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口中散發香氣?聽他講法布施的十種功德

天生口中散發香氣?聽他講法佈施的十種功德

仁禪法師講公案

阿育王造了八萬四千座佛塔,雖然他還沒有見道,對於佛法“少有信樂”,但是他還是日日請諸比丘入宮供養,次第留法師說法。

有一次,輪到一個年紀很輕而且聰明端正的三藏法師說法,他坐在在阿育王旁邊。阿育王聞到他口中有異香,所以就產生懷疑,以為他行為不端,想以香氣來誘惑王宮的女人。

雖然他有這個懷疑,但沒有講出來,就問這個比丘:“你嘴裡有什麼東西呢?張開嘴讓我看一下!”於是比丘就把口張開了,裡面什麼都沒有,也沒有含著什麼香。然後又給他水讓他漱口,但是之後還是香氣如故。

於是阿育王就問:“大德,你口中的香氣是以前一直就有呢?還是現在才出現的呢?”

比丘回答:“很久前就有了,不是現在才有的。”

阿育王又問:“那有多久了呢?”

比丘就說:“迦葉佛的時候就有了。”

阿育王說:“大德,你這樣簡單的講我沒有理解,能不能廣講呢?”

接著比丘就跟阿育王說:“我在迦葉佛的時候作一個說法比丘,經常在大眾當中,歡喜地演說迦葉佛的無量功德,以及諸法實相,這樣殷勤讚歎、演講無量法門,教誨一切眾生。自此以後,就常常有妙香從口中出,世世不絕,像今天一樣。”就像現在國王聞到的一樣。

這時候阿育王既慚愧又歡喜,讚歎這個比丘說:“未曾有啊!說法的功德,果報有這麼大!”後來比丘接著說:“這還只是花,並不是果。”意思是這只是個因。國王就更稀奇了,就接著問:“那果又是怎樣的呢?請您和我講一下吧!”

於是比丘就說:“果略說有十種,請您諦聽!”接著就說了偈子:

“大名聞端正,得樂及恭敬,

威光如日明,為一切所愛,

辯才有大智,能盡一切結,

苦滅得涅槃,如是名為十。”

這就是法佈施的十種果報。

第一種果報是“大名聞”,名聲遠聞;第二,“端正”,顏貌端正;第三,“得樂”;第四,“恭敬”,受人恭敬;第五,“威光如日明”;第六,“為一切所愛”;第七,辯才;第八,“有大智”,有大智慧;第九,“能盡一切結”,斷除一切煩惱結;第十,“苦滅得涅槃”,最後得到涅槃。這是十種法施的果報、功德。

——摘自仁禪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

天生口中散發香氣?聽他講法佈施的十種功德

【原文】

如說阿輸伽王一日作八萬佛圖,雖未見道,於佛法中少有信樂,日日請諸比丘入宮供養,日日次第留法師說法。有一三藏年少法師,聰明端正,次應說法,在王邊坐,口有異香。王甚疑怪,謂為不端,欲以香氣動王宮人,語比丘言:“口中何等?開口看之!”即為開口,了無所有;與水令漱,香氣如故。王問“大德,新有此香?舊有之耶?”比丘答言:“如此久有,非適今也。”又問:“有此久如?”以偈答曰:“迦葉佛時,集此香法,如是久久,常若新出。”

王言:“大德,略說未解,為我廣演!”答曰:“王當一心,善聽我說:我昔於迦葉佛法中,作說法比丘。常在大眾之中,歡喜演說迦葉世尊無量功德,諸法實相,無量法門,殷勤贊講,教誨一切。自是以來,常有妙香從口中出,世世不絕,恆如今日。”而說此偈:“草木諸華香,此香氣超絕,能悅一切心,世世常不滅。”

於時國王愧喜交集,白比丘言:“未曾有也!說法功德,大果乃爾!”比丘言:“此名為華,未是果也。”王言:“其果云何?願為演說!”答言:“果,略說有十,王諦聽之!”即為說偈:“大名聞端正,得樂及恭敬,威光如日明,為一切所愛,辯才有大智,能盡一切結,苦滅得涅槃,如是名為十。”

——《大智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