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珞克,能讓斯柯達避免「尷尬」麼?

上週末,就在央視315晚會曝光進口途銳進水一週之後,大眾“大張旗鼓”地在北京搞了個“大眾SUV戰略”發佈會,一口氣推出了六款SUV車型。

不過,那邊廂大眾品牌搞得轟轟烈烈,這邊斯柯達卻有點稍顯落寞。畢竟,此番大眾的SUV戰略,只是大眾的VW品牌,與斯柯達品牌壓根就沒關係。

這讓斯柯達有點尷尬,畢竟,就在不久前,斯柯達發佈了一款全新的SUV車型——柯珞克,以替代停產的野帝。而SUV,對於斯柯達而言,是一種“尷尬”的存在。因為無論停產的野帝,還是後來發佈的“柯迪亞克”,其銷量,都很難讓人滿意。

事實上,如今的斯柯達品牌,“尷尬”可以說充斥著這個品牌的每個角落。

柯珞克,能讓斯柯達避免“尷尬”麼?

創立於1895年的斯柯達,總部位於捷克的姆拉達-博萊斯拉夫,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車生產商之一。它的歷史,比大眾汽車,整整早了半個世紀。

斯柯達的一百多年的歷史上,經歷過多次的戰亂、政變和兼併。然而,歷史這麼悠久的品牌,如今卻被比自己“晚出生”半個世紀的大眾品牌所收購,成為大眾旗下的一個子品牌。

這還不是“尷尬”的重點,更讓老斯柯達人無法釋懷的是,如今的斯柯達,不但是大眾集團的子品牌,其品牌調性,更是“矮大眾一截”。

因為無論品牌形象還是產品定位上,斯柯達都被大眾定為“略低於大眾品牌”,而斯柯達在市場中的形象,也是“大眾的低端品牌”。

這種印象的直接結果,就是斯柯達車型的溢價能力非常有限。

這從其車型上就看得出來。斯柯達眼下在國內車市,最暢銷的車型明銳,是典型的中級家轎,售價也在15萬以內。而其中高級車型昊銳,卻一直市場遇冷。

為了扭轉這個局面,後來斯柯達在昊銳的改款車型上,把名字改成“速派”,以圖“改頭換面”。然而,改名後的銷售走勢,仍然非常不理想。

柯珞克,能讓斯柯達避免“尷尬”麼?

很明顯,斯柯達品牌的影響力,是制約這個品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昊銳和速派的走低,正是這個問題的表象。而斯柯達的品牌影響力,也直接導致其SUV車型的“尷尬”局面。

事實上,說起斯柯達的SUV,大家往往第一印象就是——車名太奇葩了。誠然,無論野帝、柯迪亞克還是剛剛上市的柯珞克,斯柯達SUV車型的名字,都讓人覺得難以評述。

也不知道是不是昊銳改名成“速派”所帶來的靈感,斯柯達給旗下首款SUV車型起名叫“野帝”。當初,這個名一出,外界頓時炸開了鍋。畢竟,對於外界來說,斯柯達的印象,是實用內斂的品牌。然而,“野帝”這個名字,卻非常的另類。

果然,野帝在上市之後,銷量一直不溫不火,幾年下來,其平均月銷量僅有一千輛左右,在中國SUV車市大火的背景下,野帝的表現,可謂是“尷尬”不已。

柯珞克,能讓斯柯達避免“尷尬”麼?

此後推出的柯迪亞克,儘管銷量比野帝有所提升,然而仍然受制於斯柯達的品牌形象,這款產品力十分優異的車型,其平均月銷量,也僅僅維持在五千左右。

經過幾年尷尬的市場表現之後,野帝終於被“停產”,而此後接任的“柯珞克”,其車名更是讓人無語,很多人吐槽稱,這車名讓人不查字典,不會念,但查了字典,仍然念不好。

試想,一款車的車名都讓人望而卻步,這款車如何能在第一時間打動消費者?

事實上,出身於正宗的大眾MQB平臺的柯珞克,其產品力相當了得。不過,不知是不是由於野帝遇冷的影響,柯珞克取消了野帝上的多連桿後獨立懸掛,轉而採用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掛。從獨立懸掛到非獨立懸掛,柯珞克這是典型的“減配”。

柯珞克,能讓斯柯達避免“尷尬”麼?

不過,考慮到如今這個級別熱銷的日系車型,基本上都是採用後軸非獨立懸掛,也能說得過去——畢竟,對於柯珞克而言,銷量,才是硬道理。

與野帝相比,柯珞克的尺寸其實是有提升的,尤其是軸距加長了50mm,對於柯珞克來說,是一個明顯的優勢。也許,在斯柯達看來,這個細分市場裡,後懸掛的區別遠沒有空間感和舒適配置來的重要。

不過,儘管柯珞克的產品力比野帝“更貼近市場”,但柯珞克還有一個潛在的“硬傷”,那就是全系沒有配置四驅。對於SUV而言,它與轎車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較強的通過性。

然而,作為一款SUV,沒有四驅車型,無疑是讓人失望的。儘管如今看來,都市SUV的使用環境,基本以城市路況為主,但頂配車型都沒有四驅,對於一款號稱“德系”的SUV而言,還是略顯“尷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