入38毫米,就再也无法深入了: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中,虽然很少能够看到盾牌(仍然有盾),但是经常能看到士卒在打仗时举着一束竹子前进,这束竹子的作用自然也是用来防御弓矢与铁炮的。那么要是以竹束做为标靶,进行铁炮威力的实验,又会如何呢?

将31支竹子绑成一束以后,用6匁与10匁的铁炮在16间(约28.8米)的距离进行试射,10匁的铁炮毫无悬念直接击穿整束竹子(直径6支)但是改用6匁铁炮时,却只能击穿4~5支竹子,只有在射击竹束顶端的脆弱部分时,才能射穿6支。

由此可见,日本2.5匁铁炮威力实在有限,而大口径的铁炮威力虽然巨大,但是要消耗非常多火药与弹丸。对当时火药需要进口的日本来说,即便有钱供得起火药消耗,也未必能买得到。


伊势早苗


其实不怎么的 在当时来说杀伤力很大

但是比弓弩强一些罢了

应为火绳枪一般人教会了谁都会

弓弩是靠自己的臂力所以射的有远有近

火绳枪谁开枪大多数都在50米到100米之内

实际来说不是特别好用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