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故事少年閏土,現實中結局悲慘,在飢餓和困苦中去世

我們應該都學過《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它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課文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令學過課文的人們印象深刻。

課本故事少年閏土,現實中結局悲慘,在飢餓和困苦中去世

閏土這個藝術形象,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他叫章閏水。章閏水是貧苦農民,生於1879年,家住離紹興城60裡外曹娥江邊的杜浦村。章閏水出生的那日是農曆閏三月,所以名字裡就有帶了一個“閏”字,又因為五行缺水,名字裡也就有了“水”字,而他的小名就叫做“阿水”。

章閏水的父親章福慶租種地主幾畝土地,還是個手藝精巧的竹匠,農閒時就上城來做竹作,也來魯迅家幹活,魯迅親切的叫他"慶叔",他的妻子更是做過魯迅的奶孃,因此周家與章家的關係應該說是很密切的。

課本故事少年閏土,現實中結局悲慘,在飢餓和困苦中去世

1893年春節期間,正逢魯迅家祭祀值年,周家在當地是大戶,家族興盛,祭祀活動不得馬虎,異常容重,由於幫工人手不足,章福慶便向周家推薦由他的兒子來看管祭器。於是,章閏水就正式來到了魯迅家,由於兩人年紀相仿,經常在一塊兒玩耍,很快就成了好夥伴。

這段日子在魯迅看來應該是童年裡最快樂的時光,閏水給魯迅講了很多關於農村的新鮮故事,比如在雪地裡捉鳥,下河去撈魚,晚上在瓜地裡看西瓜等等,魯迅聽得津津有味,羨慕不已。這段時間裡,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新年過後,閏水父親要帶他回鄉下時,魯迅急得大哭,閏水也躲在廚房裡不肯出來。

課本故事少年閏土,現實中結局悲慘,在飢餓和困苦中去世

1903年,章閏水的父親章福慶去世,生活的重點一下子就壓在了他的肩上,年輕的閏水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擔,種地、做長工,生活困苦又無奈。1919年12月,魯迅因為搬家北上,回到了紹興。這時的章閏水已是四子一女的父親,臉上寫滿了生活的滄桑,以至於魯迅見到前來幫忙的他時,已認不出來了。當年教魯迅捕鳥、撈魚的少年,變為一個衰老、陰沉、麻木、卑屈的人,令魯迅感到悲涼。

章閏水家只有六畝薄沙地,收穫的糧食繳完租稅後所剩不多。儘管章閏水起早摸黑地幹,還是養不活一家人。然而時間來到1934年,是年大旱,地裡顆粒無收,地主又找上門來逼債,最後沒辦法,他只好把地賣了,成了一無所有的窮苦農民。由於多年的貧困和積勞成疾,五十多歲後,章閏水背上生了一個惡瘡,家裡又沒錢醫治,致使傷口化膿,一直不能癒合,而且越來越嚴重, 58歲時在飢餓和困苦中去世。

課本故事少年閏土,現實中結局悲慘,在飢餓和困苦中去世

來到北京後不久,魯迅就寫下了著名短篇小說《故鄉》,並塑造了以章閏水為主要原型的閏土。周、章兩家的緣份在解放後依然得到了延續,章閏水的孫子章貴畢生都在魯迅紀念館工作,章貴與周海嬰之間也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