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曲的精灵(二)——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简析

在上一篇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梶浦由记的从业经历,没看到朋友可以点下面的链接阅读。

今天我们就接上篇对梶浦的音乐风格进行介绍和简单的分析。

前面说过梶浦的音乐历程受其钟爱歌剧与古典乐的父亲很大影响,并且在她七岁那年,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了德国,这两方面是奠定梶浦风格的基础。在她成长的阶段,世界音乐正处于朝多潮流化方向发展的时期,梶浦因此顺利接受了世界音乐的变化。其中受World(世界音乐)和New Age(新世纪音乐)这两个流派影响最深。直到如今,爱好者们仍旧把梶浦的音乐的标签定为New Age。

说到这里,我想先向大家普及下这两个流派的概念。

World music(世界音乐)有时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广义的世界音乐可以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在西方,世界音乐指的是非北美和英国的流行音乐以及民谣,也指不同本土音乐的复合。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非北美和西欧的其他一切民族音乐。

新世纪音乐又译作新纪元音乐,是一种在1970年代出现的一种音乐形式,最早用于帮助冥思及洁浄心灵,但许多后期的创作者已不再抱有这种出发点。另一种说法是:由于其丰富多彩、富于变换,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种音乐;它并非单指一个类别,而是一个范畴,一切不同以往,象征时代更替诠释精神内涵的改良音乐都可归于此内,所以被命名为New Age,即新世纪音乐。

这两个概念解释清楚后,我们在来看梶浦由记音乐发展历程。首先我们是之前提到的梶浦早年参与的组合See-Saw。

圣曲的精灵(二)——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简析

1993年See-Saw推出了第一张专辑《Swimmer》,从这张专辑收录的《スウィマー》,可以听出这是首非常有年代感的主流流行歌曲,印证了此时梶浦的个人风格尚未开发,但随后在1996年她参与了《新橙路.那年夏天的开始 OST》的编曲,在编曲和乐器上的采用上逐渐有了些与后来相近风格和手法,但乐器的使用上更多地以钢琴为主。此后梶浦一直不断地探索,在2001年《NOIR》的OST中,可以发现梶浦的个人风格以及成熟,又在随后几年里得到完善,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曲风。

圣曲的精灵(二)——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简析

前面我们说过梶浦的风格是受“世界音乐”与“新世纪音乐”流派的影响,因此她的曲子充满的民族味道和不服主流音乐章法的旋律,而二者相加就形成了我们对梶浦的第一印象——“异域”。这种异域感通常是来自欧洲。而欧洲风格又可能是因幼时定居德国受教堂赞歌影响的,因此她的欧洲风格通常又带些许教会歌曲与中世纪的感觉,例如《媛星》、《Historia:opening theme》、《Sis Puella Magica》。除此之外,梶浦对中国、阿拉伯、印度、南美的民族音乐都有所涉猎。最经典的例如《テトテトメトメ》,这首是属于印度那种充满咖喱风味的歌曲。

圣曲的精灵(二)——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简析

而第二个印象则是“民谣”,因为在“世界音乐”中民谣有着十分巨大的比重。对于梶浦来说是民谣的地位也很大,而在她的许多里作品,与民谣所绑定的吉他更是重头戏,例如那首经典的《晓之车》,就是一首经典的民谣,除此之外,还有《NOIR》中的《corsican corridor》,也是一首非常具有民谣风格的曲目。

圣曲的精灵(二)——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简析

第三,梶浦由纪十分擅长使用电子乐器与打击乐器。其中以电子乐为代表的专辑就是See-Saw的《Dream.Field》。没错!就是那张收录了《高达 SEED》ED1《あんなに一绪だったのに》的专辑。可以说梶浦在这张专辑里把电子乐器玩的精彩绝妙,如果没有电子乐器的参与,会使这张专辑的歌曲质量大打折扣。

圣曲的精灵(二)——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简析

第四,和声的安排恰到好处。和声可以说是梶浦的招牌菜,她通常使用嗓音清澈的女声来作和声,再与梶浦的旋律搭配,往往能呈现出一种神圣感、磅礴感。她在和声与音调的搭配上十分讲究。我们听到大多数的高音和声往往是与中低音的旋律配合,这样使得中低音的庄重与清澈纯洁的高音形成互补,曲子变得十分饱满,又突出了隆重不失灵性的氛围,较为典型的曲子有《Credens justitiam》、《Surgam identidem》。不过梶浦的曲子也由少部分是低音和声与高音乐调组成的,效果和前者基本一致。当然,也有高声部与高音调配合的曲子,这也视乐曲不同而看,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一个神圣感。

圣曲的精灵(二)——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简析

《Credens justitiam》是巴麻美的专属配乐

以上四点就是梶浦由记音乐非常明显的风格。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梶浦乐曲的结构。

虽然我们常说梶浦的音乐有中世纪的味道,有许多民族音乐的味道,但她有时还是加入现代音乐的节奏,在旋律模式的变化上较为简单,比如,第一段乐句演奏,第二段乐句重复,但结尾时略有变化,第三段再重复第一段乐句,第四段作比较大的变化,然后在歌曲中程加入类似的“副歌”,形成一部完整的乐曲。此外,她在歌曲中使用乐器SOLO的概率也是比较高的,比如小提琴、吉他、长笛、手风琴,以及些许民族乐器。

同时,她十分注重乐曲的完整性。例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高音和声与中低音乐器的组合,就是注重完整性的一点。此外,如果该歌曲没有和声,她也会用中低音的打击乐器和效果器,亦或是吉他,和高音的管弦乐器来配合,来营造这种完整的饱满感。可以说梶浦是个对完整性的狂热追求者,甚至在没有和声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乐曲演奏的效果,强行加入和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梶浦语”。可以说,语言是来辅助乐曲的。此时,歌词已经不重要了,和声早已融入乐曲成为乐器的一员了。

以上就是个人对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的简单介绍和分析,虽然分析得可能不专业,不全面。但我希望这两篇文章可以让大家从我描述的内容作为线索出发,去寻找梶浦音乐的另一面,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新内容,说不定,你还会触碰到这位圣曲精灵的内心世界。

圣曲的精灵(二)——梶浦由记音乐风格简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